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液经肝方四,大补肝汤(整理)
今天没什么好讲的了,因为前面讲的,道理都在里面了,如果能悟入的话,言下就悟入经法法系的境界了。找到了这个意境,观察一切方书都一以贯之,豁然而解了。
大补肝汤是在小补肝汤基础上组织的。
经法法系,一般分三个层次来分析。
一层是河图数术五行颠倒理论。这是理论层面。
二层是方证药证分析层面。这是经法法系的特色和核心内容,是贯穿于一切经方中的基本法则。
三层是方义机理。这是时方家们擅长的事。所以,这几天都忽略了。不讲,是因为时方家们讲得很多了,没有必要重复。包括伤寒学家们。
明清时期才产生的伤寒学派,他们的名义上是打着伤寒的旗号,他们的思想都是时方家的思想。正是他们丰富发展了伤寒之学。
所以,学理意义上的方义分析和病机分析,可以参看古今各大家们的论著。我们只讲前人没讲的东西,或前人讲得比较地简略的东西。
或者说还不是显学的东西。这是对经方分析的三个层次。
大补肝汤:
主肝气虚,其人恐惧不安,气自少腹上冲咽,呃声不止,头目苦眩,不能坐起,汗出,心悸,干呕,不能食,脉弱而结者。
方:桂心,干姜,五味子各三两,旋覆花,代赭石(烧),竹叶各一两,大枣12枚。
第一层意义。河图数理意义。
这个大补肝汤,是小补肝汤穿小补心汤而成。这里用了一个穿法。
注:穿法,初学中医时就学过,是入门知识。就是“加减穿合摘”组方五法之一。
两张方子加起来,药味有所去取。就是穿法。
小补心汤,去掉了豉,这味药。这是使药。在这个大方中,没必要用两个使药。去掉它。
现在要问,即然是大补肝汤,为什么不用更多的直接补肝的药,或者用生肝的水部药,而用肝系的子孙部药。道理何在?
读易学时,知道这样一个规律。兵占法中,御敌之法为何?即用其子孙也。看一下清代大医学家外科全生派创始人王洪绪写的《卜筮正宗》这本书,就明白了。子孙为我师,我们的人民军队,是克敌制胜的依靠力量。又为福德,是避凶趣吉,逢凶化吉的正义力量。
即然是治病,就是祛邪扶正。这是贯彻于治病始终的基本矛盾。
所以,大补肝之法,就是在补肝汤的基础上,建立一支强大的人民军队,依靠补心,即增强子孙爻的力量来实现更大的补肝的目的。如果直接再增加补肝的力量,或补其父母爻,不仅不能大补,反而致壅,壅不受补。
在方药用量上,取三分之一的量。这个量不能大。一大了,就没效果了。
如治疗呕吐,用这方子,有人开始把代赭石用了30克,用后不灵。后来把代赭用量改回到5克。服一剂就止呕了。让人感到神奇。
我们现在看第二层。方证层面。
这个方证要与小补肝汤方证结合来看。是在小补肝汤证的基础上,一些证状更强烈了。或又增加了一些证候。增加的药证就自然明了了。
肝虚则恐,程度不重的时候,只是心中恐疑,时多恶梦。而这个梦境绝大多数是黑白色的,不是彩色的。就像阴间的感觉一样。
这个时间服用小补肝汤,效验之一,不只是证候消失了,而且梦境会由黑白色,时时出现彩色的梦境。
气旺了,生命机能旺盛了,灵魂所到之处更高了,看到了更胜的境界。人的思想、悟性都会有所提升。
胆识有所增强。办事有魄力了。
现在这个大补肝汤的第一证,肝虚的程度更重了,不只是恐疑,疑神疑鬼,天天想着谁都想算计他。而且开始出现害怕,心中不安,甚则心中跳动。
这个跳动,是心气之动,经上讲的,“神气之动也”。神气发动,是代赭石证。
代赭石:主心动不安,不宁,惊烦,心中怔惊不安,怔忡如车马惊。神气发动也。
有是证则用是药,至于为什么这样用,内在机理是什么,这个留给时方家们去分析。我们只讲运用的法则。这个法则就是医门法律。法律与法学不是一回事。当然即懂法律,又是一位大法学家,那更好。
第二个证,气自少腹上冲咽。这个气上冲的部位更明确了。自少腹起,上面达到了咽。原来的桂枝证只是气上冲心。这时冲气盛了,盛到胸时,加五味子,再盛到咽部时,就必得加旋覆花了,那是旋覆花的辖区。
所以方中用了。每一味药都不是空设,设则必中。
气上冲心:桂枝
气上冲胸:五味子
气上冲咽:旋覆花
第三证,呃声不止。这个是典型的旋覆花证。同时代赭石为助。这个呃与哕不同。哕在唐以前,是指膈肌痉挛。不是嗳气。哕是橘皮证,量要大。呃,嗳气,气噫,或总是有股气在咽出不来,又时时往上顶,很难受。这就是旋覆花证。
有时,口臭,口气很重,胃中浊气不下行,反而上返,口中出气如大便的气味一样。要想到用旋覆花来“下气”。此花下气最验。临床上要配伍半夏。把中焦气机打开,痞结打开,气才能顺下去。硬下也不是很有效。
第四证,头目苦眩。这个本是白术的主证。但程度不重时,桂枝与五味子联合作用也可以解决。代赭旋覆花也共同作用。下气了,不上冲了,也就不头眩了。
所以,这个方子,可用于治疗气上冲造成的眩晕证。不能坐起。
旋覆花善除胸膈间痰涎水饮。
水眩者,此方主之。
第五证,汗出。这里没有提到恶风,或恶寒。没有讲表证。只是一个汗出。主要是五味子证。
如果汗出兼恶风,是桂枝证。
同时,如心中烦而兼汗出,烦热汗出者,是竹叶证。(注:竹叶指淡竹叶。非其它竹叶)。
昆明世博圆有个中药圆,集了全国绝大多数种类的中药。旁边就是万竹园,竟然有上万种竹子。但是只有很少一二种的竹子入药。我们用的就是其中的一种淡竹的叶子。
如果心烦汗出,用竹叶卷心。这个在温病学家们讲得很有道理。取类比象,这是中医里面的易学方法论。
第六证,心悸。这个是桂枝证。前几天讲过了,不细讲。是心阳虚的,叉手自冒心的那种悸。不是心下悸而小便不利的那种悸。
第七证,干呕。这是干姜证。这是常识了。
刚才前面有人提到的干姜,他的作用在这里出现了。每一味药都不是虚设的。有的药,即使无其证,但是却有其用。如大枣。
大枣证是心中如饥。如果中满者,去枣。
心下总像很堵得荒,吃点东西就发堵,这时用方子,就不要随手把大枣加上。
第八证,不能食。
这个不能食,是吃不下去,是由于气上冲,胃往上顶,加上干呕。
食不得下。不是不欲食。
如果不欲食,那就是人参证了。所以这个一字之差,辩证要仔细。
旋覆代赭,加上干姜,气下呕止子。食就得下了。
与这个证相似的证,还有半夏证。半夏证之一是食在咽管处塞住了,不向下行。像噎住了。吞咽困难。
这时,一方面有胃气虚的原因,食不下,人参证。同时,也是半夏证。再加点白蜜,就是大半夏汤。
日本人常用这方子治疗食道癌。但讲得清楚,只能治其证,不能治其病。服完大半夏汤后,吞咽食物不困难了。其它的病还要用方法处治。这里只是介绍一下外国人使用汉方时取得的一点经验。算是出口转内销吧。
再后是脉像。脉弱这个好理解。肝虚嘛。不是弦脉。
这里突出的是结脉。这个是旋覆花所特有之脉。凡用旋覆花处,都有结脉。这是使用旋覆花的证象依据。
到这里,第二层次,方证法则部分讲完了。
第三层次,方义机理分析。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