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牧童 | 邻家妇人(童话)
邻家妇人
文 / 老牧童
(安徽合肥)
有一个妇人,自己带着几个孩子在家生活。自从丈夫在外面做了一个小官后,妇人开始有了一种优越感,看不起周边的邻居,总觉得自己家已经高人一等,与几乎所有邻居家的关系都搞得很僵。其实,那妇人自己也出身草根,跟大家没什么区别。
于是,妇人总在自家孩子们面前说邻居们的坏话,每天都说,企图让孩子们相信,只有自己家才是鹤立鸡群,比邻居家要强多了。
比如,今天,夫人说:“你们看,那家的院子里落满了树叶,邋遢死了。”明天,又说:“你们闻一闻啊,这家人家的菜烧糊了,切,连吃的都不会做,还配和我们家住在一起,哼!”邻居家的孩子穿了件新衣服,妇人嘲笑说,“这家人家非年非节,穿什么新衣服,真不会过日子”;邻家孩子那天换了件旧衣服,夫人又会说:“看看,他们家肯定出了什么祸事,这不,把旧衣服都翻出来穿啦!”
妇人眼尖,看见邻居家有人摔倒、生病,鸡被黄鼠狼偷去了,鸭子死了一只等等都要幸灾乐祸地当成新闻讲给自家孩子们听,话里充满讥讽和优越感,还故意把嗓门扯得很大,生怕邻居们听不见。
有一次下大雪,一位邻居家的鸡窝被压塌了,饲养的鸡死伤惨重,于是,就变成了妇人的连续报道和连篇评论,说这家人遭此横祸,一定是做了什么亏心事,又说这家人真是穷酸,连压死的鸡也要吃掉,真是恶心死人了。妇人抓住这件大雪压死鸡的事,带着孩子坐在家门口连报道带评论捎带着讥讽,一连说了许多天。
其实,妇人自己家也不是一帆风顺。不久,妇人家养的几头大肥猪发瘟病全死了,那夫人趁着夜色挖坑把死猪给悄悄埋了,还严厉嘱咐孩子们谁也不许说出去,谁要透露了风声,就要受到严厉惩罚。
其实,夫人心里明白,周边的邻居有许多人家比自己家过得好,有的比自己家富有,有的人家男女主人比自己家人有文化,有出息,有的比自己更会过日子。对这些,心知肚明的妇人羡慕嫉妒恨,又很是不服气,更不想让自家孩子们知道。所以就不断灌输邻居家一塌糊涂,有意培养自身的自信力和优越感。为了防止孩子们知道真相,妇人平常绝对不允许自家孩子私自到邻居家去串门。
有一天,那妇人要出门办事。临行前,妇人严肃告诫孩子们一定要遵守规矩,在家好好呆着,千万不要误跑到那些个既贫穷,又肮脏刁蛮的邻居家去。妇人还吓唬孩子们说,这些人家对别人家的孩子非常凶狠,有时还会放狗咬人,他们家的狗狗都十分凶狠!孩子们睁着惊恐的眼睛,诚惶诚恐地听着,频频点头答应。
可是孩子就是孩子。夫人走后,孩子们开始在门前的草坪上踢球,嘻嘻哈哈,很快就忘记了妇人说的话。不一会儿,一不小心,一个孩子把皮球踢到邻居家院子里去了,院子的墙很高,还非得从大门进去。
没办法,孩子们怀着忐忑的心情,小心翼翼地上前按响了门铃。没想到邻居大妈笑盈盈地开门迎接,她家的大黄狗看见主人对客人十分友好,也停止了吠叫,友好地对孩子们摇起了尾巴。孩子们不但捡回了皮球,还接受邀请,参观了主人家干净、整洁的屋子。主人家的孩子们也很快与他们玩到了一起,并在一张餐桌上享用了美味的水果和糕点。
孩子们睁大眼睛,好奇地四下观察,发现邻居家并不像妈妈平日里说的那样邋遢肮脏,而是既整洁,又雅致,特别是书房里还有许多引人入胜的书籍,有他们家所没有的钢琴、小提琴等。让孩子们意外的是,这家人非常好客,气质高贵而典雅,家庭氛围民主又活跃,与平时妇人所描绘的完全不一样。
以后的日子里,当妇人再在家里大讲邻居家的坏话的时候,孩子们要么用自己亲眼看到事实加以反驳,要么干脆一哄而笑,再也不相信那些个说教。孩子们对比与邻居家的差距,开始对自己家的现状越来越有看法,觉得很多方面应该向邻居家学习:比如家里应该有一个安静的书房,也应该买一架钢琴,特别是不要老是在背后讲人家的坏话等。
孩子们有了第一次邻家做客的良好的体验,就常常不顾妇人的禁令,偷偷地溜到其他邻居家里去玩耍作客,交上了很多的朋友,学到了许多新知识,有了很多从未有过的新体验。妇人经常要隔墙或跑到路上喊很多遍,孩子们才会十分不情愿地回到自己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