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幕僚的不传心法:出馊主意被告发时的两大应对招式!

【出处】《资治通鉴 卷第十三 · 汉纪五》

【原文】灌婴在荥阳,闻魏勃本教齐王举兵,使使召魏勃至,责问之。勃曰:“失火之家,岂暇先言丈人而后救火乎!”因退立,股战而栗,恐不能言者,终无他语。灌将军熟视笑曰:“人谓魏勃勇;妄庸人耳,何能为乎!”乃罢魏勃。

【译文】灌婴驻扎荥阳,闻知魏勃原先教唆齐王举兵,便派人召魏勃来见,加以责问。魏勃回答说:“家中失火的时候,哪有空闲时间先请示长辈而后才救火呢!”随即退立一旁,两腿颤抖不止,吓得说不出话来,直到最后也说不出别的话,为自己辩解。灌将军仔细审视魏勃,笑着说:“人说魏勃武勇,其实不过是个狂妄而平庸的人罢了,能有什么作为呢!”于是赦免魏勃不加追究。

分析魏勃作为齐王的幕僚,其在除诸吕时给齐王出过主意;不过,在除诸吕成功后,却被人告发给齐王出馊主意,让齐王发兵,以下犯上。这件事捅到灌婴那里,灌婴面对此事,于是把魏勃召来加以责问。魏勃在面对此情此景,该如何巧妙化解?案例中,向我们展示了作为高级幕僚的魏勃,在面对诬告时所体现出的高级谋略智慧,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言语上:讲究技巧

魏勃言语上的技巧主要集中在以下四点:

1、立场:强调一致

在魏勃的回答中,其一开始便说“如果家中失火”,“家中”一词便把自己同灌婴的立场表露无遗,意思是向灌婴明说,你我立场是一致的,并不存在立场上的对立。再者,强调“家中”一词也无形中拉进了魏勃同灌婴的心理距离,并无内外人之分,都是一家人。

2、态度:传达恭敬

魏勃是晚辈,灌婴是长辈,“长辈”一词,表明魏勃对灌婴是很恭敬的。灌婴召魏勃来就是要责问他,所以,魏勃如果在态度上不抵触,而显得很恭敬,表明自己并不是不尊重长辈,目中无人,那么无疑会降低对其的责问程度。

3、时间:突出紧急

“如果家中失火,怎么会有时间先向长辈请示然后再救火呢?”,其言外之意是魏勃之所以这么做,是事出有因,事情紧急,一心只急于救火,所以才没有事先向灌婴请示。如果事情不紧急,还是会第一时间先向灌婴请示的,自己并不是不把长辈放在眼里。

4、利益:言明趋同

既然家是共同的家,救火当然是为了拯救这个家,所以二者利益上是趋同的,都是为了拯救这个家;同样的,魏勃让齐王发兵也是为了铲除诸吕,是为了刘氏宗族,最终是为了大汉的江山。灌婴的行为目的也是一样的,所以二者在利益方面并无对立,而是一致的。

第二,行为上:大智若愚

大智若愚,意思是即使你内心是那么想的,但是你行为方面要表现出截然相反。灌婴之所以把魏勃召来加以责问,是因为之前有传言魏勃有勇有谋,加之现在又出现了魏勃教唆齐王发兵这一事件,所以灌婴对魏勃的初步印象就是魏勃这个人有勇有谋,不可不防,说不好以后会是个隐患。基于此,如果魏勃要消除灌婴对自己的印象,那么除了前期言语上的说明,还需要行动上的表示。所以,在魏勃说完话语后,便随即退到一旁站立,两腿不停地颤抖,吓得说不出话,直到最后也说不出为自己辩解的话。在这一系列行为中,魏勃目的很明显,那就是让灌婴从对自己武勇的印象彻底颠覆为自己是个狂妄又平庸的人,用言语和行为来迷惑灌婴,以此来消除自己对灌婴造成的潜在隐患。

综上所述,经过教主的分析,言语和行动上如果能做到位,也是很好迷惑敌人的两把利器。当然了,前提是对有可能造成自己潜在隐患的识别,在确定后再在言语、行动两方面未雨绸缪,在脑中提前布局好。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运用中从容表现,才不会让人觉得是在刻意掩饰!

权谋笔记,帮助你在职场快速成长!

quanmoubiji,bangzhunizaizhichangkuaisuchengzhang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