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望和梦想
上帝给了人们有限的力量,却给了人们无限的欲望
《基督山伯爵》
欲望是人的本性,想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要求;而梦想是对未来的期望,一种理性的目标,一种坚持,一种努力,是幸福的东西,是成功的基石和奋斗的动力。
欲望是人的原罪。欲望太多,烦恼就多。烦恼又来自无明,不明事理。释迦牟尼总结了人生六大烦恼:贪嗔痴慢疑。
欲望与这六大烦恼都有关联。贪是对一切都有贪婪之心;嗔是不管他人感受,我行我素,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想发火就发火;
痴是对于变化无常的世界总是持有一成不变的看法,当幻想破灭就会发牢骚,鸣不平;慢是傲慢,不懂谦卑;疑是对真理抱有怀疑的态度。
这六大烦恼原本是人类生存之道。在诞生之初,以满足生存为主,碰到食物就抓紧吃饱,把余下储存,以备不时之需。所以贪是本能。但造物主又给了人类选择的权利,超过一个度就变成了欲望。
这需要用智慧去平衡。通过修正自己的行为,逐一克服。《论语》写到: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告诉你,与人交谈时温和而有礼貌,语气严厉,厉是对原则问题的坚持,威严而不暴戾,谦恭而不迎合,这是修行嗔念的智慧。
佛家用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的来控制欲望。布施是帮助别人;持戒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诸恶也不只是杀人放火,还有言语的恶:批评,谎言,骂人,挑拨,绮语都属于口业。用持戒管控自己,谦卑的态度,慈悲的心,多说赞美的话;
世界是变化的,人生是无常的,忍辱是要忍受人生的变化,不要怨天尤人;精进告诉你,只要活着,就要勤奋,努力实践才能产生智慧,用智慧净化心灵。
缺少智慧,就算什么也不做,一样心绪不宁,烦恼重重。在一呼一吸之间会有无数的念头浮现。要么纠结过去,要么欲望未来。
奋斗和努力才能对当下觉知,造物主给了人类自由的意志,也给了人的原罪,如果顺应,烦恼不断。平复烦恼就需要精进,把日日获得的知识融化到心里变成智慧,从而改变自己的行为,完善自己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