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易经》,行事不可鲁莽,伺机而动
水面看似波澜不惊,实则水下暗流涌动,做事不能只看表面,看不见的一面也要用心去觉察,孙子曾指出“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事前一定要做好全面分析,事态的发展有利于我,全力以赴,不利于我,见机行事。做任何事不要冲动,一旦被迷了眼,乱了心,损伤是不可避免的。《易经》给我们启示,做事一定要沉得住气,事态的发展是瞬息万变的,不可拘于定式而忽视了灵活变通,否则形势一变就错失良机。
一、行动不便,扬长避短
很多时候,困难是无法避免的,逃避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常言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如果针尖对麦芒,必定两败俱伤,伤敌一千自损八百,既劳民伤财又得不偿失。古代田忌赛马就给了我们很好的方法,当对方整体实力强过自身时,不可硬碰硬,对方局部也有薄弱点,用自己的长处对抗对方的短处,胜算的几率也会大大提高。战场上也有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或者围点打援的战术方法,灵活变通就可以用四两拨千斤收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
二、情况不明,三思而行
做出正确的决策需要获得完整及时的信息,信息不完整和及时,容易出现误判,一旦出现误判,有可能带来的是灭顶之灾。二战期间,诺曼底登陆是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战役,战前需要对大量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组织战略欺骗、掌控制空权和制海权、战略物资的准备、组织模拟训练,监控天气变化等等,如果哪一个环节出现误判,这场史无前例的登陆作战或许就不是我们所看到的局面了。小心驶得万年船,考虑的因素和环节越周全,出现不可控的情况就越小。
三、出师不利,以退为进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的战”,战前准备充分是必须的,但世事难料,一旦受阻,硬是杠上了有可能会两败俱伤,与其硬碰硬不如退而求其次,寻找更好的解决办法。作为领导人要从全局考虑,以保全有生力量为重中之重,切不可逞匹夫之勇,为了个人私利和名誉,把个人意志强加于团队或其他人头上。钓过鱼的人都明白,当鱼上钩了之后,如果生拉硬拽,有可能线断鱼跑,与其用蛮力去拉,不如来回收线和放线,让鱼精疲力尽之后,再回收起吊,这样就算是大鱼也挣脱不了了。
四、时不与我,伺机而动
做任何事都需要掌握天时地利人和,天时摆在第一位是因为时机是很重要的,错失良机,或许要花更大的代价,或许前期的努力全化为泡影。历史上有名的刺客荆轲行刺秦王,“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明知有去无回的任务,时不与我,但不得已而为之。刘邦参加楚霸王项羽摆下的鸿门宴,现场杀机重重,天时地利都不占优势,辛亏在人和上善存一席之地,在张良、樊哙等人的斡旋下,侥幸逃离是非之地,化险为夷才为后来西汉政权的建立保存实力。
五、条件不足,厚积薄发
任何事要想最终的胜利,离不开前期的谋划,中途的调整和后期的坚持。并非一开始就胜券在握,《三国演义》中,当曹操亲率号称百万大军南下,对于刘备和孙权而言,不可不畏泰山压顶,迫于局势所逼,刘备指派诸葛亮前往东吴与孙权洽谈联吴抗曹之策,在诸葛亮的游说之下,孙权权衡利弊,答应吴蜀联合共同应对曹操的进攻,训练水军,筹集箭羽,布防陆军,挑拨离间等一系列的手段,最后为赤壁一战,火烧曹营做足了准备,成就了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战役。
六、集思广益,当机立断
权力和责任是对等的,有多大权力就有多大责任,作为领导者不可独断专行,也不可优柔寡断,任何行动开始前博采众长,集思广益是很有必要的。周瑜作为吴国的大都督,手握重兵,针对鲁肃提出刘备想联吴抗曹,委派诸葛亮前来游说之事,心中早已有了打算,面对吴国文武百官分成主战、主降和游离派所表现出来的随和与稳重,尽显大将风度。当与诸葛亮面谈确定用火攻的计策后,在吴国君主孙权面前所表现出来的就是坚定和决心,果断而不武断,深谋而不忧柔。
不论是临危受命还是责无旁贷,敢于面对困难可以体现一个人的勇气,敢于挑起重担可以体现一个人的智慧,正所谓智勇双全,临危不惧,临危不乱才能尽显英雄本色。做事不莽撞,深谋远虑,有条不紊才能体现个人价值。《易经》的归妹卦告知我们,一进一退,一张一弛,一攻一守都是很好的谋略,冲动行事,甚至一意孤行,最终会让事态发展成无法控制,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一定要从大局和长远的角度去考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