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予的意义
圣经说:给予比接受得到更多的祝福。就是说一个人懂得付出,帮助或服务。才会从这种行为得到更多的精神补偿。
人人都想要自我价值,自我价值并不是穿的好,开着豪车,住着别墅,或许刚开始会有一种自我价值提升的感觉,但在满足了生理需求,安全需求,部分尊重需求之后,就变成了一种虚荣。
阿德勒说:自我价值来自于贡献,贡献就是付出。只有付出才能自我实现。自我实现就是给人生一种意义。这个意义才是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它并不是物质能给予的。
尼采说:知晓生命的意义,方能忍耐一切。生命的意义在于激情,奉献,正直与诚实。人们习惯于对生活,对他人期待,却从没想过生活于我们有何期望。
前几天和一个朋友聊天,他每个月会拿出一天的时间去偏远的学校支教,路上来回就要六个小时。对于每天都在忙碌的他们,每个月拿出一天为别人付出,反而觉得更加的充实。因为这个行为的本身让生命有了意义,回报给自己的是自我价值的肯定。
这些精神上的回报,不是用眼睛能看到的,有些人或许不屑,有些人或许反对。这是因为他们没有感受付出带来的愉悦。这几天看了《精力管理》这本书,里面也有类似的案例,更能说明贡献会给一个人带来精神面貌的改变,并能提升精力。
不安的朱迪思,有一家非常成功的设计公司,但她每天担心被揭发称作骗子,也不愿和固执的客户说出自己的想法,更不可能开发新客户。
她意识到现在是一种表现障碍的缺失,安全感不足和自卑。参加精力管理培训后期望的成果是拓展业务,更加的自信。
经过分析后,她发现以前习惯为自己关心的事情付出时间,那么现在转变一下,为他人付出精力和时间。她考虑了自己的特长,擅长英语。就自愿每周抽出一个下午的时间,给学生讲授英语。回报给她的是施展才华的机会,学校管理层的感谢,学生的爱戴,这项业务与工作无关,但它带来的自我肯定会影响她一生。
人类是一个群居动物,必须相互依存,相互合作才能生存和发展。合作的基础就是付出,而不是得到。你要知道所有事物都符合能量守恒,不要有期待的付出才有意义,而且你付出的会用另外一种方式回到自己身上。
佛家讲舍与得,和给予得到异曲同工。舍看起来给别人,实际是给自己。给人一句好话,你得到的是赞美;给人一个微笑,别人才会回眸一笑。
能量是会传递的,同样爱,怒气,喜悦,哀愁都会传递。所以心中充满爱,才会付出爱,心中有慈悲才会付出慈悲,心中有烦恼,回馈的只会是更多的烦恼。
那些一味地索取都是虚荣心很强的人,他们习惯于抱怨,为自己找借口,经常以“我”“我的”开头,不会将注意力放在为他人贡献上。
这样的循环会让自我的价值感越来越弱,自卑感越来越强,也找不到人生的意义。人类并不是以“我”而存在,而是一个共同体,不管在家庭,工作,社会。如果总是以得为目的,那么也是烦恼的开始。
佛法讲无常,无常不会永得,也不会永失;人生也不会都是加的,也不会都是减的。加加减减,得失之间,就看你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