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视力健康,需坚持创新改进角膜塑形技术
我国近视眼患者人数众多,如何安全有效矫治近视已成为全民关注的问题。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非手术矫治近视已成现实。角膜塑形镜因其美观性和控制近视的有效性,受到越来越多的医生和患者的青睐。
我国是近视大国,角膜塑形镜需求大
我国是近视人口大国,如果不及时进行科学干预,预计到2020年我国近视人口将超过7亿人。近视属于一种人口巨大的慢性疾病,轻则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学习,重则可能引起眼底病变甚至致盲。因此,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治近视已经刻不容缓。
目前,矫正视力的主要方式有框架眼镜、角膜塑形镜、近视手术。其中,角膜塑形镜的特点是提高视觉质量和整体视觉功能,而且控制近视发展的效果明显。
未成年人矫正视力,角膜塑形镜更合适
当前,我国近视眼患者多以青少年群体为主。青少年近视后未及时控制,若每年加深100度,到18岁可能达到600多度。控制近视的意义就在于控制发展,避免成为高度近视。
青少年眼睛处于发育阶段,屈光度还会发生变化,因此不适合通过手术来矫正视力,而角膜塑形镜则很好地填补了这一空白。但角膜塑形镜有一定的适应症,并非人人都适合。
角膜塑形术如何矫治近视
角膜塑形技术是通过配戴特殊设计的硬性角膜接触镜,以重塑角膜形态,改变角膜曲率,从而改变眼睛的屈光度数,提高裸眼视力的可逆性非手术物理治疗方法。
传统角膜塑形镜技术的局限性
传统角膜塑形镜(俗称OK镜)起源于美国。1998年我国引进角膜塑形术,曾因使用不规范等原因,导致国内一些患者配戴不当而眼睛受损。现在网络上关于OK镜致盲等报道,多出自那个年代的文章。2001年随着国家规范出台,OK镜的验配逐步进入正轨。
OK镜能延缓近视发展,但是它也有局限性。OK镜采取的是人为试戴评估体系,根据角膜的基本参数,让患者不断地试戴镜片,直到达到最好的吻合标准。如果镜片与角膜表面适配不良,不仅视觉质量不好,而且可能导致角膜轻微磨损或者引起并发症。
MCT技术开创角膜塑形数字化时代
为了打破OK镜人为试戴的局限性,医学界一直在不断探索。经过20多年的潜心钻研,MCT技术已经利用数字化技术解决了这一难题,显著提高了角膜塑形镜验配的安全系数。
MCT技术通过先进的角膜地形图仪,采集患者角膜表面若干数据(约6000-10000数据点)。再运用自主研发的专有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筛选,并据此设计出适合患者的角膜塑形镜片。镜片设计全数字化,无需试戴,精准度高,视觉质量好,更安全高效。
高适配性的镜片一方面可以使患者戴镜过程舒适,扩大了应用范围;另一方面可以避免由于镜片不吻合造成的细微摩擦,从而避免或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有专利的数字化角膜塑形镜技术,更加专业
正是由于MCT技术在众多方面的突破和创新,MCT技术受到众多患者信任的同时,也获得了国家的肯定。MCT技术荣获2017年度中国管理·科技进步奖学术成果奖项。应用MCT技术设计验配的角膜塑形镜也获得了多项国家专利授权。
由于研发难度大、周期长等原因,角膜塑形行业的专利数量很少。据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2002年至今,角膜塑形行业申请专利共25个。都没有突破试戴评估的技术范畴,存在一定局限性。
验配角膜塑形镜的规范化流程
验配角膜塑形镜属严谨医疗行为,需在正规医疗机构验配。具体验配流程:1.了解患者的眼睛病史;2. 眼睛全面检查;3. 眼睛数据设备全面采集;4. 等待镜片;5. 配戴镜片。为保证安全和效果,患者在配戴角膜塑形镜后要定期复查。
角膜塑形技术是医学界公认的、非手术有效控制近视发展的方法。选择设计合理的角膜塑形镜,再由专业的眼科医生或者视光师监督指导验配,家长监督青少年按照规范完成清洁、消毒程序,戴镜后定期复查,就能确保患者安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