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征文大赛 | 《角落》
角落
"在衰落遗失的边缘坚守,在快捷功利的繁荣里坚持。"这句话出自我之前看过的纪录片《了不起的匠人》。的确有这么些手艺人,寓居在城市的角落,穷其一生只为等一个传承。
虽说我生活在一个老小区,但是平时并没有感受过爷爷奶奶口中所怀念的那种做饭时邻居家传来的焦锅味儿。快节奏的生活,脚步匆匆。唯有那个在角落里的小车库,是人人都爱去的,甚至临时充当了个连接街坊邻居的纽带。
小车库的主人是一位做了一辈子布鞋的老奶奶,眼神总是亲切又慈爱的,我常听她用温柔的吴侬软语哼着小调。她确实是位了不起的手艺人,原来狭小又黑暗的车库被她改成了工作室,点一盏小电灯,大门随意的敞开着,阳光洒进来。如果有人来,便倒一杯热茶给你,假设来的是个孩子,那就笑眯眯的再塞上几颗糖。
曾经我算得上是那个小车库的常客。记忆中那儿总堆满了各式各样的布料,一打又一打的半成品,还有挂在墙上琳琅满目的布鞋……给小孩子的花里胡哨的虎头鞋,给老人的软底鞋,市面上很少见的,这儿都有。我爱看奶奶做布鞋,总能让我想象出她年轻时候的样子。一位江南水乡的女儿,亭亭玉立于山水间,身上带着水墨画的气质。时过境迁,此时她已头发花白,不变的是做布鞋时候的完全投入,一天做上七八个小时也不嫌多,她会抚摸每一双成品,经常每一双布鞋都有一个故事。她说,这辈子唯一会的手艺就是做布鞋了,这是她的信仰与福源。
每当开始做布鞋,奶奶就从口袋里颤颤巍巍地拿出老花镜,在硬纸板上比着真人脚印大小画个布样,拿着剪刀细细剪下。剪完后,就开始纳鞋底。那么厚的底,用一层层布扎成,一针一线都是奶奶手工制成的,针脚很细,缝的直挺。她的那双布满老茧的手上下翻飞,动作行云流水,许是做了千千万万遍。接下来挑一块崭新的布料,里面塞上许多细碎的棉花,脚底下的缝纫机不停地发出"吱嘎吱嘎"的声音。做一双精致的布鞋要好几天,常常一个小小的步骤就能花上好些时间。而我总会为每个小小的变化惊呼神奇,奶奶见我有兴趣,也教我几针基础的针法,偶尔喊我打打下手,那个时候的小车库总是传来孩童的欢笑。
那位奶奶,以匠心,磨匠工,为匠人。她算得上是文化新纪元的"遗民",在喧嚣中慢慢地走。而我是一个来自新世纪的少年带着朝气和希望向前奔跑。我也期盼着去探寻那些手艺的文化底蕴,渴望着接过那悠久历史的接力棒。
后来,那位奶奶搬走了,据说去了一个新的地方继续制作布鞋。角落的那小车库关了门。我发现我经常回忆起那儿,似乎在心底也有个了小角落,记叙了那份坚持与守望提醒我豁达与专注……我发现那儿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