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西辞黄鹤楼,“西辞”是往西走吗?难倒众多文化人
中华诗词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整个中华诗词文化的发展历史中,唐诗是不容忽视的一颗明珠。提起唐诗就不得不提李白了,李白用自己的诗词描绘出了半个王朝的风采。
诗词篇幅短小,因而字字珠玑,用词谨慎,但李白的文风却大相径庭,一壶酒、一支笔便可以作出文章,流芳百世。李白的这种文风看似不讲究,但却篇篇经典。不过在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西辞”二字却引发了极大的争议。
在以往的说词解词当中,这篇诗中“西辞”二字中“西”是名词作状语表示“向西走”,而“辞”代表的则是“辞别离开”,合在一起的意思就是“辞别向西”,这和当时的故事背景就有着极大的偏差了。
李白自小便十分钦佩孟浩然的才华,二人足足相差了12岁,在孟浩然名声响遍大江南北的时候,李白正是一个懵懂青春的少年郎。
孟浩然带给他的不仅是几篇诗歌,而是一种对未来的指引。唐玄宗开元十五年,27岁的李白结识了孟浩然,面对曾经的偶像李白相见恨晚,看到这个同样洒脱的后辈,孟浩然也颇为欣慰,两人就这样很快成为了挚友。
开元十八年,李白得知孟浩然将要去广陵,也就是现在的扬州,便托人带信与孟浩然相会,临行前李白写下了这首送别诗。
二人是在湖北黄鹤楼分别的,但广陵却在浙江,因此整个路线是一路向东,而非逆流向西的,因此“西辞”二字在这里就不那么合适了。所以后世的很多人认为“西辞”二字是李白错用了。
但也有人认为这里的“西辞”并非字面意思那么简单,这就要联系唐朝的宗教文化了。唐朝盛行的佛教,在传统的佛教文化里,西方代表的是极乐世界,是一个没有忧愁没有烦恼的世界。
唐玄奘之所以去西天取经,就是因为在当时的人们看来西方是一个神秘且美好的地带,李白在这里用“西辞”二字,是因为在他心里,孟浩然此行便如神仙一般,神秘洒脱又富有诗意。
并且分别的地点也可以佐证这一说法,黄鹤楼在一开始并不叫作黄鹤楼,传说在三国时期,费祎常常在武昌边上的一个酒楼里喝酒,但他却常常没有银钱付账,所以只能赊账,时间长了,酒楼的老板不仅没有怪罪他,还偶尔送一些下酒菜给他。
过了几年费祎说自己要来还酒钱,主人并没有当回事,以为他在说笑。费祎用橘子皮在墙壁上画了一只仙鹤,他说只要有人来这里饮酒唱歌,这只鹤就会变成真的飞起来,到时候酒楼一定会出名,也一定会生意兴隆。
对此老板以为他喝醉了在说胡话,只是笑笑附庸了几句,还像以往一样热情地招待他。虽然在之后的一段时间,墙上的仙鹤并没有变成真的飞走,但是酒楼却因为这幅画名声大响,大江南北的文人墨客都来这里参观这幅仙鹤图,老板也因此赚了个盆满钵满。
隔了很长一段时间后,费祎又来这里喝酒,老板连忙为他摆了一桌酒席,接风洗尘,连连道谢,对此费祎并没有说什么,在他喝下几杯酒之后,忽然一只黄鹤伴随着白云,从窗户飞了进来,费祎架上黄鹤就西去了,为了纪念他,老板特地将酒楼的店名改成了黄鹤楼。
因为这一传说很多人认为李白在诗当中用“西辞”二字也是希望孟浩然能像费祎一样乘着仙鹤,自由来去,赏遍大江南北的美景,羽化成仙,脱离世俗的纷纷扰扰。
由此可见,“西辞”二字,其实也有其道理。我们可以看出这首诗中虽然充满了不舍,但并没有形成送别诗当中的伤感。颔联当中的“烟花三月下扬州”,就奠定了这首诗的情感背景。
正处于莺歌燕舞当中的扬州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在这个时期,孟浩然选择远去,在李白看来也是非常合适的,李白对他虽有不舍,但更多的是一种祝福。“西辞”二字其实也恰恰体现了李白的这种祝福之情。
李白用“西辞”二字究竟是为何?时至今日我们也不得而知了,我们只能够根据留存至今的些许线索进行推敲。其实读诗最重要的,就是领悟诗人的心境,感受诗人想要表达的意境。这首诗已经将李白对于好友的美好祝愿体现的淋漓尽致,我们也被李孟二人之间长久而又深厚的友谊深深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