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大脑这三点工作规律,你也能写出一篇好文章
开智学堂(http://www.OpenMindClub.com)
我爱写作,也怕写作。写作是一项复杂的智力活动,比想像中的还复杂。写作涉及多个脑区协作,比如认知控制网络、感官-运动网络(边想边打字)、大脑默认模式网络。
上了「快写慢改」课后才发现,为什么我们上了 12 年的语文课,还是学不会写作,原因在于传统写作课忽略了大脑工作的规律。
阳志平老师摒弃传统写作的教法,他结合前沿认知科学理论,解读超一流作家的文本,提炼出一套符合大脑规律的写作模式,设计了「快写慢改」这门课,即使我们没有写作天赋的小白,通过快写慢改的方法论也能学到超一流作家的写作策略。
当写作遇上认知科学,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
还是那颗大脑
你我都是使用同样的大脑在写作。我们的大脑受制于千千万万年来的星辰起落、狩猎采集、演化大道。——阳志平《聪明人的写作原则》
传统写作经常忽略的一点,写和改并行在一起,边写边改,增加了写作难度,影响了写作效率,要么停留在等灵感迟迟下不了笔,要么边写边想让注意力溜走。「快写慢改」巧用大脑规律,把写和改拆分开来,写有快写,改有慢改。
快写调用自主心智写作。
什么是自主心智?理性之父斯坦诺维奇在《超越智商》这本书提出,人类在加工信息时,会有不同的心智发挥作用,分别是自主心智、算法心智、反省心智。
自主心智是人类进化所得的结果,比如我们看蛇,会自觉的逃跑。自主心智除了来自进化适应性模块,还包括情感反应,过度学习后的自动化反应和条件反应,比如当写作这项复杂的技能内隐后,就变成自主心智的一部分,变得越来越自动化和迅速,消耗的心理能量也变少。
跟快写强相关的是大脑默认模式网络,启动快写,用意象思考,而不是按以往的写作课用格式思考。意象的概念,即用具象 的描述代替抽象的概念。王小波在《我的写作》里提到,写作如登山,登山就是写作的意象。
意象是语义网络中最容易激发的一个节点,一旦给激发,就要引起其他的概念关联。这里提到的语义网络又是认知科学的一个原理,比如,说金丝雀这个概念,它是鸟类,是动物,大脑中存储的方式是网状的,用意象启动,就是要让大脑快速热身,兴奋起来。
我们仍然在用由千千万万人类进化来的那颗大脑写作,所以我们要回到过去几百万年前,什么最让我们的祖先兴奋,比如:
我们的祖先要生存:采集食物、大型食肉动物、住所、食物;我们的祖先要航行:星空、大海、气候变化会让大脑热起来;我们的祖先要繁衍:恋人,情敌,亲属。
快写时,大脑需要找到这些鲜活的、具体的意象热身,一旦热身完毕, 我们的文字就如打开的水龙头,哗啦啦流出来。
前沿认知科学还告诉我们,人类使用语言也会受到文化基因的影响,比如有生命的大于无生命的;人类先于动物;阳性大于阴性。我们会说爸爸妈妈、美女与野兽,而不是会说妈妈爸爸、野外兽与美女;我们会说夫妻恩爱、夫妻一条心,而不是说妻夫恩爱、妻夫一条心。
图片来源 Pixabay
神奇的数字「四」
在课程中,常见「四」字身影。比如,一篇千字文中,固定组块是四、写作的四则运算、四字词,在文章中的排比句一次不要超过四个;篇章中的树型结构横向和纵向不超过四级。
为什么是四,而不是二、三、五,「四」 有什么特别?
这得从大脑的记忆说起,1956 年 Miller 研究发现人们的工作记忆区间是 7,意思是说我们的大脑一次最多只能记住7个信息组块。其他认知科学家认为这个数字还是高估了,大脑容量限制,在 3- 5 个组块之间。
认知科学家 Cowan 在 2016 年证实了大脑一次能记住的信息组块的上限,普通成年人在工作记忆保留 3-4 个组块,4 是大脑的上限,超了就记不住。
字词和句法上,也遵从「四」的限制,四字词、排比句不超过四个等。
「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的余光中是驱遣四字词的高手,他厉害之处化古为今,将古诗词和文言文化成四字的白话文。来看他在《听听那冷雨》中如何示范四字词:
惊蛰一过,春寒加剧。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即连在梦里,也似乎把伞撑着。而就凭一把伞,躲过一阵潇潇的冷雨,也躲不过整个雨季。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每天回家,曲折穿过金门街到厦门街迷宫式的长巷短巷,雨里风里,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
余光中在写四字词的排比句时,不会一直写下去,那样大脑受不了。他会用二字词和三字词间隔开四字词的频率。
张爱玲不懂认知科学,但她凭着天才般的直觉,也善用「四」。比如描写《金琐记》中的七巧,分成四个组块描写:动作、穿着、肖像、语言,那个组块里又是四句。
众人低声说笑着,榴喜打起帘子,报道:「二奶奶来了。」兰仙云泽起身让坐,那曹七巧且不坐下,一只手撑着门,一只手撑了腰,窄窄的袖口里垂下一条雪青洋绉手帕,身上穿着银红衫子,葱白线香滚,雪青闪蓝如意小脚裤子,瘦骨脸儿,朱口细牙,三角眼,小山眉,四下里一看,笑道:「人都齐了。今儿想必我又晚了!怎怪我不迟到——摸着黑梳的头!谁教我的窗户冲着后院子呢?单单就派了那么间房给我,横竖我们那位眼看是活不长的,我们净等着做孤儿寡妇了——不欺负我们,欺负谁?」
知道了「四」的科学原理后,就不难发现「快写慢改」中的快写和慢改都是分成四步走,无不在遵从大脑的工作规律。
图片来源 Pixabay
逆向利用大脑
当你看到「做梦、打盹、呵气、困倦、躺着、揉眼睛」这些词汇时,你第一时间会想到什么?
明显,答案是睡觉。用一组相互关联的词汇做铺垫,大脑会脑补出没有出现的关键词——睡觉。这就是有名的「错误记忆范式(DRM)」,用一句话来解释这个概念,就是用 X 以外的相关词汇做铺垫,诱发大脑自动脑补出 X。
这个原理可用在写作上。新手写作容易过于直白,写悲伤就是哭泣,写开心就是笑,逆向利用大脑爱脑补的特点,可以写得更生动有趣。
比如在写炎热,不直接写炎热,而是写跟炎热有关的四个以上相关词汇,万里晴空、太阳高空照、刚换上去的衣服又湿了、风扇吹出来的气是热的等等,如果想要大脑脑补更详细些,最好写够 15 个词汇以上。
在了解了 DRM 范式的写作技巧后,做个小练习,尝试如何不用一个「冷」字,写出冷的场景。写作课学员老白做了最佳示范,引用他描写的一段:
小时早自习,五点多就要起。月亮还没走,地硬梆梆的,路上隐约一层白霜,偶尔有片镜子一样,一定是哪个偷懒的人倒在路中间的脏水。嘴里呵着白气,鼻腔里结着硬冰茬。脚是木的,只好不停地用劲跺。教室里的空气要冻下来。窗玻璃上并没有窗花,只是死蒙蒙一片。耳朵好像没有了,搓好久才慢慢痒起来,手指分不开岔,依旧努力地抄着板书。整段中,他没有提及任何一个冷字,用一层白霜、呵着白气、这么的词汇营造冷的气氛,让大脑自动想到冷的画面。
写作如画画,要从模仿高手开始,看看超一流作家是如何用 DRM 范式写作的,还是张爱玲,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描写白玫瑰孟烟鹂单薄的一段话:
她立在玻璃门边,穿着灰地橙红条子的绸衫,可是给人的第一个印象是笼统的白。她是细高身量,一直线下去,仅在有无间的一点波折是在那幼小的乳的尖端,和那突出的胯骨上。
张爱玲不直接写素净,而是通过「立在、灰地橙红条子、笼统的白、细高身量、一直线下去、乳的尖端、胯骨」等词汇来营造孟烟鹂的单薄。
在张爱玲的作品中, 有不少 DRM 范式写法,再看一段振保渴望见红玫瑰娇蕊的心情:
他还是在外面吃了晚饭,约了几个朋友上馆子,可是座上众人越来越变得言语无味,面目可憎。振保不耐烦了,好容易熬到席终,身不由主地跳上公共汽车回寓所来,娇蕊在那里弹钢琴,弹的是那时候最流行的「影子华尔滋」。振保两只手抄在口袋里,在阳台上来回走着。
以「言语无味、面目可憎、不耐烦、熬到、跳上」等词汇营造周围环境来突出他迫切想见红玫瑰,看到这段文字,即使没提任何一个「想见、想你想得不了」的字,读者也能脑补振保迫不及待的样子。
小结
我站在海角天涯,听见土壤萌芽,等待昙花再开,把芬芳留给年华。——王菲《彼岸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