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份党看过来,护肤品常见成分及其功效

保湿类

● 保湿剂

主要有甘油、透明质酸(玻尿酸)、透明质酸钠丙二醇、丁二醇、泛(维生素B5)等。原理是从真皮或周围环境吸收水分到角质层中。

尤其是甘油和丁二醇,是护肤品成分中最为常见的保湿剂之一,保湿性能极强,也非常便宜。

● 柔润剂

主要成分有霍霍巴油、角鲨烷、聚二甲基硅氧烷等。可以填充皮肤的角质细胞碎片间隙,使皮肤表面光滑柔软

其中角鲨烷非常贴近人体皮脂,刺激性低,不易致敏。用在护肤品中与皮肤的亲和性良好,有良好的皮肤渗透性,使用后不会有浮于表面的感觉,也不会太油腻。

● 封闭剂

主要有矿脂(凡士林)、羊毛脂、鲸蜡醇、矿物油(液体石蜡)、硅氧烷衍生物等。通过在皮肤表面和表层角质细胞间形成一层疏水性薄膜来阻止或延缓水分的流失,通常多数比较厚重油腻,很适合干皮星人

抗炎修护类

● 抗炎舒缓

比如尿囊素、尿素、各种植物提取(积雪草苷、马齿苋、红没药醇、甘草酸二钾)。主要起到抗炎、保湿、舒缓敏感等作用。

● 修护皮肤屏障

神经酰胺、胆固醇,这两者是当之无愧的“修护大师”。

这类护肤品的作用就是通过这些成分,来补充皮肤表面的皮脂膜和角质细胞之间的“水泥”,从而加固皮肤表层的“砖墙结构”,常常为湿疹、玫瑰痤疮等敏感性皮肤设计。

美白类

美白选手实在是太多啦!最常见的就是烟酰胺、熊果苷、维生素C(抗坏血酸)、377(苯乙基间苯二酚)、传明酸(氨甲环酸)、谷胱甘肽、曲酸等等。

抗氧化抗衰类

● 抗氧化

维生素C、维生素E(生育酚)能中和氧自由基,促进胶原蛋白合成,达到淡化细纹、提亮肤色等效果。

● 抗衰老

视黄醇(维A醇)被誉为“护肤届抗初老先锋”、“抗衰扛把子”,具有改善皮肤厚度促进胶原蛋白生成的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皱纹程度,是对抗皮肤光老化的一个好手。

作为维A酸的衍生物,视黄醇相对安全、更加温和、可长期使用,不过它仍然有一定刺激性,使用时需要逐步建立耐受,白天更需要注意防晒。但是过量使用对胎儿有致畸作用,所以孕妇要慎用。

祛痘类 

请认准这三种酸:壬二酸、水杨酸、果酸。它们作用很广泛,不仅能祛痘,还兼具剥脱角质、淡化色素沉着等功效。

日常买到的这几种酸类护肤品,浓度都比医院刷酸低很多,作用偏弱,不过好处是刺激性较小,比较安全,价格也更加友好。

这些特殊成分,无须太过谈之色变

酒精

酒精(乙醇)在护肤品中主要起到溶解、促渗、抗菌、收敛凉爽等作用。

高浓度的酒精确实可能伤害角质层、容易造成过敏或刺激等,所以很多人就会陷入这样的误区:含有酒精的护肤品“会伤害皮肤、敏感肌完全不能用”。

实际上,大多数正规护肤品中添加酒精的含量是很少的(可能只有1%-2%),对皮肤的影响也就微乎其微。关键是看酒精含量以及使用后实际情况,就算是不含酒精的产品也可能会引起皮肤出现不耐受的情况。

香精

有些香精成分,确实可能容易引起刺激,比如肉桂醇、肉桂醛、羟基香茅醛、香叶醇、丁香酚、异丁香酚、橡苔提取物等等,敏感肌、孕妇、儿童尽量避免使用。

不过,香精在提升产品使用体验和刺激使用欲望上,都起着关键作用。选择正规大品牌的产品,一般都是比较安全的。

防腐剂

山梨酸钾、苯甲醇、苯甲酸钠 ……这些让人看都看不懂甚至有点吓人的名词,在护肤品中却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防腐剂能保护产品,使其免受微生物污染,延长产品寿命,确保安全性,防止消费者因使用受微生物污染的产品而引起可能的感染。

正常人使用是没什么大问题的,但像苯氧乙醇、甲醛释放剂类、异噻唑啉酮类等防腐剂,可能容易引起皮肤刺激,敏感肌及其他问题肌肤需要注意。

以上这几种成分是否引起刺激反应,要根据其在皮肤表面停留时间的长短、添加的剂量、个人皮肤状况来判断。如果本身就是敏感肌,对一款新产品可以先小面积试用无不适之后,再大面积使用,没有必要一看到某个成分就放弃一款产品。

“致痘成分”

有些小伙伴在一些平台上查询护肤品成分时,看到有些成分上标注:有致痘风险,于是就不敢用这款产品了,其实也duck不必。

● 仅供参考

没有必要一看到致痘成分就跑,因为成分与成分之间产生反应的最终产物不一定是致痘的,只能作为参考。

● 个体差异

没有必要一看到某人说会闷痘就拔草,毕竟用了不长痘的人不会在网上吼得那么凶呀!

● “致痘真相

首先,即使是标识着非致粉刺型护肤品,也有可能加重痤疮;相反,哪怕是含有致粉刺型成分的护肤品,也不一定就会诱发痤疮。因此,建议大家不要唯成分论,使用护肤品后感觉舒适,能达到基本功效就可以了。

此外,痤疮是多种因素所致的皮肤疾病,与遗传、年龄、激素、熬夜、饮食等也有密切联系,并不一定就是护肤品的锅。

而如果短时间内用了某种护肤品后出现了“逆光疹”(逆光看到的细小颗粒疹子,不红不痛不痒),也就是毛囊周围刺激性接触性皮炎(由护肤品某些成分刺激所致),一般停用可疑的护肤品后就能缓解,不需要特殊治疗处理。

延伸阅读
Acne:痤疮,所有痤疮的根部都是一个被污垢,死皮细胞和油脂堵塞的毛孔。痤疮可能有很多种方式,如白头(也称为闭合性粉刺),黑头(也称为开放性粉刺)和囊性痤疮(在皮肤深处)。如果痤疮发红,疼痛,肿胀 - 说明有超量的细菌侵入,并且还有轻微的炎症。
Active ingredient:活性成分,一般来说,活性成分是护肤品中能真实实现产品护肤目标的成分。比如在痤疮清洁产品中,活性成分可以是过氧化苯甲酰或水杨酸。但是,根据包装上的说法语气以及产品中成分浓度的不同,有的成分会被认定为药品,有的会认定为护肤品。
Alpha hydroxy acids (AHAs):α-羟基酸(AHAs),是化学去角质剂中的一种,AHAs可以让皮肤细胞之间固定在一起的“胶水”失去粘性,来达到去除皮肤死皮细胞的目的,然后露出新的皮肤细胞。乙醇酸和乳酸是两种常见的AHA类型。
Antioxidant:抗氧化剂,可以帮助中和自由基的成分(环境中的不稳定的电子)。当皮肤中的自由基和抗氧化剂的平衡失控时,自由基会导致损伤,皮肤会过早老化。
Ascorbic acid:抗坏血酸,具体解释在“维生素C”的部分。两者是同一个东西。
Azelaic acid:壬二酸,一种由酵母,大麦和小麦合成的酸,具有温和的去角质效果。并且有效地控制和改善痤疮和痤疮样肿块(典型的就是酒渣鼻),壬二酸可以处方或非处方形式出现。
Beta hydroxy acids (BHAs):β羟基酸(BHAs),化学去角质剂中的一种,功能和AHA相似。水杨酸是众所周知的BHA。
Benzoyl peroxide:过氧化苯甲酰,抗痤疮的活性成分,过氧化苯甲酰可以杀死痤疮发炎的细菌。当然过氧化苯甲酰也会导致皮肤刺激或干燥,需要配合保湿霜一起使用。使用的使用需要少量循序渐进。
Broad spectrum:广谱,常见在防晒霜的标签,是指这款防晒霜可防止UVA和UVB射线,这两者都会增加皮肤癌的风险的射线。如果你还有疑问可以参考这里
Chemical exfoliant:化学去角质,是物理去角质的更温和的表亲。化学去角质剂(乳酸,乙醇酸和水杨酸等成分)会破坏这些死皮细胞之间粘合的胶水,使它们很容易脱离皮肤并且被冲走。
Collagen:胶原蛋白,一种存在于身体许多部位的蛋白质,包括骨骼,肌肉和韧带。也是皮肤看起来丰满有弹性的必须营养。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体内的胶原蛋白生成会减慢,而紫外线辐射也会降低胶原蛋白的质量。这就是为什么声称能够促进胶原蛋白生成的胶原蛋白和产品近年来已成为如此受欢迎的护肤成分或者口服单品。但是,局部使用时,胶原蛋白的分子太大而无法通过皮肤到较深层。唯一可以挽留你的胶原蛋白最有效的事情就是涂抹防晒霜。
Contact dermatitis:接触性皮炎,在接触某些物质(通常是化妆品或护肤品)后会引起皮肤刺痛,发红,或者干燥脱皮的情况。接触性皮炎一般是过敏反应。一般发生在敏感干燥的肤质上,
Detox:排毒,是指从体内清除毒素。一些护肤品声称他们可以“排毒”,但事实并非如此。实际上,排毒产品通常只能去除死皮细胞和多余油脂。所以永远要保持独立思考,”商家的嘴,世上骗人的鬼“这句话在你不理性的时候可以拿出来让自己清醒一下。
Double cleansing:双重清洁,使用两种清洁产品(两道清洁程序) - 一种油基清洁产品,然后泡沫或水基清洁剂 - 更有效地去除浓妆,防晒霜等面部的其他残留。
Emollient:润肤剂,也可以认为是保湿成分,可渗透到皮肤细胞之间的空间,使皮肤感觉更柔软,更光滑。面油(例如角鲨烷油,摩洛哥坚果油和霍霍巴油)通常用作润肤剂。
Free radicals:自由基,是指环境中不稳定的电子,在足够高的剂量下,会攻击我们的皮肤导致皮肤老化损伤,最具破坏性的是活性氧,主要来源是紫外线,空气污染,二手烟等等。抗氧化剂被认为可以中和自由基并防止这种损害。
Fragrance-free:不含香料,香水是敏感肌肤的常见刺激物,这就是为什么寻找不含香料的产品可能可以减少刺激,如果你在产品中看到这几个字,这意味着产品中没有添加任何香味。但是要和“无香味”的标签区分开,他们只是表明,加了香味掩盖了产品本身不愉悦的化学味道而已。
Glycolic acid:乙醇酸,一种衍生自甘蔗的α-羟基酸(AHA;见上文)。乙醇酸是常用的化学去角质剂
Humectant:保湿剂,常见的保湿成分,实际上会将水吸入皮肤,但不一定能保持在那里。甘油和透明质酸等常用成分是保湿剂。保湿完以后要有锁水的动作。
Hyaluronic acid:透明质酸,天然存在于皮肤中,起到保湿的作用,这意味着它可以将水分吸收到皮肤中;并且不会感到油腻或沉重。
Lactic acid:乳酸,一种衍生自牛奶,水果或蔬菜来源的α-羟基酸(AHA;见上文)。乳酸是常用的化学去角质剂。
Lipids:脂质,遍布全身的有机化合物(意味着它们含有碳)。它们既存在皮肤上(作为皮脂),也存在角质层内(比如神经酰胺,胆固醇和脂肪酸)。
Keratosis pilaris:毛发角化病,另外一个名字是“鸡皮肤”,看起来像皮肤上的微小的,通常是红色,白色或肉色的肿块。它是完全无害的,并且是由毛囊周围的角蛋白积聚引起的,毛囊会堵塞毛孔并导致该区域产生炎症或发红。详情见次条。
Micellar water:胶束水,也就是卸妆水,由胶束(球形表面簇)和水组成。使用的时候需要配合卸妆棉轻轻搽脸然后带走脸上的污垢和多余油脂,
Niacinamide:烟酰胺,这是一种维生素B3(烟酸)可以帮助控制痤疮,减少色素沉着过度,淡化细纹和皱纹。
Non-comedogenic:非粉刺,这是一种成分,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宣言或者声明,意味着这个产品不会堵塞毛孔,如果你有皮肤痤疮,寻找非粉刺产品是很重要的。
Occlusive:密封成分,在保湿剂中常见的另一种成分,不会增加水合作用,而是密封皮肤,尽可能减少水分蒸发。典型的是凡士林。一般来说,密封成分容易闷痘。
Parabens:对羟基苯甲酸酯,一种防腐剂,特别适用于皮肤敏感或湿疹的人。
Peptides:多肽,构成蛋白质一部分的氨基酸链。在护肤的时候,使用多肽是因为它们被认为比大的完整蛋白质(如胶原蛋白)更容易渗透到皮肤中。
Phthalates:邻苯二甲酸盐,主要用作增塑剂,以防止塑料变脆和破裂,并且还被用于乳液和洗发水等产品中的一些香料中。有很多不同类型的邻苯二甲酸盐,我们经常接触它们
Retinoids:类视黄醇,是化合物 :视黄醇,视黄醛(或视黄醛),维甲酸和合成类维生素A的统称,类维生素A是维生素A的一种形式,通过从刺激皮肤细胞脱落过程让皮肤更光滑,并减少衰老和痤疮的迹象。这些产品包括处方药和非处方药。使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补水工作做到位。
Salicylic acid:水杨酸,一种衍生自柳树皮的β羟基酸(BHA;见上文)。水杨酸是油溶性的,可以渗透到油性毛孔中。它是治疗痤疮的产品中一种常见的化学去角质剂。
Sebum:皮脂,皮肤顶部的油脂,由脂质组成,特别是蜡酯,甘油三酯和角鲨烯。有些人自然比其他人产生更多的皮脂,使皮肤更油腻。皮脂分泌过旺盛容易产生痘痘。
Sensitive skin:敏感性皮肤,它并不是一个临床术语,大部分的时候会是主观判断。整体说来就是,皮肤容易受到刺激 或者因为皮肤有湿疹,牛皮癣或酒渣鼻等状况。
SPF:衡量防晒霜对太阳光线提供的保护等级。SPF并不表示你需要补涂的时间(例如SPF 50需要像SPF 30一样频繁使用),并且防晒霜的SPF值仅适用于作为UVB防护力的参考指标。
Squalane:角鲨烷,是一种轻盈的保湿油,可以模仿我们皮脂的成分,局部使用角鲨烷对皮肤的影响的研究很有限,但一般来说,当它应用于皮肤的时候可以挤入皮肤细胞之间的空间,让你的脸感觉更光滑,更滋润,且不厚重沉闷。
Stratum corneum:角质层,皮肤的最外层。由细胞间脂质结合在一起的皮肤细胞组成,顶部有一层死皮细胞和油脂。它可以保持水分和保护皮肤免受潜在的刺激物和过敏原的刺激。
Sulfates:硫酸盐,清洁剂和洗发水中常见的成分,可帮助产品起泡,去除污垢和油脂。但是会带走我们皮肤身体中天然油脂的皮肤和头发,导致皮肤干燥或过敏。建议大家避开。
Toner:爽肤水,最初设计用来帮助平衡皮肤的pH值。现在的爽肤水通常是化学去角质剂或抗氧化剂等活性成分。
Vitamin C:维生素C,这种维生素可以刺激体内产生胶原蛋白,当它局部应用时,可以起到抗氧化剂的作用,从而防止紫外线等造成皮肤损伤。它还可以抑制皮肤中黑色素(色素)的产生,对于想减轻由于光老化或其他类型损伤引起的斑点来说是比较好的选择。所有形式的维生素C都不是功效相同的 - 有些或多或少有效或稳定。维生素C经常出现在成分标签上,如抗坏血酸磷酸镁,抗坏血酸6-棕榈酸酯,抗坏血酸硫酸盐或L-抗坏血酸(也简称为抗坏血酸)。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