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金岭全牛宴!

齐国故都临淄有一个回民镇——金岭镇,它是山东省五处少数民族乡镇之一,而且也是山东重要的牛羊肉集散地。

肉一多,吃的方法也多了,金岭的清真饮食业也随之发达起来。大大小小的饭店酒馆都打出清真招牌,厨师们也尽情施展自己的烹饪才华,金岭的全牛宴名噪一时,吃客们纷至沓来,一时间风头竟超过了大酒店。

于是一帮与我有着共同喜好的吃客,在一个周末的中午结伴来到金岭。

金岭镇很小,但沿街的饭店酒馆到不少,在当地老乡的指引下,我们找到了一家据说是最正宗的乡间小店。小店原来是一家普通的民居改造成的,穿过门头三间平房,是一个宽敞的农家小院,厨房就设在小院的一角,老板的一家就住在这里,一到饭点,他们的卧室便成了餐厅。店里的设施极简单,除了两个大房间有圆桌、椅子外,其余的餐桌全是小矮桌、马扎子,客人一多,桌子便摆到了院子里、马路边上。

尽管卫生条件差了一点,但每天慕名而来的客人却很多很多,从门口停放的众多的小汽车车牌来看,客人们不仅来自当地的区县,很多济南、青岛、潍坊的人们也常常来到这里一吃为快,而且食客中不乏达官名流。

我们找到它时,小店里已人满为患,没办法只好把桌子摆到了后院的墙外。老板是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汉子,站在柜台后面忙得头也顾不上抬,按习惯要点菜,他却告诉我们不用点,只要说几个人就可以。很疑惑的报了人数,不大一会全牛宴就开始了。

煮好的牛肉、牛骨头盛在大大的不锈钢盆里,典型的山东绿林好汉“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风格。

牛排骨、牛棒骨、牛尾、牛肉、牛杂、牛肚、牛腩、牛筋,除了牛肉丸子外几乎都是用老汤红焖的,肉色红润,香气扑鼻。

牛排骨、棒骨都被剁成了不大的块,吃起来很方便,特别是牛棒骨的两骨连接处,牛肉肉质紧实弹牙,牛筋黏黏的糯糯的浓香无比,肥瘦相间的牛排煮的软烂可口肥而不腻。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牛尾,有一年我和时任交警大队长的董延华先生出差去北京,他在西单一家清真店请我们吃牛肉,那家店做的牛尾好吃极了,可惜数量太少人又太多,大家都觉得遗憾,回来后好长时间都忘不掉那迷人的味道,没想到当年京城的遗憾,竟在这家乡村小店得以弥补。席间有人介绍说,牛尾具有补气、养血、强筋骨的功效,因为它富含胶质,还有养颜美容的作用。牛尾是牛身上活动频繁的一个部位,因而筋多肥油少,低脂肪高蛋白,肉味最鲜美,是牛身上最好吃的一个部位,一大盆牛尾让我过足了瘾。

好吃的不仅是牛尾,牛腩和牛筋也受到大家的欢迎。牛腩是牛腹部靠近牛肋骨处的松软肌肉,它既有筋又有肥油和瘦肉,老汤烧制的牛腩软烂,入口即化,它既不像牛筋弹性十足,又不似肥肉油腻,一口牛腩既有瘦肉又有肥脂,还兼有牛筋的韧劲,很是惬意。牛筋煮的也相当出色,热汤中的牛筋既绵软又弹牙,而且不肥腻,只可惜的是,当牛筋最后一个端上来时,我们几乎已被各色牛肉等填满了肚子,只能浅尝辄止,已无力大快朵颐了。

酒后的饭是刚出炉的满身芝麻的烧饼,酥脆喷香的饼配上美味的牛肉高汤,这顿饭吃得太过瘾了,结账时才知道什么叫物美价廉,八个人吃了一桌牛肉加上酒,花了不到二百元。

美中不足的是牛肉、牛骨做的太咸了,回到家中几乎喝掉了两大暖壶水,撑得晚饭都没法吃了。

一周后与朋友说起此事,撩动了他的胃,再叫上一帮人直奔金岭。

不过这次被朋友安排在了当地一家颇具规模的酒店里,不光是房间的卫生条件和设施上了档次,菜的花色品种也高贵了不少,可再也找不到那粗犷的绿林风格和那口味各异的全牛宴味了。

首先是牛骨煮的不到火候,其次是尝不出高汤的味道,而且品种少了很多,只有牛排骨和牛腿骨,聊起来才知道,这个酒店是镇政府的接待处,老板和厨师端着铁饭碗,自然没人下力用老汤煮肉,当然也不会夜里加班烹制美味了。

我们早先去吃的那家小店,是个体户,老板一家人齐上阵,为了留住客人,自然不会偷工减料。听说开业之初,老板很少能睡囫囵觉,直到现在小有名气了,他还坚持早起晚睡,亲自下厨指导料理。

那天中午的饭菜也不都是一无是处,红烧牛肉、杭椒牛柳、蚝油牛肉、牛肉丸、麻辣牛肉干、全羊汤,都做得像模像样,服务员极力推荐说酒店的牛肉灌汤包做的不错,果不其然,包子上来后引来一片叫好声。

一个小笼屉里摆着十个包子,个头有鸡蛋大小,洁白的包子的外形十分漂亮,用筷子夹住包子的上口,轻轻的摇晃一下,夹起来放到小碟子里,咬一个小口,慢慢吹进凉气,等馅不太热时,先喝汤尔后蘸上作料吃包子,肥而不腻,咸香可口,味道好极了。

再一问,这包子原来是一对老夫妻用祖传的手艺蒸制的,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了。怪不得如此美味啊。

一晃几年过去了,不知那家清真小店生意还好吗!也不知那对老夫妇还在做蒸包吗!但愿他们一切如故。

有机会我们一定再去金岭镇。

再去吃全牛宴和牛肉灌汤包。

作者:史宏伟,曾任职淄博电视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