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人喜欢造谣,为什么?

【图】Daniel Liév

今天,是你陪着老周的第553天
昨天,和一位读者相聊甚欢。他的妹妹想进入媒体行业,问我有什么建议。
我的建议很简单:不建议做这一行。
如果真的想做,作为曾经的媒体从业者,我很愿意说说我对媒体这一行的浅见寡识。
从媒体诞生的那天起,它就有天然的缺陷。这一点,在我20多岁时并不知道,随着年纪越往上走,感触却越来越深:媒体天生猎奇,喜欢报道小概率事件,不论事情好坏,“人咬狗”的极端事件,总会引来眼球,而大概率的“狗咬人”,稀松平常,无人问津。
就像我们当下,有些事为什么越传越邪乎?有些人为什么总有造谣的冲动?因为只有这样,传播才会更快、更广,谣言和病毒一样,感染性极强,而真相却没有。
我们从媒体展现出来的世界,看到的往往是不真实的,这就需要我们自己用概率进行还原,这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我们的情感是天生的,容易瞬间被某些生动的情景细节打动,容易被一个词语的情感倾向带偏。但概率判断是可以后天学习补足的,当然如果不主动学,我们一生也不会有这个技能。更可悲的是,许多媒体从业者,他们自己也缺乏概率常识,经常被感动的眼泪汪汪,情绪亢奋,却失去了对真相的判断,最后害了自己。
前不久,一位投资大佬调侃说,什么是投资专家?比普通投资者,错的更离谱的人就是。在我看来,这句话放在媒体从业者身上,也很适用,他们中的多数人比普通人更不了解真实的世界。
我现在只看主流媒体的新闻,那些标题惊悚、简介激愤、煽情过度的,我会小心打开,因为它很可能是假的,很有可能只是局部真实,但发生的概率却很小,你不能说它假,但它却能误导你,让你得出错误的结论,进而像“拷贝不走样”的游戏一样,传播开来。这可比假新闻的危害大得多啊。
同样,如果让那些以文字描述见长、细节描写生动、感情丰富拿捏又准确的文人,去写新闻,那我估计就是一场场灾难。他们的职业习惯会不自觉地使用文字虚构的套路:增加戏剧性的情节,抓取最有冲击力的细节,悬疑式似结尾非结尾的煽动……当看到了我们的共鸣,他会真诚无比地以为自己报道了真相。
据我所知,现在大学的新闻系,是没有概率学这门必修课的,我觉得很有必要增加。一个写新闻的人,自己得先判断出这个新闻事件发生的概率,哪怕在新闻的结尾处,写上一句:此篇报道的悲惨事件,发生的概率仅为十万分之一,几乎不可能发生在你身上。
我们,离不开新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每个人都在报道新闻,遗憾的是,骗我们最多的,往往也是新闻。如果你想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或者防止被骗,应该学一点概率学。
当然,学了概率学,自欺欺人、自我感动的人会少很多,同样,愿意进媒体行业的人,也会少很多。在我看来,这没什么不好,有文字天赋,勤耕笔拙,专心写自己虚构的作品就是了。可以肯定的是,曹雪芹能写《红楼梦》,但写不出“大观园养狗为患,老祖宗大义灭亲”的眼球新闻。
与你,共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