黄玉东:灌河,故乡的母亲河
灌河,故乡的母亲河
在我的故乡有条河,名叫灌河。东头连着茫茫大海,西边通向喧嚣县城,九曲十八湾绵延百余公里,宛如一条镶嵌着翡翠的玉带缠绕在苏北平原上。她虽比不上长江东逝水那样波澜壮阔、黄河入海流那样壮丽秀美,却与长江、黄河一样,承载着沿河两岸居民的希望,养育着数百十万黎民百姓。
灌河水,每天随大海而潮起潮落,迸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乡亲们称之为“潮河”,老人们却叫她“响水河”,我的家乡因此而得名“响水县”。灌河,有我儿时的梦想,是我童年的乐园,更是我经常思念的地方。
灌河最美在夏季。夏天来临,天高云淡,灌河两岸,绿树成荫,吹烟袅袅。河面上白帆点点,海鸥们掠过浮云低空鸣叫、飞翔,渔民们撒下渔网收获喜悦,河床上的牛儿慢悠悠地甩着尾巴低头吃草,芦苇丛中不时会串出几只争食的小野鸭。如果驾一叶小舟荡漾在灌河之上,便会觉得仿佛置身于一幅浓墨重彩的山水画中。
进入炎热的夏天,灌河便成了孩子们的乐园。河水暖暖的,沙滩软软的,是天然的浴场。男孩子们不害臊,一个个脱得精光,“扑通、扑通”跳到水里,三五成群地打水仗,撅着白白的小屁股赤条条地游来游去,像河里的一条条大鲤鱼。有时候一些顽皮的捣蛋鬼,会突然从水里钻出来吓唬站在岸边不敢下水的女孩子。小时候因为常常偷着下河游泳,没少挨父亲的教训和母亲的责骂。
在灌河边上住了十几年,对她有着深厚的感情和无限的眷恋。灌河,不仅是我们的生命之河,而且还是条英雄之河,流淌着岁月中许许多多让人心动的往事。每当夜幕降临,我们这些孩子都要围着抗日英雄张玉清爷爷,听他讲述参加打鬼子的经历和发生在灌河上故事。
故事中,至今让我记忆犹新的,是1942年夏天的那场痛快淋漓的灌河伏击战。当年,灌河一带活跃着一支令日本鬼子闻风丧胆的游击队,张爷爷便是赫赫有名的游击队长,在新四军中是相当有名的。有一天傍晚时分,河水满潮,宁静的灌河像一面长长的镜子,在夕阳映照下波光鳞鳞。一艘插着太阳旗的补给船,驶进了游击队的伏击圈。“打”!张爷爷一声令下,顿时枪声四起。刚才还耀武扬威的鬼子,惊慌得在船上乱串。忙乱中,船的螺旋桨被游击队预先撒下的渔网牢牢缠住,马达声嘎然而止,船在水中失去了控制,摇摇晃晃,团团乱转。说时迟,那时快,潜伏在芦苇丛中的两只渔船,在岸上机枪的掩护下,从前后两个方向迅速出击。这一仗,全歼鬼子八个,缴获机关枪一支,步枪七支,军需物资若干。张爷爷他们因此受到了新四军代军长陈毅的嘉奖。解放后,江苏电影制片厂还以张爷爷的游击队为原型,拍摄了电影《盐海风云》。
灌河水朝来夕往,周而复始,生生不息。用甘甜的乳汁滋润着每一寸土地、哺育着两岸一代又一代儿女,让百姓的生活变得富足充实。但在旧社会却没有今天这么惬意。因为旧政府只顾搜括民财,对灌河疏于治理而造成了“十年九涝”,常常泛滥成灾。每当雨季来临,两岸群众都会拖家带口逃往百里之外的地方去避难,待洪水退却再返回家乡重建家园。老人们每每谈及此事,都将泪流满面,扼腕长叹。
一九四九年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国家仍然投入了大量资金,加固了河堤,使灌河两岸的群众从此安居乐业,不再担惊受怕。共产党好!新中国好!解放军好!不是简单的口号,而是人民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灌河上发生了一起沉船事故,那年我十五岁,当时我也在这条船上。暑假期间,我随大人们乘船到几十里外的镇上采购建材。晚饭后,我们一行二十四人登船归航。离开码头不到二十分钟,突然狂风大作,巨浪翻滚。由于我们这条满载货物的水泥小船无抗浪能力,船长发出急紧信号后迅即沉没。
顿时,灌河上呼救声、哭喊声一遍。我们在漆黑的风浪中,奋力地向前游弋着。接到求援信号后,驻地海军某部立即出动两艘军舰沿岸搜救。大约两个小时后,除一人失踪不幸遇难外,其他二十三人全部获救。当年的《人民海军》报在一版显著位置,报道了当时救人的整个过程和感人事迹。事隔三十多年,现在想起那段往事,心里仍然心有余悸。若不是小时候学会游泳、如果没有海军战友的及时相救,恐怕今天也就少一个海军大校了!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秋天的灌河,鱼鲜蟹肥,特别是这里的四鳃鲈鱼在国内绝无仅有,堪称鲈鱼中的极品,远销海外。美丽的灌河景致,丰富的水产资源,不仅给两岸百姓增添了精神上的享受,而且带来了物质上的富有。近年来,县政府根据当地特有的优势,引进了造船、发电等大中型企业,为灌河的经济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政府还计划投入数亿元,打造灌河沿岸绿色观光带……好消息滔滔不绝,好日子连绵不断,这是灌河人的骄傲,也是党的好政策带来的福音。
每一次回归故里,我都要到灌河岸上走走,看看这里日新月异的美景、听听河里四季如乐的潮声,让城市的浮华和世事的烦恼抛在脑后,使自己的心情变得宁静、坦然。美丽古老的灌河,是我的家乡,是我心中的母亲河!
作者简介
黄玉东,笔名冬歌,江苏响水人,军旅作家,军网主编,特邀撰稿人,中国散文诗研究会会员,著有散文集《军旅青春别样红》《向往大海》等,多家图书馆列入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