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象解读| 孩子出现地图舌,4个调理法应对!
地图舌、花剥苔
■
地图舌是由于舌苔(丝状乳头)脱落、不完整造成的。表面形状不规则,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常有一圈灰白色隆起,粗看很像地图,所以形象地叫作“地图舌”,也称“花剥苔”。
地图舌又被称为“游走性舌炎”。每过一段时间,它的形态和位置就会改变,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症。
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地图舌在小儿中的发病率约为15%,多半与遗传、消化不良、缺乏营养素(如微量元素锌等)或体质差相关。
中医认为,舌苔厚薄反映胃气的强弱,舌苔的变化是脾胃气阴盛衰的“晴雨表”。从舌质的颜色、舌苔厚薄多寡,可以看出脾胃气血的盛衰。脾胃为后天之本。小儿的脾胃娇弱,若喂养不当,饮食不知节制,则易伤脾胃,脾失健运,胃失和降。
根据孩子舌苔和临床症状,地图舌一般可分为脾胃阴虚,脾胃气虚,气阴两虚三种情况。
脾胃阴虚型:
孩子舌质红,舌苔剥脱,剥脱的舌面大小不等,状如地图,边缘隆起,剥脱面发红。阴虚型地图舌多见于平时爱吃肉食的孩子,尤其经常吃牛羊肉。孩子大多比较瘦弱,肤色偏黄,身体消瘦,下眼睑色深发青(有眼袋),平时挑食、厌食,口唇红,口渴喜欢喝水,脾气大,手脚心热,夜间睡觉时易盗汗,睡觉不老实乱翻腾,大便偏干等表现。阴虚型的地图舌在临床最为多见。
脾胃气虚型:
孩子舌苔的剥脱面边缘无隆起,剥脱面光滑如镜,舌质色淡。由于脾胃气虚,所以孩子多有下面这些问题:食欲减退,形体瘦弱,面色萎黄或㿠白,常伴流口水,困倦乏力,稍一活动就疲乏气短,易出汗,睡时露睛,大便稀溏,或干稀不调、次数较多。
气阴两虚型:
也有地图舌的表现,但舌质比较淡,患儿多有气无力,还经常自汗、盗汗,兼有气虚和阴虚的表现,临床也较为多见。
中医认为孩子出现地图舌,一般预示着身体状况不佳。
孩子地图舌,治疗的重点应放在健脾开胃、消食导滞上。合理膳食,消化吸收功能好转,胃气自然就旺盛了,地图舌慢慢也就消退了。
脾胃气虚型的地图舌,注意健脾补气
①膳食上吃些滋补脾胃的粥食,如大米山药粥、大米薏仁红枣粥、糯米扁豆粥、糯米莲子红枣粥等;辅以时令水果及深绿色、黄色或红色等颜色深的蔬菜。
②忌食辛辣、油腻食品,爆米花等膨化食品,不喝冷饮等各种饮品,避免加重脾胃损伤。
③中药调理宜健脾益气、温中和胃。药用生黄芪、太子参、炒白术、茯苓、当归、陈皮、红枣、莲子肉、鸡内金、茯苓、甘草等。
脾胃阴虚型的地图舌,注意养阴生津
①膳食上可让孩子吃一些小米绿豆粥、山药大枣粥、大米南瓜粥等,变换着来食用。
②每日三餐规律饮食的同时,适当辅以牛奶、鸡蛋、瘦肉、鱼肉、鸭肉以及应季果蔬等,满足身体对多种营养素的需求,既可补充维生素,又有养胃阴的作用。
③注意不吃辛辣、油腻的食品和垃圾食品,少吃零食,少喝各种饮料,以免损伤孩子的脾胃。
④中药可以用养胃增液汤加减治疗,常用药用:沙参、麦冬、石斛、玉竹、乌梅、白芍、木瓜、莲子肉、甘草等,养阴生津。若夜间盗汗明显,可加用六味地黄丸。
气阴亏虚型的地图舌孩子,需要气阴双补
这一型的地图舌,需要注意阴虚还是气虚为主,不能单纯健脾益气或滋补胃阴,而要气阴双补。除了以上我们提到的合理膳食之外,也可以服用中药调理,可选用太子参、生黄芪、北沙参、麦冬、芡实、地骨皮、白术、怀山药、炒白扁豆、生地、红枣、石斛、甘草等,滋补脾胃、养阴生津。
此外,地图舌的孩子可以适当补锌,还可以采用推拿疗法,如:补脾经、揉板门、清胃经、清大肠、清天河水、补肾经等。
补脾经
揉板门
清胃经
清大肠
清天河水
补肾经
<<左右滑动查看图片>>
留言点赞福利
给孩子用肚脐贴,
你有什么好的经验呢?
欢迎在留言区分享
留言点赞最多的1位家长
将获得丁樱教授的绿色加号名额一个
上期幸运留言
恭喜下面的家长,是上期点赞最多的留言!
记得加名医小助手领取福利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