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持续做正确的决定
人生就是在不断地做决定,正确的决定做得越多,则人生之路会越来越好;反之,错误的决定做得越多,则人生之路会有很多坎坷。大部分人的人生之路都很坎坷,因为我们做决定的方式是:首先以过去的经验为依据;经验不够时,就以所学知识为依据;所学知识不够时,就凭运气。这样的方式,做出错误的决定,实属必然。
为此,想要持续做正确的决定,首先需要摒弃当下做决定的方式。
1、放弃以过去经验为依据,过去的经验不一定适用于当下及未来
过去经验在环境、可靠性、客观性都不准确,不适用于当下及未来。
环境不同:过去的经验是我们总结于过去的环境,而当下及未来的环境不同于过去的环境,因此过去的经验不一定适用于当下及未来。
可靠性不高:《看不见的大猩猩:无处不在的6大错觉》中讲了一个“大猩猩实验”,这是心理学史上最知名的实验之一,在实验中,大约一半的人没有看见大猩猩。这个实验告诉我们,我们漏掉环境中很多重要的信息。基于残缺环境信息总结出来的经验,其可靠性也是残缺的。我们会相信某些经验,因为这些经验连续多次给我们带来好结果,但不表示会一直给我们带来好结果。
客观性有误差:人性使得过去经验总结得不客观。系统思维告诉我们,结果=元素+相互作用,而人性的趋利避害会让我们在总结经验的过程中,扩大有利于我们的元素的作用,缩小或逃避不利于我们的元素的作用。
2、放弃以知识为依据,知识难以面对当下及未来的挑战
知识都是已有的、已知的,而当下及未来的挑战却是前所未有的。知识是有可适用条件的,是有局限性的,当下及未来的环境不一定满足其所适用的条件。同时,知识是基于已知的信息总结出来的,而当下及未来的挑战是未知的。因此,我们要依靠知识淘汰重组、升华结晶出来的思维去做决定,而不应该依靠知识本身去做决定。
3、放弃以运气为依据
依靠运气决定,是非理性的行为,是赌博的行为,非常不可取。买彩票是一种依靠运行决定的行为,其中奖概率有多低,我们心知肚明。
放弃了我们以往做决定的方式,那我们应该采用什么方式做决定?以目标为依据来做决定。
目标是我们前进的灯塔和方向,它的价值不在于实现,而在于指引我们前行。以目标为依据做决定,要求我们所有的行动、方法和决策都要为目标服务。这是一种做决定的高维方式,是一种理性的、有方向的、不后悔的做决定的方式。
以目标为依据的决定,需要放弃经验、感性
塑造智慧时,经验是智慧之父;应对未来时,经验最糟糕的老师。当我们有明确目标之后,所做的所有决定,都不应该参杂任何经验及感性的成分,而需要使用的是理性和智慧。理性让我们做决定时,强制要求我们的所有思考、行为和方法都要为目标服务;智慧让我们做决定时,可以运用多元思维思考问题,提升决定的质量。
以目标为依据的决定,我们需要沉下心去执行
生活中,有些人做了决定之后,就开始快速行动,浮于表面;有些人会沉下心去稳扎稳打,却另见一番天地。忙者常无智,欲速则不达;慢工能够出细活,磨刀反而不误砍柴工。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起跑时占得的先机对后期的作用微乎其微。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当我们定好目标,做好决策之后,则更需要“慢”下来,要沉下心来,做关键而重大的事。当然,“慢”下来,绝不能成为偷懒的借口。
以目标为依据的决策,需要制定远期的大目标,更需要制定近处的小目标
目标不是用于实现的,是用于指引我们前行的。而一个目标要能够指引我们前行,就要求我们能够定出一个足够重要的、非常有吸引力的目标。例如,唐僧去西天取经,普度众生的目标,对于唐僧来说就足够重要,让其愿意舍弃生命仍要坚持。
远期的大目标只能用于远观,需要一个个近处的小目标作为台阶,才能让我们接近它。制定近处的小目标,可从时间维度,将远期大目标进行分解。例如,诸葛亮给刘备做的远期大目标是“图取中原”,近处小目标则是“先取荆州为家”、“再取益州建立基业”、“待天下有变,则图取中原”。
制定目标,需要采用SMART准则
S:Specific,明确的。取荆州为家、取益州建立基业、图取中原都是一个个明确的目标。
M:Measurable,可衡量的。可衡量有两个意义,一是告知我们什么程度的结果才算完成目标,二是提示我们何时该启动下一阶段的目标。取荆州、取益州、取中原就是目标的衡量标准,可取荆州时就需要取得完整的荆州,但刘备没有执行好,因为他没放下感性。
A:Achievable,可独立完成的。制定的目标,不能依靠外力才能实现,外力是不可靠的。我们需要制定一个只需要自己的力量就可以完成的目标,如此才可控。
R:Rewarding,完成后有满足感的。目标不能太容易,需要有一定的难度,完成后会有愉悦感和满足感。
T:Time-bound,有时间限制的。
以目标为依据做的决定,是站在思想层面做的决定,是最高维度的决定方法。用这种方法做的决定,其正确的概率将大大提升,人生之路也将变得平坦。这里,需要提醒大家,制定目标后,不能急切于追求实现,沉下心去,只要一切向好,就行。
做认真的知识分享者,关注公众号“中号先生”,查看全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