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摆脱权威心理

文丨贾文慧 · 主播丨涂山

在生活中,我经常遇到这样的人。当你问他的观点有什么依据支撑的时候,他会回答你“这是书上说的”“这是我妈妈说的”“这是老师说的”,这种答案经常令我哑口无言。

信奉“别人说的”这种行为在心理学上称为“权威心理”。

权威心理就像是一个沼泽,我们应该尽早从这个泥潭中抽身出来,学会独立的思考和判断,用自己的知识、思考来构建我们自己的观点。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一个老生常谈的概念,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的思维方式让我们在接受一个观念的时候,不断的反思检验这个观念的逻辑性、合理性,让我们能够摆脱对权威观点的无条件信任,避免我们成为权威观点的附庸。

但是仅仅具有批判性的思维方式是不够的,权威心理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自己“肚子里没货”。这样一来,除了迷信权威,就别无办法了。

因此想要摆脱权威心理,就要学会批判性的思维方式,同时也要不断的充实自己,让自己胸有点墨,形成自己独立的判断和思考。

“权威心理”,僵化思维的泥潭

“权威心理”指的是迷信有权威的人所表达的观点的权威性,粗暴地认为个人的权威=观点的权威。

在生活中,随时随地都可以见到由于迷信权威心理落入思维僵化的泥潭中的人。父母就是不听劝,着了魔一样的购买“专家”推荐的保健品;职员在公司里将上司的话奉为圭臬;学生在学校认为老师说的话一定是正确的,书上描述的观点一定就是真理。

这些其实都是“权威心理”导致的。那么我们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心理呢?答案就是安全感。

我们从“权威”的话语中得到了安全感,认为如果和权威人士站在一边,就可以有效地避免出错。这种心理剥夺了我们“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勇气,使我们被“权威的观点”牵着鼻子走。

在教育中也是一样,由于我们传统的教育中过分地追求“正确”,“错误”是不能被容忍的。这使得学生们出于寻求安全感的需要而笃信“正确的权威”——老师或者书本。

当被权威心理影响时,思维模式会变得僵化,判断一个观点是否正确可行的依据不再是他的合理性和逻辑性,而是“它是谁说的”。

毋庸置疑,这样的人失去了独立的人格,成为了权威的奴隶,只能人云亦云。那么我们应当如何避免落入“权威心理”的泥潭当中呢?

培养批判性思维

想要不被权威心理左右,我们就首先要清楚如何检验一个观点是不是符合逻辑,是不是值得认可。这里我们需要借助一个检验工具,这个检验工具就是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这个词被很多人提,但是很少有人说的清楚,怎么样培养批判性思维。

想要建立批判性思维,首先要知道,它到底是什么。

很多人把批判性思维和杠精划上等号,其实这两者是完全不同的。杠精的杠是强词夺理的质疑别人,相反批判性思维的批判是探究一个观点的支撑是否充足,从而批判性的吸收这个观点,进而指导自己的行为。

批判性思维首先由约翰·杜威提出。他认为批判性思维是“对观点和被认同的知识所采取的主动的、持续的、仔细的思考;其方式是探究知识具备什么样的支撑,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简单点说,一个观点放在你的面前,你需要考虑两个问题:

1、这个观点有没有事实支撑。

2、这些事实能不能支撑这个观点。

回答完这两个问题,你就能够判断这条观点,即使是广泛认可的观点,是不是值得你认可,能不能指导你的行为。

这个观点有没有事实支撑?

很多时候人们无法区别事实和情绪。

举个例子,朋友向你抱怨上司,“上司真是太讨厌了,自己什么都不会还爱指手画脚。”这其实就是一种情绪观点。

这句话中没有任何事实出现,如果仅仅凭借一个情绪观点就做出结论“上司人不好”无疑是情绪化的。

当一个观点中只有情绪信息的时候,你就应当抱有警惕,这种观点通常情况下事实支撑并不充足。

这些事实能不能支撑这个观点?

在具备事实支撑的观点面前,我们还应该进一步判断这个观点当中容纳的事实能不能支撑这个观点。

比如说“那个开宝马的男人被抢劫了,就是因为他开着宝马车。”虽然有事实依据,但这个事实并不能支撑起结论,因此这样的观点也是不值得认可的。

通过这样两步走的判断方式,我们就能初窥批判性思维的门径,不难发现批判性思维能够检验一个观点逻辑上的合性,因此,利用批判性的思维构建完整的逻辑链条就能够使我们很大限度上避免落入权威心理的陷阱。

多读多走多经历

胸中有乾坤,芥子纳须弥

想要真正的摆脱权威心理,并不是单单掌握了批判性思维运作的方式就能完成的。

因为摆脱权威心理不仅仅是判断权威观点的合理性,它还有一重含义,就是你需要构建自己的观点。

这就需要你不断的积累,毕竟一个人的知识储备能够决定最终的思考结果是狭隘的还是充分的,如果坐井观天,所见终究不过是一点而已。

如果我竖起大拇指,你能想到些什么?

“好的、没问题、很棒。”这是中国人认为的含义。如果你仅仅知道这一个含义,纵然你再了解批判性思维,你的脑子里也只会有“竖起大拇指是夸奖别人。”这个观点。然而真的是这样吗?

竖大拇指这个手势,在北美代表搭便车,在希腊表示够了,在尼日利亚是侮辱性的手势,在美国则是祈祷幸运的意思。

在知识延展不到的地方,批判性思维也不过是无用的工具,因为逻辑的链条存在未知,因此检验逻辑也就成了无稽之谈。那么,在这种时候,除了迷信权威之外,还有什么选择呢?

因此,没有积累和实践,即使掌握了批判性思维的运作方式,依然不得不屈从于“权威心理”。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读书,为什么应该多实践,多体验。因为知识的储备是我们构建自己观点的基础,知识储备也是我们运行一切思维技巧的基石。

只有不迷信权威心理,才能推陈出新,不断前进,我们人类,就是在漫长的历史中不断推翻,不断优化前人的思想,才能一步步的走到今天。

正心正举

健康与发展公益讲堂开讲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