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今日夏至——故乡的早稻黄了 那些年我们一起走过的双抢

引 题

时光停留在2019年6月21日,当天23时54分将迎来夏至节气。

我来自农村,深深的懂得24节气是传统农事活动的重要依据,是华夏民族认识、把握、运用自然规律于生产和生活的智慧结晶。传统的农村,农民进行农耕作业必定依节气而行,24节气仿佛农民人手一册的生活指南。

夏至,农耕作业进入繁盛期,也是暴雨洪灾多期,在农村,田间的早稻渐渐成熟变黄,一年一度的双抢也将开始。

今日夏至,漂泊在这灯红酒绿的城市里,我想起了故乡的早稻黄了,还有,那些年我们一起走过的双抢。

黄了,黄了,早稻追随季节的脚步黄成这样了,顶多只要十天半月就可以收割了,我突然想起了双抢、荒月。

双抢——水稻在南方一般种两季,七月早稻成熟,收割后,得立即耕田插秧,务必在立秋左右将晚稻秧苗插下。因水稻插下后得六十多天才能成熟,八月插下十月收割。如果晚了季节,收成将大减,甚至绝收。只有不到一个月工夫,收割,犁田,插秧十分忙,所以叫双抢。

荒月——指农历四月。时青黄不接而农事日忙,市场面临淡季,俗称“荒月”。如今的盛世荒月,许多人没有经历过那“望着的谷,饿得哭”的青黄不接的荒月了。

大集体时代的双

双抢是农村里最忙的季节。这是一项极为艰苦的劳动,时间紧,任务重。要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将成熟的早稻全部收割完毕,再将田全部犁一遍,接着就要将晚稻秧苗全部插上;在这段时间里,还要晒谷、把稻草全部晒干扛回家。这一切全部是在高温烈日下完成。所以有人说双抢是农村每个家庭成员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双抢是中国社会大集体化时代的产物,我的家乡在那个年代都是种植早稻和晚稻双季稻。“双抢”成了一年中农村最繁忙,农民最辛苦的时候。

大集体年代的双抢在我的童年虽然只留下了一些简短的记忆,但却十分的清淅。

那时候生产队实行定额记分,记得插秧就是定的多少工分一亩,插田时队长强调合理密植,有专门的人拖架子,就是给田划上格子,像小学生在方格本上写字,间距以四六寸居多,不许偷工减料,生产队记工员有一把木尺,好象一尺量下去要有21珠,如果少了就要扣工分。

那时候还进行“万斤桶”竞赛,就是一张人力打谷机每天收割毛谷10000斤,时间限定为凌晨零点至晚上十二点。

记得那时候大队还办有“双抢战报”, 是用钢板刻印的,一位老师负责主办和送到各生产队,那时我虽然刚刚上小学,但很喜欢看,现在想起来,我爱上新闻写作是不是可以说从那时候开始呢。

记得那时候还有打杂的,如耕田的、晒谷的、过秤的、施肥的、看水的、记工的、拖架子的。打杂的比起打“万斤桶”的要轻松许多,所以,他们拿全队平均工分,按天数记工。

提起“双抢”那些往事,在一些淡然的目光里,是飘过却又无痕的岁月。更何况,任何的往事中,或多或少都会隐藏着一代人的悲欢离合以及喜怒哀乐。正如现在的一代年轻人,在拥有着优越的物质生活背后,却又多了许多对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的不解和缺失。

期盼你们理解,我们经常提及的一些陈年旧事,并不是忘记不了那个时代和那些历史,更多是想用那些亲身经历的苦和痛,让你们学会怎样珍惜身边的那点点滴滴的幸福。

分田到户后的双抢

八十年代初,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分田到户,农村的景象如一夜春风催开的千树梨花,桎梏人们思想的枷锁一下子被打破解放。“大锅饭”出工不出力,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时代终于划上了句号。

我也伴随着时代的发展渐渐长大,也时常站在双抢的“岗位”感受那踩打稻机是很一件费力气的事,非常辛苦。两个人用脚死劲踩,手拿禾把放在滚筒上脱粒,稍不用力,滚筒就死了,或者滚得慢,没工效,须咬紧牙关始终用力踩,有时其他人员稍有空闲时,也站在打稻机两人的中间踩上一阵,那样打稻机就轻松了许多。

中午最高温的时候,人们大都休息一到两个小时,但印象最深的是刚刚眯着,天空中突然一阵闷雷滚动,紧接着阳光渐渐昏暗,天上一块块黑云涌过来,下雨了,于是全家紧急动员,拿扫把、带箩筐的乱哄哄赶到晒谷场上,这“抢风暴”的是“双抢”里最精彩的环节。

分田到户后,劳动力自然也就没那么集中了,但“双抢”收稻还是需要多人协作,所以亲友、邻里之间换工是常态,今天帮你家收完,明天还工,帮他家收稻。

一个“双抢”下来,人人晒得黑黝黝,身体也小了一圈,眼见得一块块金黄的稻田仿佛翻过来一样变成浓绿的一片,心里就充满了满满的成就感,想想“双抢”那个年代要干最苦最累的活,农田里上来还要洗衣做饭,割草喂牛喂猪,晚上躺在床上散了架一样。第二天,太阳依旧升起,依旧是酷暑难熬,但经过一晚上的休息,依旧精力充沛的投入到“双抢”之中。

如今回不去的双抢

时代的变化真的有些眼花缭乱,到了九十年代,就在父辈们日复一日演绎着乡村边缘朴实的生活时,一如既往的宁静生活开始变得躁动起来,空气里弥漫和酝酿着让父辈们不安的气息。

零零星星的,一批一批的村里一些青壮年,开始不习惯于祖辈肩膀上的犁耙了,拖着大大小小的行李包袱,带着“双抢”中磨练出的那份厉志,开始往城市迁徙,一双泥腿,艰难游走于城市的边缘。

父辈们成为那稻田最后的守望者,一顶破斗笠,一弯旧犁耙,一头老水牯就能概括他们一生的形象。而这些也许已成为我们在城市里打拼的理由和动力,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宁愿做城市的游走者,也不愿做稻田的守望者。

曾经忙碌的田野,而今也多了一份宁静,由于很多地方只种单季稻,还有很多疯长着的花花草草。加上抛秧技术和除草剂的推广,收割机开进了农田,这些现代化的种田技术一两个小时就可以完成以前十天半个月的“双抢”工作量。

“双抢”的壮阔场面已渐渐在农村消失,回不去的双抢,已成为一种乡愁,游走在乡村与城市的边沿,在我们谈论城市的繁荣和发展,城市的灯红酒绿以及醉生梦死之后,才真正醒悟,“双抢”才是我们心灵深处的故乡。

黄了,黄了,故乡的早稻又黄了,那回不去的故乡,我的父老乡亲期盼你们安好。

点击上面图标购买电影票!

“图说常德、图片说话”。做有深度的原创,拍有情怀的故事,用软文推送广告、用暖文传递美好、用美图见证现实、用每图催生梦想。

(0)

相关推荐

  • 杨兰芳:插 田

    插   田 杨兰芳 近日,在微信圈里看见朋友发的插田的视频或照片,自己已快廿年双脚不沾泥,这些视频和照片让我想起小时候在农村插田的情景,依然是那样清晰. 由于父母过世的早,我跟着爷爷奶奶生活,七八岁的 ...

  • 再回首‖王春莲:灵魂深处是吾乡(二)

     这是属于我的故事,属于我们那个年代的故事...... --题记  二 雨后,青蛙的歌声像比赛一样,一首比一首整齐洪亮,领唱.合唱.齐声唱,"呱-呱-呱呱呱"此起彼伏,歌声中插种后 ...

  • 忆“双抢”

    ◆ ◆ ◆ 文 | 钟才廷 & 图 | 网络 看到"双抢"这个词语,年轻人都会感到很陌生.但对于那些五十岁以上且生活在农村的人们来说,一定会记忆犹新,有的人甚至会终身难忘. ...

  • 福安下白石境内拍到罕见的"双抢"同框照片

    福安下白石境内 拍到罕见的"双抢"同框照片 曾经从事农村生产队劳动的中老年人都记得,中国江南的水稻生产,曾经为了提高亩产量,每年要种两季,即早稻.晚稻.这样,虽然水稻品种差一些,但 ...

  • 【原创】故乡的早稻黄了 那些年我们一起走过的双抢

    (文中所有图拍摄于2018年6月23日早稻实景) 引 题 时光停留在2018年6月23日,这是一个星期六的下午,我想,作为一名摄影人能不能把焦距拉长一点,可不可以把视角更广阔一些. 于是便背着相机走乡 ...

  • 故乡的早稻黄了:现在农村正是搞“双抢”的季节

    引 题 时光停留在2020年7月30日,再过几天就立秋了,在农村,田间的早稻成熟变黄了,一年一度的双抢已经开始. 我来自农村,深深的懂得24节气是传统农事活动的重要依据,是华夏民族认识.把握.运用自然 ...

  • 文学原创•《​念及故乡》(两首)作者 李艳清

    念及故乡(两首)    作者 李艳清 1 月光送来故乡的模样 让我暂时忘记拆迁的疼痛 以及拆平的空旷 摸一摸胸口 唯有童年的美好 在这里汹涌 周身的骨骼 一点点放松 一寸一寸触摸 一寸一寸叩问 关于月 ...

  • 文学原创•《​在故乡》作者 李艳清

    编者语:我向河北廊坊美女诗人李艳清约稿,她回信息说在故乡,我顺水推舟的说"很好啊,就以<在故乡>为题,写一首吧."她开始推说没有时间,可第二天上午一大早她就给我发来了她 ...

  • 【原创首发】故乡三题——李小平

    故乡三题 ◎李小平 1.龙川河 平静的水,带着内心的 呼啸,恬静地穿过故乡的领土 在那一层清甜的流水之下 有汉唐饱蘸时光的笔墨 书写桑田  书写水色 婉转的河,穿过我的梦境 龙川的子民,都是在那一刻 ...

  • 文学原创•《​回故乡》作者 严文才

    回故乡    作者 严文才   回到阔别已久的故土, 眼前的景象不是当初. 纵横交错的柏油路, 整齐气派的小洋楼. 屋后成排的柑桔树, 门前的蔬菜园一片绿. 路灯入组, 宽带进户. 出门小车代步, 雨 ...

  • 原创 今日高分新书推荐 ,24后小时就没有了哦~

    设为 星 标 更快获得资源 今日新书推荐(新书分享时间24小时哦,因为有知识产权,点个星标就不会错失了) 每日小惊喜 <托尔斯泰最后的日记> 这是托尔斯泰在 1910 年,也是他在世的最后 ...

  • 【原创】贵港 那些年我们一起走过的青春

    题记:谨以此 纪念曾经的军旅生活 在南方,这是一个木棉花盛开的季节,这片土地上,盛开着红色的木棉花,是先烈们用热血染红的英雄花,红得鲜妍,红得夺目.我喜欢木棉花的原因,是缘于那场保卫祖国西南边疆的战争 ...

  • 原创首发 | 为故乡的蔬菜树碑立传

    乐为蔬菜 树碑立传 小小菜园,人生的课堂    为故乡的蔬菜树碑立传 --长篇散文<蔬菜乡里>自序 几乎每年的春天,我都要刻意地独自一人遍尝城区背街小巷的美食,在各式各样小得不能再小的饭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