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父亲吃饭
我们现在回老家的主要任务,是陪父亲吃饭。一顿简单平常的家常饭,围坐在那张小茶几上。饭就香了,家里就暖了,有了不一样的味道。
汪曾祺说:“家人围坐,灯火可亲。”真是这样的呢。一家人围坐在桌前,不说话都是极好的感觉。有什么比跟家人围坐着吃饭更叫人享受呢?
我们家人的脾性,都是话少,但心里啥都在呢;不过极少用语言表达出来而已。用那句比较文学的话来说,就是:凡事,说出来味道就淡了,力度就小了,也就没啥意思了。可以这样说,我们家的人,都互相明白彼此的欲言又止。——彼此的心思是不用说出来的。
父亲年轻的时候,脾气很大。虽然心里头对我们疼爱的厉害,但表现在脸上却总是冰冷着的,让我们感觉不到,反而常常误解。于是,我们小时候吃饭,就像老鼠躲着猫一样,端了饭碗就各自跑得远远的,赶快扒拉完。母亲经常埋怨父亲:“看你的烂脾气,把娃们吓得。”
现在想来,当时父亲心里一定很是失落吧。不过,那时候太忙,他可能没有闲心思来顾及这些。
父亲一辈子,盖了六七次房。我们家从借住队里的一间厦房,到两间土房,再到三间砖瓦房,到现在的房子……这都是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父亲,他一生勤劳能干的凭证。
其他的,承包苹果园,西瓜园,做木活……少了一样,家里的光景都不会拖延好些年的。
人,大抵都是,有了孩子才能读懂父亲。我现在越来越读懂了父亲的心思,在他走进七十岁的年纪里,陪他吃饭,就是让心安的最好方式。
父亲爱吃甜食,尤其是甜米饭,粽子。我以前也爱吃,一吃就管不住自己的嘴。这玩意儿好吃,不好消化。所以,现在,我们每次就得给他定量。他开始不太乐意,后来慢慢地就接受了;粽子也是由原来每次必定要吃两个,改成了一次只吃一个。
父亲吃饭也有点盐大。搞得我们不得不给他讲:人年龄大了,吃饭要注意少盐多醋。
凡此种种,以前都是根本听不进去的话,现在父亲也都慢慢地接受,并且逐渐改变了。我们说咋样吃,他就咋样吃。
人都是在变化的。强硬了一辈子的父亲,现在也在慢慢地改变自己,从生活习惯上,到性格上,再到心理上。现在的父亲,在我们跟前,变得服帖听话了;跟邻里之间,经常说说笑笑的,跟年轻的时候简直判若两人。
父亲很喜欢我们兄妹的同学和朋友、同事来家里。每次我们打电话说有朋友同事要来玩儿,他一大早就在邻家借好浆水菜,专等我们回来了大家一起动手做。
我们忙活的场面很热闹:择菜的,洗菜的;和面的,炒菜的,烧火的,忙而不乱,快而有序。
看着大家围成一大圈儿吃浆水面,吃搅团的热火样儿,是他最开心的事情。我们家那个小院子里,到处都是开心的说笑声。——那是父亲心情最好的时候。
一年一度的“东岭桃花节”,父亲很早就念叨我们哪一天回来,带朋友和同事们来看桃花,吃浆水面。叫我们好笑的是,他把我们玩儿的事情,当成了一件大事情。
有一次,几个朋友要在外面吃了午饭再去家里,他们说怕麻烦老人。我当时推脱掉了,朋友们还有点误会。他们不知道我的心思:我回家一般都要上午去,在家里陪父亲吃饭,心里就安了。——哪里有在外面吃了饭回老家去的道理呢?
汪曾祺说:“多年父子成兄弟。”对父亲的尊重,让我们和他在吃饭的时候,有着父子+朋友的那份情谊。
我现在读懂了父亲的心思:有儿女们陪着吃饭,就是最好的享受。人生,最需要的东西,到头来往往是最平常的。
(摄影:何震)
(书法:贾旭)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