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图与中医的关系

河图与洛书,一个主动,一个主静。因此,洛书实际上是一种分类的思维,与上古先天八卦图一致。河图则不同,河图讲的是变化规律。《黄帝内经》和《伤寒论》很少提及八卦,但却讲到五行、讲到三阴三阳。为何?因为人是一个变化的八卦图,没有办法用静态的八卦来类比。只有从动态角度看人体,中医才有发展的可能。什么是五行?五行实际上并不是五种元素,而是五种功能状态。五行、三阴三阳,古人之所以用这些名词,是在定义一个功能。肾主水,心主火,这里借用水火,来阐明心肾的功能。而坎卦则不同,坎卦更多的是表示水,或者类似于水的物质。这是易经取象与内经取意的根本区别。比如,易经取象,一辆车的核心部件是发动机,而五行取意,一辆车的核心功能是驱动功能。因此,坎离和水火,有些时候语境不同,表意不同,所阐述的意义就大相径庭了。明晰了河图、洛书的这个区别,才能有了理解上古智慧的基础前提。河图,讲的就是变化、动态的规律。所以研究五行,要去河图里找。研究八卦的基本对应关系,要去洛书里看。河图和洛书有区别,但又是一起说明事情的,他们的沟通一致性在哪里呢?就是数。河图洛书里数的含义是一致的。所以,理解河洛里数的基本含义,是理解河图洛书的基础。河洛的数的逻辑,就是一切都是五变化出来的。在河洛里,12346789,都是五的变化。1是五缺少四,9是五增加四。一切都是五的衍生,所以五居中。这个核心思想,一定要记住。以后无论数如何变化,数变得多大,一定要从五的角度去理解,看它和五的关系,如此才能解开那些谜题。因此,在河图里,1和6归在一起,因为6是5 1,2和7归在一起,因为7是5 2。以此类推。同样的理由,在洛书里,1和9相对,因为它们都是五和4作用出来的,2和8相对,因为它们都是五和3作用出来的。以此类推。

河图洛书的五生数和五应数或五奇和四偶五中数的变化,奇偶数的对应,产生了无穷尽的演变,这种奇偶思维模式,也渗透到中医理论中,即用阴阳来解释人体生理、病理、药物等等医理,促进中医基础理论的发展。

在认识人体时,“阴阳之变,其在人者,亦数之可数”。阴阳的变化,就人体来讲,亦如数目一样,是可数而知的。“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言人身藏府中阴阳,则藏者为阴,府者为阳。肝、心、脾、肺、肾五藏为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府皆为阳。”用阴阳阐述人体部位、脏腑功能,“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这使也。”说明人体内外阴阳的相互联系、相互为用的生理作用。“阳虚则外表,阴虚则内热、阳盛则热,阴盛内寒。”阐明人体阴阳盛衰所反映出的病理特点。“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味厚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阐明药物气、味的阴阳属性及其功能特点。

河图洛书的数阵恒动就是数字在排列中,不停地、有规律地进行运算,产生变化。这种不停顿的运动、变化,促使中医认为,一切物质,都处于永恒无休止的运动,不断产生新陈代谢,促进身体健康发展。“动静相应,上下相临,阴阳相错,而变由生也。”这种恒动观,阐述人体消化功能,是“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这种不断变化,保证人体营养供养。阐述生命活动,是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生降出入,无器不有。”再如血液须在脉管中“流行不止,环周不休”等等,人体各系统始终处于运动之中,时刻激发和推动着体内的各种生理活动。

河图洛书,构思妙绝,变化多,整体性强。河图之数:天数五,地数五,其位十,总数五十五为一整体;洛书为三行三列成九格,每行、每列、斜位的三个数相加都是十五,总数是四十五为一个整体。这种整体观的思维,极大地促进了中医对人体的认识,形成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即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的作用,它将脏腑与脏腑、脏腑与形体之间的生理有机联系起来。如心合小肠、主血脉、开窍于舌等等。再则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明确指出人所需要的空气、饮食等都来源于自然界,自然界给人类提供了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

《河图洛书》之 图案“相”所表达的河图就是五行在纸面上的点数化表达。说的是阴阳演变五行的生成数,五行的生数与五行的成数的排列首见《河图洛书》一一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这是现在可以见到的最早的五行次序。这一次序就是五行的生数,于是水生数一,火生数二,木生数三,金生数四,土生数五。后来又在生数的基础上各加五而成各行之成数。同时古人对数字又有奇数为阳也为天数,偶数为阴也为地数的分法。将五行的天地生成之数按五行方位平铺于纸上即是一张河图。我们这里所说河图五行模式,指的是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将多方面的内容分类比附到五行,并复合到河图之上而形成的一种五行模式。河图五行模式主要内容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河图五行模式中,土居中控四方、四季、由木火金水分居东南西北,及四季春夏秋冬。以上即為先天《河图》阴阳五行说的根基,并由此形成了中土为枢纽、为太极,水火南北交济,木左金西东西回环之态势。在配属五脏后,就形成了心上肾下、左肝右肺、脾居于中为一身之本的四时五脏体系。此种五行演示模式在后世毉典中被广泛采用,如能纳入現代毉学更是人类之大幸。

河图的无极、太极阴阳内涵体现《河图》与《洛书》中央的五点中,我们在这里主要是要讨论《河图洛书》用藥灋則,然而事实宇宙万物皆是一体的,在用药法则上毉家是无法脱开阴阳与五行的,甚至可以说阴阳即五行,五行即阴阳。《内经》实际上传承于《河图洛书》,多以阴阳五行合论,如《阴阳应象大论》所涉内容既有阴阳,无极生太极,太极而分为阴阳,阴阳分而为五行,故五行一一阴阳,阴阳一一太极,太极一一无极一一至圆。阳之初為木,阳之极為火,阴之初為金,阴之极為水,“中和” 点(也可称平衡点)  為土。

在《河图洛书》中实际上体现的的就是:“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的过程。中间的五点小圆可看作是无极所生之太极,围绕中心小圆流转的一黑一白表示阴阳二气的对待流行,亦即太极生两仪。以河图五行言之,则中土居中为太极、为中枢,外四行表阴阳二气的对待流行。此河图中阳气生于水、长于木、盛于火、消于金,阴气生于火、长于金、盛于水、消于木。阴阳二气盛于水火,故水火为阴阳立极,水为阴,火为阳,水中一阳为人身之阳之根,火中之二阴为人身阴之根,水借阳而上济真阴,火借阴而下助元阳,水上火下而為“斥”,而水火既济為“引”。阴阳二气消长于金木,故金木为阴阳二气生成终始,木为阴中之阳,自水而升,体阴用阳,金为阳中之阴,自火而降,体阳用阴,人身水火之既济有赖于木升金降。

河图五行模式与《伤寒杂病论》、《辅行诀》都是《河图》五行的一种高度集合的五行模式,意涵十分的丰富,如河图五行模式中,就有“四象五行皆籍土”的说法。所谓四象(或作四相)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指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分别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中央谷神(亦称腾蛇、勾陈。腾蛇属己阴土,勾陈為戊阳土)。中国传统方位是以南方在上方,所以描述四象方位,又会说左青龙(东)、右白虎(西)、前朱雀(南)、后玄武(北)来表示,并与五行在方位(东木西金,北水南火)上相呼应。

从《伤寒论》、《辅行诀》所载医方名称来看,如大小青龙汤、白虎汤、大小玄武汤、大小勾陈汤、大小腾蛇汤等匀其受河图五行模式的影响是没有疑问的。这种判断从《辅行诀》中的一些文字亦可以加以佐证,如其书中曰:“青龙者,宣发之方,麻黄为主;白虎者,收镇之方,石膏为主;朱鸟者清滋之方,鸡子黄为主;玄武者,温渗之方,附子为主。”又言:“交互金木,既济水火。”就此来看这就是明白无误的河图五行模式。而此书又言“昔南阳张机,依此诸方,撰为《伤寒论》一部。”比较两书所载诸方,也可说大同小异,应该是本出一家,这也足可证明《伤寒论》直接受到河图五行模式的影响。

另外从仲景书中的一些内容,亦可以明白的看出其对于河图五行模式的采用,如《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中说::“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这一观点说明的脾胃在防病治病方面的重要作用,也可以明白的看出以脾胃为本的观点,这一说法与《内经》中土王四季的看法是一脉相承的。仲景以脾胃为本的观点还不仅于此,如仲景在辨病别证时,非常重视脾胃,伤寒论中在各经的辨证中,时时以保胃气为其要务,认为胃气直接关系着人体正气的强弱,决定病变的转归,在辨病的整个过程,无不以胃气的盛衰来把握病情,作为辨病机、定治则、决预后的重要依据。在六经的传变上,仲景认为亦与脾胃元气的强弱有着重要的关系。

如果我们细细观察《伤寒论》诸方,我们不难发现仲景之方处处以脾胃为本,处处以脾胃为阴阳之枢,从后世应用广泛的桂枝汤,小柴胡汤等方剂我们或可一窥究竟。桂枝汤中,桂枝辛温发散助阳,芍药苦平收降助阴,二者相伍实有调和营卫、阴阳之功,而方中生姜、大枣、甘草,实为脾胃要药,且方后注明“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实亦助脾胃之法。又如小柴胡汤中,柴胡入肝轻清升散,有疏阳助阴之力,黄芩入肺清肃降热,二者相伍则可使阴升阳降、内外宣通,气机条畅,半夏、人参、甘草、生姜、大枣,调理脾胃之意可见。两方中脾胃为阴阳二气之本、之枢的意思应该是很明显的,至于阴阳二气有赖于木升金降,似乎亦可从其用药中看到一些端倪。

我们知道在河图五行模式中,阴阳升降于木金,木为青龙主宣发,金为白虎主肃降。以此观《伤寒论》中大小青龙、白虎汤颇为合拍。水为真武为阴极生阳、降已而升之地,以此观之,治水之法,法当温渗,而真武汤之意亦确实如此。且以上诸方对脾胃的重视人所共知,其原因就在于仲景对于河图五行模式的采用。是故《辅行诀》中的大、小勾陈汤,大、小腾蛇汤皆是对升降之枢的中土的倍加重视。

河图五行模式与《伤寒杂病论》、《辅行诀》都是《河图》五行的一种高度集合的五行模式,意涵十分的丰富,如河图五行模式中,就有“四象五行皆籍土”的说法。所谓四象(或作四相)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指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分别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中央谷神(亦称腾蛇、勾陈。腾蛇属己阴土,勾陈為戊阳土)。中国传统方位是以南方在上方,所以描述四象方位,又会说左青龙(东)、右白虎(西)、前朱雀(南)、后玄武(北)来表示,并与五行在方位(东木西金,北水南火)上相呼应。

从《伤寒论》、《辅行诀》所载医方名称来看,如大小青龙汤、白虎汤、大小玄武汤、大小勾陈汤、大小腾蛇汤等匀其受河图五行模式的影响是没有疑问的。这种判断从《辅行诀》中的一些文字亦可以加以佐证,如其书中曰:“青龙者,宣发之方,麻黄为主;白虎者,收镇之方,石膏为主;朱鸟者清滋之方,鸡子黄为主;玄武者,温渗之方,附子为主。”又言:“交互金木,既济水火。”就此来看这就是明白无误的河图五行模式。而此书又言“昔南阳张机,依此诸方,撰为《伤寒论》一部。”比较两书所载诸方,也可说大同小异,应该是本出一家,这也足可证明《伤寒论》直接受到河图五行模式的影响。

另外从仲景书中的一些内容,亦可以明白的看出其对于河图五行模式的采用,如《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中说::“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这一观点说明的脾胃在防病治病方面的重要作用,也可以明白的看出以脾胃为本的观点,这一说法与《内经》中土王四季的看法是一脉相承的。仲景以脾胃为本的观点还不仅于此,如仲景在辨病别证时,非常重视脾胃,伤寒论中在各经的辨证中,时时以保胃气为其要务,认为胃气直接关系着人体正气的强弱,决定病变的转归,在辨病的整个过程,无不以胃气的盛衰来把握病情,作为辨病机、定治则、决预后的重要依据。在六经的传变上,仲景认为亦与脾胃元气的强弱有着重要的关系。

如果我们细细观察《伤寒论》诸方,我们不难发现仲景之方处处以脾胃为本,处处以脾胃为阴阳之枢,从后世应用广泛的桂枝汤,小柴胡汤等方剂我们或可一窥究竟。桂枝汤中,桂枝辛温发散助阳,芍药苦平收降助阴,二者相伍实有调和营卫、阴阳之功,而方中生姜、大枣、甘草,实为脾胃要药,且方后注明“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实亦助脾胃之法。又如小柴胡汤中,柴胡入肝轻清升散,有疏阳助阴之力,黄芩入肺清肃降热,二者相伍则可使阴升阳降、内外宣通,气机条畅,半夏、人参、甘草、生姜、大枣,调理脾胃之意可见。两方中脾胃为阴阳二气之本、之枢的意思应该是很明显的,至于阴阳二气有赖于木升金降,似乎亦可从其用药中看到一些端倪。

我们知道在河图五行模式中,阴阳升降于木金,木为青龙主宣发,金为白虎主肃降。以此观《伤寒论》中大小青龙、白虎汤颇为合拍。水为真武为阴极生阳、降已而升之地,以此观之,治水之法,法当温渗,而真武汤之意亦确实如此。且以上诸方对脾胃的重视人所共知,其原因就在于仲景对于河图五行模式的采用。是故《辅行诀》中的大、小勾陈汤,大、小腾蛇汤皆是对升降之枢的中土的倍加重视。

《伤寒论》的病,整个圆运动的六气运动不圆之病也。一百一十三方谓为治六气运动不圆之一百一十三病也可,谓一百一十三方为治六气运动不圆之一个病也可。其实一百一十三病,乃六气运动不圆之一个病所分析,故能学一百一十三方,以治一百一十三病,不如能学一百一十三方,以治六气运动不圆之一个病之效大而机灵,思精而术巧也。不能治一个病,未必能治一百一十三病,既未彻底了然整个的,自然不能明白分析的。《伤寒论》是六气的一个病,《金匮》则一方一病,一病一个。如此,是学《伤寒论》成功不易,学《金匮》成功不难矣。何以彻底了然《金匮》者,亦寥寥也?学《金匮》者,不得合于教科之善本故也。

近时医校采用之《金匮》教本,大概广集各家之议论,不加断语,一如茶肆谈天无须负责。此乃医学既成之后,参考性质之书,非学医时一定不易之教科书。今于系统学《伤寒论》学成之后,欲求《金匮》教科书,惟黄坤载《金匮悬解》最好。处处是整个河图圆运动,字字有认定,字字有着落,就经解经,不参己见。读罢系统学各篇之后,展卷读之,真有驾轻车就熟路之快,不惟不白走一步,而且妙趣环生,俨由己出。学成之后,再参考各家议论,未为晚也。

读《金匮》次序,须先读内伤杂病呕吐哕下利各方。次读痰饮咳嗽各方,肺痿肺痈咳嗽上气各方,胸痹心痛短气各方。再次读血痹虚劳各方,奔豚各方,腹痛寒疝宿食各方,消化之妙。于是外感、内伤仍是一整个的妙处,自能了然于心,自能扫除一切六气伤人身体作病,冬寒藏在肌肤,至春变为温毒,而用驱风逐寒、清温解毒之害。原文次序,首列外感,外感之病,如不先将内伤认识,荣卫认识,未有能彻底了解者也。

学医结果在用药治病。一药下咽,不能取出,用之得宜,起死回生,用之失宜,杀人害命。曾在天津见一医学毕业某君,自己医治家人疾病,一年之内,将自己八口之家,医死六口,着急成疯,可为鉴也。果将原理学明,药性学清,纵有差错,当亦不大,何至杀人害命,至于如此。但学清药性,颇不易易。各家本草注疏,不读则已,一读之下,言人人殊。即如芍药,本是收降胆经主药,兼入肝经。徐灵胎各家则谓芍药入肝经而不及于胆经。叶天士且认为专入肺经。麻黄本是专入肺经卫气之药,性善通降。张隐庵乃谓麻黄专入肝经,肝经以上升为性,麻黄以开降为能,适得其反。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后人如何学法乎?

药品多至一千余品,散漫无有系统,更见难学。神农本草三百余品,以上品、中品、下品为系统。附子回阳要药,占医方最重要地位,列为下品。矾石、干漆罕用之药,列为上品,令人认识先错。此上、中、下之分.不可为药性系统也。李时珍《本草纲目》,灿然大备,而以山药、隰草、水草等等为系统,于研究药性甚觉无味。《神农本草》、《本草纲目》只言某药治某病,于某药何以能治某病的原理,并无一字之说明。吾人要将药性学清,真是无有下手之处,无原理,无系统,奈何奈何!

仲圣《伤寒》、《金匮》,为中医方药祖本。自序云:撰用《胎胪药录》,不言《神农本草》,《胎胪药录》今世不见。《伤寒》、《金匮》所用之药,原理如何,系统如何,后人何从得知?中医原理,出于河图,河图的圆运动,为中医学的原理系统。并非河图的圆运动来解释药性,安能得药性之正义。惟有黄坤载八种之《长沙药解》,就《伤寒》、《金匮》之方,由河图的圆运动,解出药性之原理。首列中土药,次列木气药,次列金气药,次列火气、水气药,再次列其他各药,以为系统。字字有认定,字字有着落。读本书处方篇后,再读《长沙药解》.无不欢欣鼓舞,相庆得升仲景之堂也。由《伤寒》、《金匮》得到药性的根本认识,根本认定之后,再参看各家之说,自能妙于化裁,而又能滴滴归源,此读药性的唯一妙法也。请读《长沙药解》数则,一览便知。

河图,以“一六在下,二七在上,三八居左,四九处右,五十居中”排列成数阵的黑点和白点,蕴藏着无穷的奥秘。

其图为四方形,单数为白点为阳,双数为黑点为阴,黑白点表示了阴阳;

东西南北中四个方位则分别代表五行,即金、木、水、火、土。

四象则按古人座北朝南的方位为正位就是: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此乃风水象形之源也。

洛书,“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居中央”纵、横、斜三条线上的三个数字,其和皆等于15,十分奇妙。

悟道休言天命

修行勿取真经

修行以行制性

悟道以性施行

觉者由心生律

修者以律制心

心生,种种魔生;

心灭,种种魔灭。

有信无证者虽不落恶果

却住因住果住念住心

慎风寒,节饮食,是从吾身上却病法。

寡嗜欲,戒烦恼,是从吾心上却病法。

少思虑以养心气,寡色欲以养肾气,

勿妄动以养骨气,戒嗔怒以养肝气,

薄滋味以养胃气,省言语以养神气,

多读书以养胆气,顺时令以养元气。

忧愁则气结,忿怒则气逆,

恐惧则气陷,拘迫则气郁,急遽则气耗。

行欲徐而稳,立欲定而恭,

坐欲端而正,声欲低而和。

心神欲静,骨力欲动。

胸怀欲开,筋骸欲硬。

脊梁欲直,肠胃欲净。

舌端欲卷,脚跟欲定。

耳目欲清,精魂欲正。

多静坐以收心,寡酒色以清心,去嗜欲以养心。

诵古训以警心,悟至理以明心。

宠辱不惊,肝木自宁。

动静以敬,心火自定。

饮食有节,脾土不泄。

调息寡言,肺金自全。

恬淡寡欲,肾水自足。

道生于安静,德生于卑退。

福生于清俭,命生于和畅。

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

拙字可以寡过,缓字可以免悔,

退字可以远祸,苟字可以养福,静字以可益寿。

毋以妄心戕真心,勿以客气伤元气。

拂意处要遣得过,清苦日要守得过,

非理来要受得过,忿怒时要耐得过,

嗜欲生要忍得过。

言语知节,则愆尤少。

举动知节,则悔吝少。

爱慕知节,则营求少。

欢乐知节,则祸败少。

饮食知节,则疾病少。

人知言语足以彰吾德,而不知慎言语乃所以养吾德。

人知饮食足以益吾身,而不知节饮食乃所以养吾身。

闹时炼心,静时养心,

坐时守心,行时验心,

言时省心,动时制心。

荣枯倚伏,寸田自开惠逆,何须历问塞翁?

修短参差,四体自造彭殇,似难专咎司命!

节欲以驱二竖,修身以屈三彭,

安贫以听五鬼,息机以弭六贼。

衰后罪孽,都是盛时作的。

老来疾病,都是壮年招的。

败德之事非一,而酗酒者德必败。

伤生之事非一,而好色者生必伤。

木有根则荣,根坏则枯。

鱼有水则活,水涸则死。

灯有膏则明,膏尽则灭。

人有真精,保之则寿,戕之则夭。

悟道休言天命

修行勿取真经

修行以行制性

悟道以性施行

觉者由心生律

修者以律制心

心生,种种魔生;

心灭,种种魔灭。

有信无证者虽不落恶果

却住因住果住念住心

慎风寒,节饮食,是从吾身上却病法。

寡嗜欲,戒烦恼,是从吾心上却病法。

少思虑以养心气,寡色欲以养肾气,

勿妄动以养骨气,戒嗔怒以养肝气,

薄滋味以养胃气,省言语以养神气,

多读书以养胆气,顺时令以养元气。

忧愁则气结,忿怒则气逆,

恐惧则气陷,拘迫则气郁,急遽则气耗。

行欲徐而稳,立欲定而恭,

坐欲端而正,声欲低而和。

心神欲静,骨力欲动。

胸怀欲开,筋骸欲硬。

脊梁欲直,肠胃欲净。

舌端欲卷,脚跟欲定。

耳目欲清,精魂欲正。

多静坐以收心,寡酒色以清心,去嗜欲以养心。

诵古训以警心,悟至理以明心。

宠辱不惊,肝木自宁。

动静以敬,心火自定。

饮食有节,脾土不泄。

调息寡言,肺金自全。

恬淡寡欲,肾水自足。

道生于安静,德生于卑退。

福生于清俭,命生于和畅。

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

拙字可以寡过,缓字可以免悔,

退字可以远祸,苟字可以养福,静字以可益寿。

毋以妄心戕真心,勿以客气伤元气。

拂意处要遣得过,清苦日要守得过,

非理来要受得过,忿怒时要耐得过,

嗜欲生要忍得过。

言语知节,则愆尤少。

举动知节,则悔吝少。

爱慕知节,则营求少。

欢乐知节,则祸败少。

饮食知节,则疾病少。

人知言语足以彰吾德,而不知慎言语乃所以养吾德。

人知饮食足以益吾身,而不知节饮食乃所以养吾身。

闹时炼心,静时养心,

坐时守心,行时验心,

言时省心,动时制心。

荣枯倚伏,寸田自开惠逆,何须历问塞翁?

修短参差,四体自造彭殇,似难专咎司命!

节欲以驱二竖,修身以屈三彭,

安贫以听五鬼,息机以弭六贼。

衰后罪孽,都是盛时作的。

老来疾病,都是壮年招的。

败德之事非一,而酗酒者德必败。

伤生之事非一,而好色者生必伤。

木有根则荣,根坏则枯。

鱼有水则活,水涸则死。

灯有膏则明,膏尽则灭。

人有真精,保之则寿,戕之则夭。

2021.6.8                                                   姜尚荣

@姜尚荣 ,写得很好,学习了。至于洛书和河图,可以说《黃帝内经》的医理远远地高于河洛。比如,按奇数为天数。偶数为地数,故天数在上,地数在下。如心//7/2=3.5,最高教,在阳中之阳里占前阳,而肺//9/4~2.2,在阳中之阴中,可占前阳。肾//1/6~0.17,故在阴中之阴中可占前阴;肝//3/8~0.36,故在阴中之阳中,可占前阴,脾//5/10~0.5,故可在前阴前阳中取中。河图洛书,正好心/肺的分数調换而已,仍为前阳前阳。这就是说河洛只能解读五行之前一半,对后阳后阴完全无能为力,所以《黄》並不把河洛看得那么重,连提都沒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