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人靠弯刀扫平大半个欧洲,我辈靠做题,它行不行
大家好,我是妈甲。
按照本公号的调性,妈乙研究科学鸡娃,妈甲研究科学躺平。所以本文要写的主题,就是——科学躺平……吗?
哈哈哈哈,猜错啦!今天,换我妈甲来写鸡娃路线!
因为这样,才能对得起,本公号“薛定谔的鸡娃”的江湖诨名。
我写哪科的鸡娃路线呢?
英文。
倒不是因为我家孩子英文学得好,或者我英文好,而是,英文是我下定决心要鸡的。
我研究的是科学躺平,不是随意躺平。
我前面的文章里曾经写过《普娃妈缓解焦虑密法:普娃能上世界TOP100大学吗?》,用高考分进世界TOP100大学,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难。
还有这篇文章的后半段,《北京中考五五分禁复读,一战定生死。好可怕,但不对》,展示了一下美国的数学高考卷子,那真是简单得令人发指,当即勾起了我这个生性淡漠的小镇做题家灵魂深处的征服欲望。
当年,蒙古人靠弯刀战马踏平大半个欧洲。
现在,我辈靠做题,为什么不能!
所以,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鸡娃的英文。
因为英文,就是我的“做题征服战略”里,敌方的兴登堡防线,能不能攻下它,事关整个战局之成败!
下面聊正事:
说正事之前,再小啰嗦一句,通篇所有,针对普娃,牛娃他牛,怎么都对。
怎么评价一个人的语言能力?
流利度、准确性、知识面,这三方面的评价标准,对任何一种语言都适用。
大家可以想一想我们的母语,随着孩子长大,和他的对话越来越顺溜,他的表达和理解越来越准确,涉猎的知识范围越来越深、越来越广,也就是说,他的汉语能力越来越强。
一般情况下,在学习汉语时,我们不会刻意去关注,流利度、准确性、知识面三项能力提升时的细节,或者细扣针对性方法。
因为这是我们的母语,我们在汉语学习的过程中,能力的提升更像个自然而然的过程。
但非母语,也就是英文,它的能力提升,我们还能等着它自然而然吗?
不能,因为这个自然而然看似轻松,其实成本极高,它高在时间和精力成本的无上限投入,我们时刻就在汉语的环境里,不是吗?
我们英文的学习,是非母语,无环境的,所以不可能再有无限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其中。这就意味着,自然而然的提升过程,不复存在,也就意味着,我们需要有目的、讲方法地干。
下面我们看流利度、准确性、知识面这三项能力,分别在哪个时期,用什么方法去提升,性价比最高。
启蒙期——就搞流利度。
一般学龄前的4岁到6岁,这两年就够用了。
我看很多人推崇2岁就开始每天读,可能牛娃的大脑发育和普娃不一样吧,作为一个典型性普娃他妈,我觉得真的没有必要,凡事谈个性价比, 2岁多爬爬多跑跑不好吗?这时候整天拘在家里,说不定后面又要因为什么统感失调去补运动课;或者户外日照不足,8岁一到就要戴啥ok镜,何必呢?
考虑性价比,那按照孩子正常发育规律来,就是最高性价比,4岁到6岁,两年启蒙足够,太早开始,启蒙完了也得等着,后面我再说为什么。
然后启蒙期呢,也别紧惦记着什么准确度、知识面,就搞流利度。
孩子愿意叽里呱啦地和人说话,不管说得准不准,对不对,都算成功。
切忌死扣准确度,再忌死盯着纠正。这个时期的孩子,中文说得乱七八糟,我们也只是一笑而过,并不担心他以后就会这么一直错下去,是不是?
启蒙期是他习惯英文,作为表达自己的另外一种语言的最佳时期。
反复纠错,只会打击他,让他羞于表达。
这种羞于表达的态度一旦形成,后面要用数倍的力气,才能扳得回来。
然后要说这个时期的方法呢:外教➕原版分级阅读是最优配置。
欧美的教学逻辑是自由。
此时外教的无拘无束、花式认同、暖场神功的教学特点,正是这个时期孩子最需要的,外加他们的原味发音和表达习惯,都是启蒙期流利听说的好助力。
原版分级阅读在家搞就可以,便宜又方便,最好是跟读,输入和输出兼有,能读就好,不必强求孩子能准确复述。
总之,这一阶段整体的学习氛围,应该是轻松愉快鼓励接纳的,毕竟他们才学龄前,对不对。
开拓期——拓展知识面的性价比上来了。
单纯从学习英文的角度来说,孩子能独立完成牛津树3的阅读,就算完成启蒙。但学习永远是复杂综合的,不能只考虑单一因素。
如果孩子能独立完成牛津树3的阅读,但认知和理解能力还没跟上,也需要再等一等。
等到什么时候,等到孩子学龄,或者拥有学龄儿童的智力发育水平和理解能力。
一旦孩子硬件到位,拓展知识面的性价比,就上来了。
欧美原版教材,也就是欧美小孩上小学时用的书,是知识广度的有力保障,也是这个时期的最优选择。
(所以说,太早启蒙没必要。欧美小孩上小学用的书,它也是为学龄儿童准备的,脑子没长齐的孩子,就算语言技能够用,那内容理解不了,也是遭罪,学不透彻,更是浪费)
欧美原版教材也有很多,怎么挑选?
一看出版社:牛津、剑桥、国家地理这三个最保险。
二看内容比例:非故事类占比不能太低,且随着年级增长还应逐年增高。
三看课程结构:每个单元都要包括单词、语法、听、说、读、写,最后用项目的形式让孩子做输出最好。
四看文章质量:随便挑选几遍课文读一读,读完要能画出清晰的思维导图,就过关。
比如这套书(只是比如,其他好的还有):
那这个时期的老师呢,自然就是围绕欧美原版教材进行教学的老师。
有条件的话,最好能有优秀的中教加入(优秀下面有下划线,不好的不算数)。
我们说,欧美的教学逻辑是自由。
内容我讲了,吸收多少是你的事;作业不做也不会追你;有没有用目标句式也是随意,只要你搭理了我的问题,全部都是wonderful。
挺自由,但没法保证效果。
所以,我们需要中教的加入。
因为,我们东亚人的教学逻辑,是目标导向。
今天讲的就是这个目标句式,就得把这个句子用熟哦;作业必须做,错的我还要追着你改啊;背不下来怎么行,背不下来我要告家长的呀。
学龄后的孩子,也到了要承受学习之重的时候了。
所以这时候,最优的教学配置是,中教外教1:1,中教负责整体教学进度的把控和检验,加读写;外教继续发挥他的花式认同、暖场神功,负责听说。
这个时期的家长,除非可以取代老师自己来,否则全力配合老师教学就好,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
开拓期没有具体的时间结束点,它可以一直开拓下去,除了知识面,流利度、准确性也会随之提高。
但,准确性的提高,也是有它性价比最高的方式和时期的。
我们讲理解能力上来了以后,去拓展知识面,才有高性价比。那提升准确性,就要等逻辑思维能力足够以后,性价比才高。
因为提升准确性最好的办法,就是语法集中梳理+反复强化练习。语法它是讲逻辑的,对不对。
如果是初中孩子,集训方式,量够大,够密集,初、高中语法一起练,小半个暑期也就足够了。
孩子越小,要花的时间和精力成本肯定越高,这就需要家长做一个平衡,如果孩子要考KET、PET那就只能以相对高额的代价去换效果。
那种时候,最好的教学配置,肯定就是原版语法书+中教老师。
比如这套书(因为出考题的就是它剑桥呀):
那为什么要中教呢?但凡和做题考试挂钩的,那永远是我们中国人最棒了,对不对。中教讲剑桥语法,无敌顶配好嘛。
最后再说一点,我不否认其他任何鸡英文的方式,尤其是用超高时间和精力堆积出的方式,可能是极大量的原版阅读,可能是极大量的背默诵作业。
时间花在哪儿,效果当然在哪儿。
我谈的是性价比,就是找最优路径,用更少时间,取得相当效果。
同时,我谈的是针对普娃的性价比——尊重孩子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顺势而为,对任何学科的学习都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