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华县最早的农民通讯员——胡稳善

邮箱:3125136050@qq.com


七十年代华县最早的农民通讯员

作者 高民智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在华县胡稳善的名字在广大读者和编辑心目中并不陌生,然而他已经永远离开了我们,到那个没有“本报讯”的世界去了。
渭河华州段 刘焕民摄
胡稳善是华县毕家乡拾村人,1939年生,高中文化程度,长年务农,曾任小学民办教师。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学写新闻,此后一直作为业余爱好。在此后的近三十年间,他为报刊、电台采写新闻稿件近千篇,多篇获奖。1995年7月因病去世,终年56岁。
他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通讯员,他没有轰轰烈烈,也没有似锦前程。他是一个老掉牙的通讯员,在报纸、电台上喊了将近30个春秋,“豆腐块”作品在报纸上迭出不衰。他是一个受群众赞扬的通讯员,敢为百姓鼓与呼,却遭到许多不公正的对待,但他从没有放下手中笔。
1979年4 月17日,《陕西日报》读者来信栏目发表了他写的《乱砍滥伐之风何时了》的文章,来信所反映的是当地社队不断发生乱砍滥伐集体林木现象,尤其严重的是渭河防护林被砍伐的不成样子,令人目不忍睹,但却无人过问。来信发表后,引起了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县农林局很快派人查看现场并走访有关村干部和护林员。华县人民政府的各社队发了文件,标题是《关于批转一封人民来信的通知》。文件下达后,社队干部立即清查,严肃处理,采取得力措施,刹住偷树歪风。
同年4月22日,《陕西日报》又发表了他的《坚决刹住赌博风》一文,文中反映了当地农村一年四季赌博风盛行,甚至党员干部也参加赌博,呼吁有关部门采取措施狠刹这股歪风。文章登出后,县公安局派人躯车来到该乡抓赌。抓获不少赌具和赌物,并对参加赌博者作了罚款教育,基本刹住了赌博风。
胡稳善他敢和歪风邪气作斗争,那里有歪风邪气,他便把锋利的笔尖伸向那里。在他的精神带领下,70年代到90年代,华县农村出现了很多优秀的通讯员,象巍建录、屈太山、李位安等同志,都成了县委宣传部的骨干通讯员,对宣传华县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我和胡稳善是邻乡,认识他还是从我学写新闻开始的,从此我既拜他师,又引为文友。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一天,我去拜望胡老師,他家还是和以前一样,两间破瓦房,门楼快要倒了,堂屋墙根放一张摇着晃动的方桌,桌上有数本杂志,几张小报,半瓶墨水和一本稿纸。看到他以高度近视,拖着病身子爬格子,不由我心酸落泪。我知道他啥都能放下,就是放不下他手中的笔,谁知这次离开他家竟成永别。
我曾经为他写了一篇通讯《他为人民鼓与呼》发表在《新闻知识》杂志上。一个农民通讯员,他为党的新闻事业这样热心,这样执着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在他逝世后,我为他写了一首打油诗,以表怀念:
惊悉老师作故人,月下哀泪湿衣襟。
一生写稿多稳重,两袖清风善恶分。
几多风雨几多愁,忙于写稿忍清贫。
横眉冷对千夫指,为民为国写秋春,
——高民智
家乡的青蛙

作者 高民智

(注:此文发表于1987年)我的家乡在华县莲花寺高家河村,南靠秦岭,北邻渭水,小小村庄自古就四周河水息息不断,由于家乡的地势低凹,不少良田变成水荒,因此每到夏季,蛙声不断。

高家河村巷道 刘焕民摄

家乡的青蛙可谓一宝,主要是多,它们大都栖身于水洼草滩之中,村北有名的蛤蟆滩是青蛙集居的地方。记得小时候,我们一伙孩子常出没在洼田水边,捉打青蛙戏耍,但常遭老人们的训斥。当时我并不懂为何?后来才听爷爷说,青蛙是好虫,青蛙多了收成就好了。爷爷还对我说,民国十八年遭年慬,青蛙差一点断子绝孙,这里面真正的道理我还不懂,只知道青蛙是好虫。直到后来长大后,才知道一只青蛙每年可捕捉许多害虫,它是庄稼的卫士,害虫的天敌,难怪老年人说“蛙多兆丰年”。
蛙喜鸣而善怒,每到夏季傍晚,劳累了一天的人们在门前巷道,槐荫树下乘凉聊天,蛙鸣鸟啼,妙语花香,青蛙无休止的给人们歌唱。时间长了,人们并不觉得厌烦,倒成了生活中的一支美曲。
而今不同的是家乡变了,过去的荒滩沼泽变成了鱼塘藕田。青蛙也告别了它的蛤蟆滩,移居到新的天地,同鱼儿为伴,以荷叶为床,和人们一样欣赏着朵朵红莲,吸吮着芙蓉花香。
近年来,由于人们不断地开发,荒草少了,蚊子少了,青蛙反而到多了,一到晚上,四面八方的青蛙重振歌喉。
我爱家乡,更爱家乡的青蛙!

原文来源:作者供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