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希恕伤寒论学习笔记——110
110、太阳病,二日反躁,凡熨其背而大汗出,大热入胃,胃中水竭,躁烦,必发谵语。十余日振栗自下利者,此为欲解也。故其汗从腰以下不得汗,欲小便不得,反呕,欲失溲,足下恶风,大便硬,小便当数而反不数及不多。大便已,头卓然而痛,其人足心必热,谷气下流故也。
这一条主要是分享误治以后导致的阳明病的情况,存在倒装句,正常的语序应该是“太阳病,二日反躁,凡熨其背而大汗出,大热入胃,胃中水竭,躁烦,必发谵语。故其汗从腰以下不得汗,欲小便不得,反呕,欲失溲,足下恶风,大便硬,小便当数而反不数及不多。十余日振栗自下利者,此为欲解也。大便已,头卓然而痛,其人足心必热,谷气下流故也。”
太阳病一两天的时候,不应该有烦躁,这位病家反倒出现了烦躁不安的情况。烦躁一般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是阴性烦躁,像是69条的茯苓四逆汤证,再就是阳性的烦躁,像是76条的栀子豉汤证、38条的大青龙汤证等等。本条当中的烦躁,经过后面熨背的疗法后,病情加重而导致了谵语,可以确定这时阳性的烦躁,也就是体内火热大导致的。
熨背疗法,就是把之前房屋上面的瓦烧热了,再用布包一下,然后放在后背上,实际是火热疗法,让体内增加热量,所以原文说“火热入胃”,“胃”实际是指的体内,体内本来就火热大,再在外部增加,因此火热太多就会消耗体内津液,所以“胃中水竭”——体内的津液就越来越少了。
火热大,津液不足,津液不能濡养全身,因此“从腰以下不得汗、欲小便不得”,再严重的话,全身都没有汗、一点小便都没有;体内火热大,胃气不得降,故而上冲,所以“呕”;火热大,体内失和,不能固守,就会兜不住小便,所以“欲失溲”,但是真正解小便的时候,尿量很少的;津液少,不能疏布于下焦,所以“从腰以下不得汗”、“足下恶风”,脚怕风这个症状,完全不是因为寒,而是津液不能疏布,我们之前分享过的,津液就是阳气啊;体内火热大,津液少,所以“大便硬”。
阳明病一开始的时候,火热大,这时会出现火热逼迫津液外泄的情况,所以出汗也多、小便也多,但是本条当中的又经过了熨背的疗法,更损伤津液了,体内水分确实不足了,所以“小便当数而反不数,及不多”,也就是小便的次数也少、尿量也少。
再过了十多天,病家身体慢慢恢复了,正气自行痊愈,出现了“振栗自下利”,也就是体内津液逐渐恢复,大便不硬可以自行排下去了,因此疾病就慢慢痊愈,也就是“其病欲解”,虽然是欲解,但是本身正气比较虚弱,因此不是和缓的痊愈,而是出现了瞑眩反应,所以才有振栗、头痛等。身体逐渐痊愈了,津液能够疏布全身,下焦也得到津液了,所以足心必热。
本病没有自愈之前,也就是出现烦躁、谵语、腰以下无汗、呕、失溲、足下恶风、大便硬、小便少的病症时,可以考虑使用调胃承气汤加党参。
本条的一个难点就是“足下恶风”,这不是因为寒,而是因为火热导致的津液不布。
——【归去来兮 京藏骑行】途中,20210717,江苏淮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