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排将军陈招娣葬礼:曾助王治郅归国,郎平、孙晋芳郑海霞悼念

“什么是女排精神?是无私奉献,是胜不骄败不馁,是至高无上社会责任感以及脚踏实地的努力。”——陈招娣

“升国旗,奏国歌。”

中国女排自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五连冠开始,到今天二十一世纪的五次夺冠,十次获得世界大赛冠军,女排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砥砺前进。

这是一支相互协作,且具有强烈爱国主义情怀的队伍。

提起女排,就不得不提到“女排将军”陈招娣。

她曾经帮助王治郅回归祖国,还是张蓉芳、陈忠和等体育名流的老前辈。

陈招娣

可以说陈招娣是中国女排界的一个神话,是她见证了中国女排的崛起之路,在她的葬礼上,郎平、孙晋芳、郑海霞等人都纷纷前来悼念。

早在陈招娣弥留之际,她仍一直惦念着中国的女排事业。

“我们中国女排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大家一定要齐心协力,共同进步。要记住,拿冠军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事情。”

网络上关于中国女排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别人的青春是在花前月下度过的,中国女排的青春都是在场上挥洒汗水的,她们一直在流汗,一直在疼痛,但是她们的青春没有遗憾,因为她们一直都在为祖国发光发热。”

女排功勋陈招娣

或许当代青年对陈招娣这个名字存在些许陌生,但提起郎平的名字,中国上下无人不晓。

陈招娣是一个对郎平一生都存在着极为重要影响的关键人物,她既是郎平女排生涯中的导师及前辈,还是郎平的一位老战友。

陈招娣在浙江省杭州市出生,父母皆是当地普通的工农百姓。

早年时期,她与平常人家的孩子一般无二,在父母的安排下按部就班地读书、上学。

直到高中那年,一次机缘巧合的机会下,陈招娣才开始接触到排球这项运动,自此越发热爱,一发不可收拾。

高中时期征求过父母的意见,她最终决定前往北京体育学院青年训练队。

陈招娣接触排球的时间算比较晚,因此她在队里几乎算是零基础,当时在教练看来,“陈招娣这个女孩对排球也实在没有什么天赋。”

仅仅凭着自身对排球的痴迷与热爱,这三年的时间不管多痛多累,陈招娣都硬是咬着牙坚持了下来。

对于一个既没有天赋又没有基础的人来说,陈招娣想要在众多学员中脱颖而出几乎是不太可能的。

只是这女孩子身上偏偏就有着不服输的那股子韧劲。

她不甘落后,总是嚷嚷着“做一件事,既然做了,那就要把它做到最好。”

陈招娣对于自身的要求十分严格,甚至有些到了苛刻的地步。

训练队每天七点钟的晨练,她五点钟就到训练场上了。

她给自身安排了一套极为严格的训练计划,每一项都是针对自身的弱点来强化的。

教练说她的体能不达标,她就早上五点钟就开始起床在操场上晨跑。

她觉得自己进攻的力量不够速度和角度,她就同类型打不下来的球在场上反复打。

最刻苦的时候,她一天甚至只睡了三四个小时。

短短两三个月下来,陈招娣的排球水平突飞猛进,就连教练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排球生涯,见证中国女排的高光时刻

直至从北京体育学院青年训练队毕业那年,陈招娣已经是队中的一个佼佼者。

尽管陈招娣当时的排球技术已经得到了教练的首肯,直言她已经够格去加入职业排球队的队伍了,但是陈招娣却选择了参军这条路。

也是在同一年的时间里,陈招娣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队”。

每次比赛的关键时刻,陈招娣那不要命的打法非常能豁得出去,因此她还有一个外号,人称陈招娣为“拼命三郎”。

陈招娣的快攻技术熟练,防守技术突出,球场上反应极快,弹跳能力也十分出色,在“八一”排球队里仅仅两年的时间,她又被选入国家排球集训队,纳入了袁伟民的麾下。

在女排国家队里,陈招娣在队中担任二传和接应的位置,是中国女排的一位主力队员。

陈招娣在队里的表现一直都非常好。

近几年来刻苦训练打下的坚持基础,再加上国家队袁伟民教练高水准的指挥和统筹,陈招娣的排球水平更是一日千里,已是国内响当当的一个角色。

每次比赛的关键时刻,陈招娣那不要命的打法非常能豁得出去,因此她还有一个外号,人称陈招娣为“拼命三郎”。

说起陈招娣的排队生涯,就不得不提起中国女排“五连冠”的高光时刻,她也是那个中国女排辉煌年代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中国女排的第一个世界冠军,也正是在袁伟民主教练的带领下,由郎平、孙晋芳、陈招娣等这几位中国女排的核心队员挣来的。

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世界女子排队开始进入了“中国时代”。

秘鲁世锦赛上,中国女排队以3比0的优异成绩战胜了东道主战队,首夺世锦赛冠军。

洛杉矶奥运会,中国对战美国队,最终以3比0的结果蝉联“三连冠”。

东京世界杯上,中国女排3比1战胜古巴队,这时整个中国上下全都沸腾了,这是历史上前无古人的辉煌战绩。

前捷克斯洛伐克世锦赛上,中国女排最终以8战8胜的出色战绩蝉联冠军,成为世界排球史上第一支获得“五连冠”的队伍。

而在之后九十年代开始,由于郎平、梁艳等名将相继退役的原因,中国女排出现了一段力不从心的现象,此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女排的成绩开始一蹶不振,相继出现了一种下坡灰败的现象。

中国女排“五连冠”的辉煌成绩,让中国女排精神成为了那个时代的旗帜,也书写了一部陈招娣与中国女排的神话。

热爱祖国,助王治郅归国

由于长时间以来过大强度的艰苦训练,使得陈招娣年纪轻轻就落下了一身病痛。

在一场中日女排对战的世界杯战场上,在第三局回合中,陈招娣与孙晋芳两人传球时不小心扭伤了腰,可当时她却没有退缩,依然一声不响地坚持着打完了全场。

由于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这次腰伤因此伴随了她一辈子时间,平日里也常常疼痛难忍,天气寒冷的时候更是常常连走路都辛苦。

陈招娣一路跌跌撞撞地走来,由于这身上大大小小的病患,使得陈招娣没能继续在球场上一线奋斗,便开始去到总政文化体育局开始幕后工作。

即便如此,陈招娣热爱祖国,热爱中国的体育事业,热爱中国女排的那颗赤子之心是从未改变的。

话说当年姚明、王治郅与巴特尔三人被称为“中国的移动长城”,他们是过去几十年中中国男篮事业最有才华的一批队伍,其中以王治郅的成就最为出名。

王治郅

王治郅十九岁那年便代表中国出征奥运会,素有“追风少年”的美誉,他也是中国登陆NBA世界的首位中国人。

王治郅是中国男篮的主力队员。

当年按照中国男篮和外国球队的协议约定,王治郅应服从国家队的规定按要求及时回国参加训练,然后作为中国代表继续参与世界比赛。

然而当时王治郅出于私人原因的问题,却始终以各种借口滞留美国,逾期不归,期间甚至中断了与国内联系的所有渠道,令国内所有人几乎都找不到他。

王治郅逾期未归国的这件事当时在国内引起了极大反响和热议,当时他所在的部队隶属于总政部文体局,陈招娣正是当时的局长。

在之后长达三个月的时间里,陈招娣一直积极与王治郅所在的队伍认真做好大量工作。

陈招娣苦口婆心地通过“中间人”和王治郅的父母,力劝其早日回国。

陈招娣和中国男篮曾先后两次给王治郅写信,信中明确表达了中国篮协的态度。

“尽管打消任何顾虑,安心回国参加比赛,国家不会给你任何处分。”

为了避免中外媒体和广大球迷对王治郅的任意妄想和揣测,陈招娣在面对记者采访的时候,从未说过任何抹黑王治郅的话语,言语之间还澄清了部分事实真相,为王治郅日后回国归队再留余地。

除此之外,为了给王治郅回国归队创造一个安全与宽松的外部环境,陈招娣从未向公众媒体透露过任何有关王治郅的不良消息,可谓是给足了他体面。

陈招娣一直顶着重重压力在积极与王治郅那边保持联系,终于帮助王治郅争取到了回国的机会,还压下了中国篮协对王治郅的惩罚。

时隔近五年,王治郅抵达北京首都机场的那一刻,好像在外漂泊多年的游子终于归家,祖国母亲也同样一直在等待着王治郅归来。

遗憾的是,王治郅回国后曾率领八一男篮队拿到了历史上最后一个冠军,此后八一队中国男篮便彻底落幕了。

“女排将军”陈招娣

陈招娣说:“夺冠是我作为运动员的执著追求,而当将军是我作为中国解放军的光荣梦想。”

就在中央军委批准陈招娣晋升少将军衔的那一刻,接受任命、换上军装,也正意味着她此刻美梦成真了。

陈招娣是第一位从体育界走出来的女将军,她的所作所为,也无愧于人们对她“女排将军”称呼这的四个字。

她总觉得她是一名当过兵的军人,身上的一点小伤小痛对她来说并不碍事,因此也常常能看见她带伤上场,有一场比赛她还是在左臂受伤的情况下坚持打完的,因此她还有另外一个称号——“独臂将军”。

哪怕退居幕后,这位优秀的女排队员,只要遇上女排的赛事,即便她腰伤复发,她也会亲临第一现场为队员做战术指导,在一旁为她们加油呐喊。

即便她不能亲自上战场厮杀,她也在以另一种方式支持着中国的女排事业。

在北京奥运会的赛场上,陈招娣还与宋世雄一起作为解说员为观众们讲解女排比赛。

她说:“中国女排在这次奥运会上的路并不是轻松的,姑娘们即将面临的对手越来越多,也意味着我们的困难越来越多了,但我们都会尽最大的努力进军北京奥运会。”

不论作为哪一种角色专注于中国女排,陈招娣总是在一直不停地为祖国发光发热。

患癌离世,葬礼上郎平、孙晋芳、郑海霞等前来悼念

如果不是病魔无情,相信陈招娣必定能为中国女排带来更大的荣耀。

此前曾有媒体报道称陈招娣患有“直肠类癌”的疾病。

她曾在医院里做过两次大手术。

在陈招娣生病期间,她仍然一直关心着中国女排的赛事情况,中国女排今后的建设与发展情况她也不忘每天报告给工作助手记录着。

入院后没几天,陈招娣的病情却突然出现了急速恶化,精神时而好转、时而昏迷,情况一直反反复复。

在医院,她的家人都时时刻刻陪在她身边,从来不敢离开一步,以前女排队的老队友战士们先纷纷前来看望她。

昔日中国女排的主教练袁伟民走在送葬队伍的最前面,一直频频回头望着身后的队伍。

遗憾的是,陈招娣最终还是没能熬过最后一关。

从病重到病危,陈招娣最终因抢救无效,死于癌症,享年五十八岁。

清明时节雨纷纷,北京的清晨还四处散发着凉气。

陈招娣的葬礼刚好就在这两天举行。

老队友郎平、孙晋芳、郑海霞等人纷纷前来悼念,还有宋世雄、孙正平、洪钢等一些体育总局的同事们几乎都到齐了。

昔日中国女排的主教练袁伟民走在送葬队伍的最前面,一直频频回头望着身后的队伍。

曾经在国际上风光无限的中国女排队伍再次聚齐了,只是很遗憾是以这样的方式在和陈招娣进行告别。

陈招娣遗体的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东礼堂举行,老女排队员们在袁伟民的带领下率先进场。

当这些人走到陈招娣女儿的面前哀悼时,在场的所有人早已泣不成声。

告别仪式定于上午十点钟左右,而早在八点钟的时候,礼堂门口就已围聚了上千人的的身影。

这其中除了陈招娣的亲朋好友及昔日的战友、教练之外,剩下的都是自发前来为其送行的球迷,有北京本地的,还有不少是匆匆刚从外地过来的。

人们的思念与哀伤似乎填满了八宝山礼堂上方的空气,人们只想静静地送“女排将军”最后一程。

袁伟民一句“别掉队,都跟上,别哭”,更是让这群女排老队员的眼泪瞬间决堤,只有她们知道,这是她们当年刚开始训练时教练经常说的一句口头禅。

中国人民不会忘记你,不会忘记你的荣耀,不会忘记你的功勋,也不会忘记你的努力。

昔日国家队的女排老队员还一起将一个花球修剪成了排球的形状。

“我们想要用这个排球形状的花球来表达我们对陈招娣的纪念,上面写着'老女排全体’五个字,不论何时何地,陈招娣永远都是我们中国老女排当中的一员。”

陈招娣是中国一代人的记忆,无奈她英年早逝,这是中国乃至世界排球界的一大损失。

她一生都在致力于排球运动,作为中国女排的一员,陈招娣表现出顽强拼搏、勇攀高峰的精神,身体力行地向世人传承着“女排精神”,更成为中华民族昂首前进的精神动力。

在21世纪的今天,女排精神仍具有巨大的时代价值。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