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读一遍《论语》(第7周)

3.21 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宰我,即宰予。宰予字子我,这里是以字称。

社,是管土地的神。哀公问宰予关于土地神的事,根据宰予的回答,他应该问的是社主该用什么木头做?宰予回答说,夏用松,殷用柏,周用栗,周人用栗取的是“使民战栗”的意思。宰予的回答表明了他的态度,没有规定非得用什么木头,您想用什么咱就用什么。

孔子听了以后呢,批评这小子滑头,领导问你什么你是怎么想的就怎么回答呗,非得扯三代之事干什么。

“成事”“遂事”“既往”三个词的意思应该差不多,是完成的事,以前的事,孔子的态度是不评说、不劝谏、不追究。领导问你眼下的事,咱就事论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拿出合适的意见。

3.22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仲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管仲是辅佐齐桓公取威定霸的能臣,是国之栋梁,一般都认为是“大器”,但是孔子却说他“器小”,颇有微辞。

有人不认同孔子的看法,理由是管仲节俭。孔子反驳,具体“三归”何指有不同意见,但都是说管仲多吃多占,很奢侈,与“俭”不沾边。

“官事不摄”,摄,兼也,是说每个官员各管一摊,不兼职,造成人浮于事的局面。

又有人认为管仲知礼。孔子反驳,齐君有什么他有什么,说他知礼,那还有谁不知礼呢?

邦君指齐君。塞门指门屏、影壁、照壁。

坫,dian,4声。反坫,是招待外国国君的宴会上放酒爵的土台。

对有权有势的人不满,不满归不满,你既左右不了他的权势,又无法抹灭他的功业,那就只有在道德上对人家指三道四了。

3.23 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

鲁大师,不是管理电脑的那个“鲁大师”,而是指春秋时期鲁国掌音乐的官员。

孔子跟鲁大师讲他听音乐的感受:“音乐我是可以听懂的:刚开始演奏有点拘紧,放不开;继续演奏,放开了,声音就纯正、清晰了,余音袅袅,最后完成。”

这是孔子在专家面前班门弄斧,有自得之意,也可以算作请教。但是专家并没有留下任何评论,没有称赞,也没有否定。没有吗?反正没有留下来,孔子的弟子或再传弟子没有记录,那就可以基本肯定孔子没有得到鲁大师的认同。

艺术欣赏是很个人化的东西,谁的感觉跟另一个人的感觉都不可能一样,更有一些感觉是不可言说的。孔子强而说之,表达出来的跟他真实的感觉肯定会有一定的出入。鲁大师的感觉跟孔子的感觉又不一样,所以不置可否也很正常。

3.24 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仪”是卫国边境上的小城。“封人”是管边界封树的小官。封树,是封土植树,以为界标。

仪这个小城一名管树的小官,口气却是不小,他想见孔子,还说大话:“凡是君子到我这个地方,没有一个我见不着的。”那意思好像是说,你不见我你就不是君子。这个人呀可能是好道,好君子这一口,也可能单纯是追星,是想以此作为四处吹嘘的凭借。

“从者”是指跟随孔子周游列国的学生。从者进行了通报,并带这个人去见孔子。

见了之后,孔子并没有出来送这个人,说明这个人并不怎么受孔子待见,可能只是不得不见。见了孔子出来,还是说大话:“你们有什么好担心的?天下无道已经很久了,老天将让你们的老师出来行教布道,宣传上天的旨意。”他对孔子倒是很推崇。

木铎,是带木舌的金属铃铛。古代使者出行,沿途要摇它。

3.25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古代所谓“乐”既包括声音也包括器乐,还包括舞蹈,还有歌词即所谓诗。

春秋时期,最有名的古典音乐有六种,其中《韶》《武》最有名。《韶》是虞舜的音乐,《武》是周武王的音乐。孔子是古典音乐迷,这两种他都爱,但更喜欢《韶》。他在齐国听《韶》,三月不知肉味。

孔子说《韶》尽美尽善,《武》虽好听,但并不完美。具体哪儿不美,怎么不美,有人说可能是武王靠征伐取得天下,总不如“禅让”那么合礼制。

读张恨水先生的《上下古今谈》,其中有一篇“大雅云亡”,原载1942年6月14日重庆《新民报》。开头是这样写的:在我十岁左右的时候,在南昌赶上祀孔,我在孔庙里,看到过佾舞,听到过韶乐。我二十六岁时在北平赶上祀孔,却只看到礼乐祀器的陈列了。三十岁,继续参观先农坛孔庙、太庙各种礼乐品的陈列,已零落得十剩四五。甚至古琴不挂弦,古瑟不撑柱,连形态也不全。这乐器之无人能奏,自不待言。

虽然不知张先生听的《韶》乐真不真,但总归还能称之为《韶》乐。这《韶》之失传,原来也不是太久远的事情。

3.26 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孔子看不过去的事还真多,居上位的人不宽容他看不惯,在行礼时徒有其表他看不惯,在丧礼上内心不哀痛他也看不惯。

(0)

相关推荐

  •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赏析 / 严勇.音频 / 张佳 译文 不知道顺天应命,就不可以成为君子:不知道礼仪,就没有办法立足于世:不知道别人在说什么,就没办法了解他. 赏析 这是孔子讲如何成为君子的一句话.对此,他提出了三点要 ...

  • 八佾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天子才能用的八佾在庭院中奏乐舞蹈,这样的事他都忍心去做,还有什么事情不可狠心做出来呢?&quo ...

  • 论语:管仲之器小哉(3-22)

    孔子对管仲多有肯定性评价,但对于管仲不节俭.不知礼的行为,仍然毫不留情地进行批评,这正是儒家一贯倡导"节俭"和"礼制"的具体体现. 子曰:"管仲之器小 ...

  • 跟着勇哥学《论语》:《八佾篇第三》文字版+语音版

    八佾篇第三 3.1 孔子谓季氏,"八佾(yì)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释意] 孔子评价季氏时说道:"他用六十四个人的规模在自己的庭院中奏乐舞蹈,这样僭越礼制的 ...

  • 一年读一遍论语(第41周)

    半解<论语> "一知半解"的"半解". 作者解一半,读者解一半:现在解一半,将来解一半. 阳货第十七 17.1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馈)孔子 ...

  • 一年读一遍《论语》(第22周)

    半解<论语> "一知半解"的"半解". 作者解一半,读者解一半:现在解一半,将来解一半. 乡党第十 10.1 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 ...

  • 一年读一遍《论语》(第21周)

    半解<论语> "一知半解"的"半解". 作者解一半,读者解一半:现在解一半,将来解一半. 子罕第九 9.24 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 ...

  • 一年读一遍《论语》(第23周)

    半解<论语> "一知半解"的"半解". 作者解一半,读者解一半:现在解一半,将来解一半. 乡党第十 10.7 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 ...

  • 一年读一遍《论语》(第20周)

    半解<论语> "一知半解"的"半解". 作者解一半,读者解一半:现在解一半,将来解一半. 子罕第九 9.10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 ...

  • 一年读一遍《论语》(第24周)

    半解<论语> "一知半解"的"半解". 作者解一半,读者解一半:现在解一半,将来解一半. 先进第十一 11.1 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 ...

  • 一年读一遍《论语》(第19周)

    半解<论语> "一知半解"的"半解". 作者解一半,读者解一半:现在解一半,将来解一半. 子罕第九 9.1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罕&q ...

  • 一年读一遍《论语》(第18周)

    半解<论语> "一知半解"的"半解". 作者解一半,读者解一半:现在解一半,将来解一半. 泰伯第八 8.11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 ...

  • 一年读一遍《论语》(第17周)

    半解<论语> "一知半解"的"半解". 作者解一半,读者解一半:现在解一半,将来解一半. 泰伯第八 8.1 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

  • 一年读一遍《论语》(第16周)

    半解<论语> "一知半解"的"半解". 作者解一半,读者解一半:现在解一半,将来解一半. 述而第七 7.28 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