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野:正确与错误没有边界,教育惩戒也不会有边界

正确与错误没有边界,教育惩戒也不会有边界

文/虹野

1月22日,教育部发布了《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则》)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规则》将教育惩戒划分为:一般惩戒、较重惩戒、严重惩戒和强制措施。《规则》一出,再次引来社会热议。对学生进行教育惩戒和对成人的法律刑罚有本质的区别。教育惩戒是希望通过惩戒来矫正学生错误的行为,法律刑罚则是保证惩罚与过错相当。教育惩戒更加关注惩戒之后的效果,而法律刑罚则更关注过错行为的判断,使其错责相当。在《规则》中对把惩戒措施分为三类,似乎更加关注学生对学生行为的惩罚,对惩罚后的教育效果似乎不甚关注。

现代心理学已经证明体罚和变相体罚对人的教育效果并不都是“好”的,甚至很多时候会带来心理问题。

前不久,广东拟在全国率先尝试通过立法赋予教师教育惩戒权,并明确教师可以对学生实行“罚站罚跑”。近日,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在其官网发布《广东省学校安全条例(草案修改稿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此前一审提交法规中允许老师对学生进行“罚站罚跑”的条款被删去,取而代之的是将具体的教育惩戒规定下放给学校主管部门。可见社会各界人士对体罚和变相体罚的惩戒效果并不乐观。更何况现在还有不少学校和老师还无法区分学生的行为背后的心理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甚至还有些地方体罚现象比较严重,家长、学校对惩戒权如何使用还是比较担忧的家长担忧教育惩戒权会被滥用,而学校则担心正当的教育惩戒被当做体罚。

我们知道很多家长见到老师都会说:孩子就交给您了,只要教好,要打要骂都可以。其实家长并不拒绝学校和老师惩罚学生,甚至不拒绝适当的体罚,但是前提是“效果”。如果教师的惩戒仅仅是为了“杀鸡骇猴”、“让学生害怕”,那家长们肯定会担心教育惩戒权的滥用。

和学校顾虑无法分清“惩戒和体罚的边界”不同的是,家长们可能会更担心那些行为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惩戒,更担心的是惩戒之后对孩子的影响和成长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教育惩戒不是简单的像法律一样用“过责相当”就能够赋予其“正义”性的。毕竟学生的很多行为并非是主观恶意的,这其中更多的是人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在起作用。按照法律的方式简单执行教育惩戒的结果就是培养出按照“程序”运行的机器人,而我们的教育也只需要编写“程序”和执行程序的老师即可,何况我们的学校和老师还都是蹩脚的“编程者”。一刀切的按照法律条文去执行教育惩戒对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的孩子来说,其效果有可能会是“灾难”。

多动的熊孩子,是不是犯错误了?对于要求端正坐姿的班规校级来说确实是错误的,但是对于孩子的天性和生理特征来说,坐歪、好动却又是很正常的。有的老师认为学生上课“插话”是积极思维的结果,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而有的老师则认为学生插话是不遵守课堂纪律、是不尊重老师,是错误的。有的学生不交作业是不会做,有的学生交作业是抄的。按照认知学习理论,有的学生跟不上老师节奏上课走神是很正常的;而按照灌输教学,学生则又必须跟着老师的节奏,否则就是错误的。

可见学生同样的行为背后有不同的原因,老师对孩子的行为也有不同的理解,甚至学校和老师根本无法甄别学生行为的背后真正的原因,又如何一视同仁去惩戒呢?又如何保证教育惩戒的效果呢?

在我们的教育日益关注学生个体身体、心理健康和认知水平的时候,根本就不可能有一套简单的“操作守则”来保证在每个学生身上实现较高水准的教育效果。有的学生需要当头棒喝,有的学生需要娓娓道来,甚至有的学生只需要一个微笑和拥抱……所以说很多有经验的老师会说,即便是有了教育惩戒权也不会随便使用,因为他们担心的是教育效果。更何况在实际生活中,教育惩戒权从来都没有离开过学校,批评、惩罚甚至各种变相体罚和体罚都一直存在着,所谓的教育惩戒权立法更多的是为那些使用教育惩戒权的时候为学校和老师免责而已,对于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对孩子的教育效果作用寥寥。社会上之所以对教育惩戒呼声甚高,更多的则是用成人视角来看到孩子成长中的行为和过错,认为必须“过责相当”才是公平,而事实上孩子成长中的所谓的错误行为中真正的主观恶意犯错的要远远少于尝试带来的过程。就好比孩子把手伸向火苗一样,这种错误行为并不需要刻意惩戒自然而然就会改过了。

现在教育惩戒立法的困扰表面上看是教育惩戒与体罚界限不清晰,事实上则是无法区分真正的错误,也无法保障惩戒后的效果。立法的事情让法律界头疼,教育界似乎更应该关注不同学生的行为带来的影响会有什么不同,积累经验因材施教才是。

如果非得给孩子的行为做一个正确、错误的判断而后获得教育惩戒与体罚的边界,老师还不如让AI观察学生行为对其进行惩戒来得精准,如是全体老师都可以下岗了。不管教育惩戒最终如何立法,最终教育还是要依赖于教师的专业经验才能获得教好的教育效果。

虹野

我不在

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儿

它们很温暖

我注视他们很多很多日子了

(0)

相关推荐

  • 有了“惩戒权”,老师应该怎么做?

    2021-04-11 08:57:32  来源:中国台州网-台州晚报   作者:王怡 近日,网上流传一则关于老师言语辱骂学生的音视频,引发热议.关于"教育惩戒尺度"的话题,再次被网 ...

  • 惩戒,要合理量刑

    「您在教育上有任何问题,欢迎在窗口留言~」 点上方蓝标即可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 ◆ ◆ 惩戒,要合理量刑 文 | 杨春林        教育离不开惩戒,但惩戒不是教育的目的.学生是犯错误的天才,在成长 ...

  • 站着写字能写好吗

    (1230) 站着写字能写好吗 拐过楼梯,只见走廊里有一名学生,正站着趴在墙上写着什么.我走过去,刚巧老师也出了教室."这学生作业的字就像蝌蚪文,批评他,还狡辩,就罚他站到教室外面写.&qu ...

  • 把握好教育惩戒的尺度与温度

    日前,教育部在前期广泛调研.公开征求意见基础上,制定颁布<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以下简称<规则>),明年3月1日起实施.<规则>指出,在确有必要的情况下,学 ...

  • 新的学年里:先要厘清边界,才能握好戒尺

    昨天,神兽终于归笼了,我放了一半的心,今早上可以美美地睡个懒觉. 最近,我有种被气得要归西的感觉.和闺蜜们聊过才知道,原来都是一样的悲催!哈哈哈!!! 这是我今天早上看到的第一条好友消息,是一个学生家 ...

  • 学生犯错该如何惩戒?“教育惩戒”理应既有法度也有温度。

    2020年12月29日,教育部制定颁布了<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规则>首次明确教育惩戒不是惩罚,而是教育的一种方式.强调教育惩戒与体罚和变相体罚是不同性质的行为,明确 ...

  • 从“赏识教育”到“惩戒教育”,哪一个更有效呢?

    席延飞 近日读完了周弘先生的<赏识教育>,与大家讨论竟然大多数认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对于学生只能表扬不能批评,因此就更不能惩罚. 对此,我实在不敢苟同,我们在强调尊重儿童的同时,不能被赏 ...

  • 虹野:离开名利导向的教育评价啥都不是?

    离开名利导向的教育评价啥都不是? 今天看到新闻说"将教授为本专科生上课作为基本制度",不禁开心,高等教育渐回"常识",教授的岗位职责"日渐清晰&quo ...

  • 虹野:我们是如何把教育做成“零和博弈”的?

    我们是怎样把教育做成"零和博弈"的? /// 文/虹野 近些天一直网络直播授课,效果不是非常理想.当然网络直播授课效果不好是意料中的事情,所以在进行直播授课的同时也让学生们组建了& ...

  • 虹野:政府采购不是第三方教育评价机构的终极目的

    虹野:政府采购不是第三方教育评价机构的终极目的 文/虹野 在和群里的第三方教育评价机构的朋友们聊起12月9日在济南召开的联谊会的时候,大家对第三方教育评价机构的商业模式产生了兴趣,不少评价机构都认为未 ...

  • 虹野:橡皮教师,拓扑教育

    老朋友请转发! 虹野:橡皮教师,拓扑教育 今天聊天之际谈到莫比乌斯带,由莫比乌斯带联想到了拓扑结构,由拓扑结构想到了橡皮泥几何学,莫名突然发觉教师就好像是橡皮泥做的人,被外界力量肆意拿捏却不改变教师& ...

  • 虹野:学校富了,教育却距离学校远了

    教 育 当我们呼吁教育是成长的时候,学校则告诉学生"生命教育"可以在北大开展:当我们呼吁学校不能封闭而应试的时候,学生需要开拓视野,学校告诉我们这个社会是"金钱至上&qu ...

  • 虹野:树立正确的“错误观”

    虹野:树立正确的"错误观" 文/虹野 人在成长的时候,总会犯很多错误.学生时代每次犯错,总是会有家长和教师纠正,或训斥或殴打,错误历来都给人带来不好的体验.为了避免犯错带来惩罚,很 ...

  • 再读《虹野:教育怎么变成了教学?》

    虹野:教育怎么变成了教学? 本人无意中看到山东大学附属中学对我2016年的一篇文章进行了讨论,再看文章内容恍若隔世,一切都在往非专业的方向发展--故再次转发这篇文章以及校长按语供读者讨论-- [校长按 ...

  • 虹野:孩子受教育就是吃苦吗?

    虹野:孩子受教育就是吃苦吗? 文/虹野 看到一篇文章谈论家教"鸡汤",认为"快乐教育"就是父母最常喝的一碗"鸡汤".作者认为"教育 ...

  • 虹野:不考的不教到考也教不了,教育究竟经历了什么?

    虹野:不考的不教到考也教不了,教育究竟经历了什么? 文/虹野 近日各地体育进中考牵动了许多家长和学生的心,没想到的是,在改革试行地区的课外体能培训班竟然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了,一小时一节课的体能训练通常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