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漫长的寻找
漫长的寻找
谢庆堂||河北
最近,美国《华尔街日报》刊登一篇题为《世界上最勤奋的人已经老了》的文章,说:世界上有群最勤奋的人,他们是中国的下乡知识青年、回乡青年、恢复高考后的前几届学子……几十年来,这群中国人“晴天抢干,雨天巧干,白天大干,晚上加班干”,拿着微薄的工资或仅仅能维持生活的口粮……是的,我也是其中一员,我也老了。红尘漫路,放眼流年,四季心情,唯有时光最为轻松,亦最为沉重。2019年7月3日这个平凡的日子,使我终生难忘。在这一天我得到了寻找51年的同学蔡元棣来电,并回到了北京和平门中学66届4班“金色年华”微信群。
时针倒转,回拨至1966年,我们这群即将毕业的“老三届”学生,根据中央5.16通知在校闹革命,学习文件、抄写大字报、破四旧、揪斗混进党内的走资派、进行革命大串联,一直到1968年11月份,在伟大领袖毛主席发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号召后,就积极报名上山下乡。据资料显示“最高指示”发表三天内北京市就有4万人报名,到1969年1月全国上山下乡落户知情达到155.6万人。记的我们班同学有到东北建设兵团的、有到内蒙、山西的,我的去向是内蒙四子王旗、山西代县,父母因不放心,就改分到原籍河北省行唐县老家。自此,我与朝夕相处的同学失去了联系。
我是1968年12月份怀揣户口迁移证、背着行囊到老家农村落户的。由于有爷爷、奶奶的照顾,条件虽然艰苦,但吃住还有着落,比到建设兵团的、比到黄沙草原的自己做饭、干打垒住地窖要好得多。落户后每天与社员一起开始了春种、夏管、秋收、冬藏的“大有作为”生活。历经5年千辛万苦、风雨磨难(我想在东北、内蒙、山西的多数同学比我又过极而不止)。
旧事依稀,往事迷离,春花秋月,如雾里看花,水中望月,飘来飘去,一点点一滴滴的往事,思绪流淌,记忆那过往的烟云。随着年龄的增长,愈发怀旧,更加珍惜情谊,寻找同学想念各位的心情更加强烈。我曾通过北京建设银行、西客站支行等工作关系,个人、家庭、亲朋好友等设法联系大家,都渺无音信。记得是在2000年白增敏同学到石家庄出差,在火车站等车间隙偶然看到附近建设银行网点,就试探性问有没有叫刘京秀的,事也凑巧,我正在这里工作,时间紧迫我抓紧打问各位同学的情况,他把同样做银行工作的蔡元棣及张薇的工作单位、电话给了我。待我回北京后两位电话都打不通,我拿着单位地址再找,一个因道路拓宽单位拆迁,一个后来又听说到海南去了,仅有的线索再次中断。我又到学校原址试想得到老师或某个同学的消息,门卫说学校已被师大附中兼并,无法找到我要的情况。
今年5月份我们随团到美国旅游,交谈中偶遇一位女士是北京工商银行的,在人力资源部工作,再次点燃了寻找同学的希望,我说明情况后,她非常热情,乐意帮忙。我当即在飞机上撑着微弱的灯光,把蔡元棣等我所知道的情况写了密密麻麻的两页纸交给她。几天后得到回复,据现有资料查找不到此人及联系方式,但通过电话与老同志打问说,可能是在几年前调到北京商业银行了,是否准确不能确定。我又找到北京商业银行,说现有备案资料没有此人,但他看我迫切的赤诚之心,答应我在所属机构内再给找找,但“只是尽义务,不是职责所在”,我千恩万谢,把我的电话、住址及孩子的联系方式交给他,几天后蔡元棣的电话来了!并于8月26至29日参加了由同学组织的北戴河旅游活动,游览联峰山风景区、鸽子窝公园,领略了毛泽东主席《北戴河·浪淘沙》一词: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迎着朝阳涌向大海,走进演艺厅高歌一曲,大家一起忆古昔今,其乐无穷。
一念秋风起,一念相思长。茫茫尘世,岁月悠悠,轻轻又流年,51年匆匆岁月,弹指一笑间。思念,就像是一条不尽的河流,红尘,相思未尽,风起,花落无声。各位学友让我们共同回忆昨天,珍惜今天,期待明天,期待再一次聚首吧!
插图/作者提供
作家简介
谢庆堂(笔名:及时雨),2012年1月由银行高管岗位退休。多年来结合工作实际笔耕不辍,先后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河北日报》《石家庄日报》《中国青年报》《金融时报》《中国金融》《经济改革》《经济研究》等报刊发表论文、调研报告、通讯报道百余篇。退休后闲来无事,开始散文、随笔、杂谈、记实性文稿的撰写,偶在报刊、网络上展现,2019年9月份16万字《是非杂谈》一书出版发行。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主编:石 瑛 赵春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