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过敏窗口期:避免花生鸡蛋坚果过敏,得从娃娃抓起
小婴儿是否应该避免容易过敏的食物?
早年的指南在推荐避免,直到现在,还有许多人在建议避免。
但现实是,已经有足够的证据表明,不仅不应该避免,反而应该及时地引入。
早在2015年的时候,《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就发布了一项里程碑意义的研究。
研究发现,给4~11个月大的婴儿引入花生,能将他们5岁时患上花生过敏的风险降低70~86%。[1]
在前后的多年里,许多流行病学的研究也进行了佐证:早期引入容易过敏的食物,能预防今后患上对应的过敏。[2]
“好的,我知道了。那就是给婴儿加辅食时,什么都得加一些,886。”
不过,请等一下。
你已经知道了应该“怎么做”,但可能也需要了解一下“为什么"。
在“为什么”之中,常常暗藏着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为什么提早引入易过敏的食物,反而能防过敏?
问题的答案涉及到一个重要的概念,我将其称之为“口服耐受窗口期”。
而理解其中生理机制,也许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过敏。
概念:口服耐受窗口期
当小婴儿还处于纯母乳喂养的阶段时,他们的肠道菌群是由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主导的。
母乳中的各种低聚糖,恰好能选择性地滋养这两种有益的肠道菌。
但当孩子进入到了添加辅食的时期,新的角色便开始登上了肠道的舞台。
梭菌(Clostridiales)和拟杆菌(Bacteroidales)会大量增殖,并占据重要的生态位。
小婴儿的免疫系统似乎在一直等待着这些梭菌和拟杆菌的到来,等待着接受它们的训练。
在这些肠道菌的训练之下,免疫系统会被诱导生成一种特殊的调节性T细胞——叫做RORγt+调节性T细胞。
我们知道,调节性T细胞做的事,主要就是“息事宁人”——它能够防止免疫系统做出过激的反应,从而减少过敏和自身免疫的发生。
而这类特殊的RORγt+调节性T细胞,在压制过敏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并且非常关键的是,这些RORγt+调节性T细胞,能够“认人识物”。
比如,当小婴儿开始添加花生这种辅食时,花生的抗原就会被免疫系统识别。
在免疫系统和健康菌群的共同作用下,将会生成“认识花生”的RORγt+调节性T细胞。
因为这种“认识花生”的免疫细胞的存在,免疫系统就会知道,“噢,花生是无害的食物”。
自然的,身体也就不会把花生当做敌人,采取过敏式的疯狂攻击了。
同样的道理,在辅食期添加鸡蛋,能够诱导出“认识鸡蛋”的RORγt+调节性T细胞。
添加坚果,能诱导出“认识坚果”的RORγt+调节性T细胞。
添加海鲜,也可能会产生帮助耐受海鲜的RORγt+调节性T细胞……
随着辅食的慢慢增加,针对这些食物的耐受性也就得到了一一的建立。
产生对各种食物的耐受性,有两个不可或缺的要素。
一是关键的肠道细菌。
诱导生成抗过敏的RORγt+调节性T细胞,需要一些关键肠道细菌的参与,包括一些梭菌、和像变形罕见小球菌(Subdoligranulum variabile)这样的细菌。
我们可以推测,那些破坏肠道菌群的因素,包括剖宫产、非母乳喂养、抗生素的使用、肠道感染,都可能会减少这些关键的肠道菌。
缺少了这些关键的肠道菌,口服耐受就得不到有效的建立,而今后患上过敏的风险就会增加。
二是食物抗原的摄取。
如果一个人没有见过“秋田犬”,你不论向他怎么形容,他都很难想象出秋田犬的模样。
类似的,如果你的免疫系统没有“见过”某种食物,它也没有办法“脑补”出食物抗原的模样。
因此,要产生“认得这种食物”的RORγt+调节性T细胞,摄入这种食物是必需的。
只有吃过这种东西,才能够有效地建立起相应的耐受性。
相反的,刻意回避容易造成过敏的食物,反而会给免疫系统制造“盲区”,使其无法建立起有效的耐受性。
需要指出的是,食物耐受性的建立,存在一个关键的窗口期。
这个窗口期,常常是婴儿断奶的时期,同时也是婴儿添加辅食的时期。
这一时期,婴儿的免疫系统具有高度的可塑性,对外来的物质也具有高度的包容性——这为口服耐受奠定了基础;
这一时期,肠道菌群大量扩增,关键细菌大量增殖——这为诱导耐受创造了条件;
这一时期,肠道杯状细胞会短暂打开,让更多抗原进入,从而能诱导出更多的RORγt+调节性T细胞……
并且,在这一时期诱导形成的RORγt+调节性T细胞,常常能够维系到成年,甚至是伴随终身。
所以,如何建立终身受益的口服耐受?
添加辅食的这一阶段,会是一个关键的窗口。
“妈妈喂养喂的好,孩子过敏不来找。”
木森说
在老一辈的育儿经中,会有给小宝宝“开荤”的说法。
所谓“开荤”,通常是宝宝长到了一定的月份,就开始给他们添加鱼、蛋、肉、海鲜等各种各样的食物,意在期望他们健康成长。
当我们了解了“口服耐受窗口期”的概念,我们会发现,这种民间传承的做法,确实有其重要的意义。
在婴儿添加辅食的时期,梭菌和拟杆菌的增殖,能诱导生成“抗过敏”的免疫细胞。
而在此时,引入那些容易过敏的食物,能帮助“抗过敏”细胞认识这些食物,从而建立起对这些食物的长期耐受。
所以我们会看到,提早加入易过敏的食物,反而能防过敏。
这一认识,对预防花生、坚果、海鲜过敏有着尤为重要的意义——因为这类过敏一旦发生,通常就会伴随终身。
我们会看到,在天然耐受的建立过程中,健康的菌群和食物的引入是两个不可或缺的要素。
健康的菌群是建立口服耐受的基础。而养育无敏的宝宝,需要尽可能减少那些破坏菌群的因素,包括剖宫产、非母乳喂养、抗生素的使用、肠道感染。
而食物的引入本身也是训练免疫系统的过程。小婴儿需要学会识物,他的免疫系统也同样需要。
这就是口服耐受的自然形成过程。
它提供了预防过敏的理论基础,但同时也能够给了我们一些治疗过敏的思路。
也许,治疗过敏可以想办法重现小婴儿耐受食物的过程。
而口服免疫疗法+菌群治疗,也许是一个可行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Du Toit, G., Roberts, G., Sayre, P. H., Bahnson, H. T., Radulovic, S., Santos, A. F., Brough, H. A., Phippard, D., Basting, M., Feeney, M., Turcanu, V., Sever, M. L., Gomez Lorenzo, M., Plaut, M., & Lack, G. (2015). Randomized trial of peanut consumption in infants at risk for peanut allergy.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72(9), 803–813. https://doi.org/10.1056/NEJMoa1414850
[2] Stephen-Victor, E., Crestani, E., & Chatila, T. A. (2020). Dietary and Microbial Determinants in Food Allergy. Immunity, 53(2), 277–289. https://doi.org/10.1016/j.immuni.2020.07.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