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
战国这段历史真的很热闹,最吸引人眼球的事情莫过于战争了,为了城池和土地,各国之间打的你死我活,文的武的各种招数层出不穷。俗话说,三军未动,粮草先行,粮草乃三军之命脉,纵观中国历史上的战争,有很多是因为粮草不济,最后才功亏一篑,与粮食联系紧密的那就是水利工程了。水利工程在我们现代人看来,也只是一个工程那么简单,放在战国这个特殊的时代里,却承载着更多的战略意义。西门豹战国时代的水利工程,首先要说的就是邺渠。邺渠又叫漳水十二渠,位于今天河北临漳县,当年这里属于魏国,与这座伟大的水利工程相关的事就是西门豹治河神,魏国刚从晋国分裂出来的时候,魏国第一任国君叫魏文侯,他派西门豹到临漳县处理洪涝灾害,没想到西门豹刚到了这里,就听说了这里有河伯娶妇的风俗,其实也就是当地的官员和巫婆勾结,威胁老百姓要把自己的女儿送进漳河里去陪伴河神,否则河神就会生气,然后就会发大水。就这样,当地老百姓不知道扔了多少女儿。当地老百姓还被贪官和巫婆趁机敲诈勒索,造成百姓流离失所。西门豹在了解清楚情况以后,采取以毒攻毒,既然巫婆们说河里有河神,就让巫婆下河去告诉河神,今年我们不送姑娘了,你要是生气就冲着我西门豹来,于是这些坑蒙拐骗的巫婆就被扔进了河里。半天没有出来。于是又让那些贪官污吏下河找一找巫婆,看看他们为什么没有上来,就这样,那些贪官也被扔进了河里。西门豹凭借着这种以毒攻毒的办法,扫平了当地盘根错节的地方势力,他的这一举动让老百姓知道,原来河神什么的都是欺骗人的。批斗完当地的贪官和那些巫婆后,接下来就开始修建水利工程了,临漳县漳河的水利工程,修建难度很大,当时看来这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难度有多大,看地图就知道,临漳县的地理位置位于漳河由太行山区进入华北平原的冲击扇上,地势陡峭,而且水流湍急。只要降雨量稍微大一点,立刻就会引发洪水,不管堤坝修的有多坚固结实,只要洪水一来,立马给你全部冲垮,而且临漳县的土地十分贫瘠,如果没有河水灌溉,收成基本没有保证。如果不治的话,会发生洪水,治的话,堤坝又堵不住洪水,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疏通河道,引水灌溉。于是,西门豹进行了一个很多人都不敢想象的计划,直接沿着太行山脉依靠地势的情况因势利导,挖了12条水渠,这个伟大的水利工程在历史上记载的十分匮乏也十分的简略,直到今天,有的人也会对这个水利工程感兴趣,有一个疑问就是西门豹当时是怎么完成的呢?这个水利工程的效果实在是太强大了,不但是通过12条水渠的开凿,实现了完美的水利灌溉,从此临漳县彻底告别了洪涝灾害,最惊叹的是大量的水带来了泥沙,还改善了当地农田的土质,这地方从以前的土地贫瘠变成了土壤肥沃的地区。改变战国历史的都江堰都江堰的大名,想必大家都知道,2000年来不但造福了四川大地,更是抗住了多次地震,其高超的建筑水平,令国内外众多建筑学家都叹为观止。放在战国历史上,这个水利工程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秦惠文王时期,秦将司马错率军攻占巴蜀,但是等到把巴蜀打下了以后,秦国一度后悔了,这哪里是什么开疆破土,分明是背了一个大包袱,因为这个地区太多灾多难了。巴蜀地区,也就是今天的四川地区,在都江堰修建之前,这里洪涝灾害频繁,特别是岷江自北向南,流入成都平原,由于水流变缓,因此造成了大量的泥沙淤积,每到雨季来临时,立刻就会出现各种灾害,洪涝还是最轻的,严重的时候山体塌方,泥石流频发。这个严重的问题对当时的秦国来说可以说是影响很大,因为秦国的目的就是要一统天下,商鞅变法以后的基本国策就是奖励耕战,可是,现在军队越来越多。但是粮食却没办法保证供应。商鞅变法后秦国的人口直线上涨,对外战争极多,以关中平原的土地根本支持不了这么大的战争,于是秦国派大量的移民前去垦荒,土地开发出了不少,本指望着这片新开发的土地能给秦国的征战,贡献粮草,可是,当地的洪涝,泥石流灾害,不但没有供给粮食,反而还得关中平原的粮食接济。于是秦昭襄王任命李冰为蜀郡的太守,于是,这个足以载入战国史策的伟大水利工程就此上马,都江堰的水利工程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以都江鱼嘴为主,进行分水工程,在江心正中修建一道鱼嘴形状的分水堤坝,鱼嘴堤坝修好以后,岷江得以一分二,同时,内江上游岸边也有了一道保护江岸的堤坝,也就是百丈堤,整个岷江的水流就这样被控制住了。在成功控制住岷江后,都江堰的第二部紧锣密鼓: 在岷江内江东安,打开玉垒山的石壁,从而引导江水东流,然后整个东流的江水,分成许多小的支渠,进入成都平原。从此,成都平原的农民们也就结束了靠天吃饭的历史,可以放心大胆的用江水灌溉。最为关键的就是其中第三部,减淤工程。在岷江飞沙堰修筑起低堰,这个工程很是奥妙,一旦洪水上涨,他们将抵消掉洪水的流量。一旦枯水的时候,它更可以挡水,让内江的水注入进去,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旱涝保收。这个伟大的水利工程在完成以后的效果也是立竿见影。从此,巴蜀地区凭借都江堰完成了真正的华丽转身。一句成为了秦国的粮仓。都江堰的价值有多大?说个事就知道,秦国以有限的国土和人口却养活了几乎百万大军,特别是在东进中原的征途上,一直源源不断的提供粮食物质支持的就是巴蜀大地,都江堰的功劳可谓是功不可没。郑国渠都江堰的完成。使一统天下的秦国有了大的底气,现在我们要说说秦国的另一大水利工程郑国渠了。郑国渠,将今天陕西径阳西北的泾水,引入到陕西礼泉县作渠口,然后沿着北山南路凿渠引水,利用西高东低的地理条件,把水向东流经三原,富平等地。整个水渠的长度达300里。看看它的流经区域就知道,这个水利工程范围几乎覆盖了整个关中地区,直接受益的良田就多达4万多顷地,在那个粮食比黄金还贵的战争年代,这个伟大的工程让秦国的粮食供应的能力又增强了。这个就像金矿一样的水利工程,其实一开始是韩国白送给秦国的。当时的战国末年,秦国一家独大。一统天下,已经是时间的问题了。韩国离秦国最近,为了避免遭殃,急病乱投医的韩国,想出了一条自以为聪明的计策,派杰出的水利工程师郑国进入秦国,说服秦国修筑水渠,让秦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从而无法东进。郑国也不折不扣的执行了这个计划。但是在这个关键的时候,韩国这个自以为聪明的计划意外的败露了,而当秦国要惩治身为间谍的郑国时,郑国掷地有声的大呼: “为韩延数年之命,为秦建万世之功”,在这样的疾呼声中,这个工程最后还是坚持下来了,并取名郑国渠。郑国渠的意义十分的重大,灌溉了4万多顷良田,使关中地区一举成为了秦国的另一个粮仓。秦国最终能一统天下,都江堰和郑国渠功不可没。
老赵学历史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