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京十年的姑娘:在“走不得”与“留不下”之间
文娟姑娘说,之所以直到今天还在纠结要不要离开北京,是因为“想做点什么的梦想还在”,我说,有梦想的人,最值钱;她说,或许,也最不值钱。车子、没房子、没户口...留不下,朋友、事业、梦想...走不得,我想我的经历能代表这部分进京姑娘的状态和心境。
2006年3月份,我带着1000元钱,背着一个书包,拉着一个箱子来到北京。当时抱着一边投简历,一边在北京旅游,如果半个月内找不到工作就打道回府的目的来的。至今,还记得因为2号线地铁坐反了方向,2站地的路坐了一圈,在地铁口等了我半个多小时的大学好友睡眼惺忪的模样。2007年春节在公司年会上饰演贺岁剧女主角,主题是相亲~~我那时的愿望是可以在每个城市待两三年,把可以转的景点都转完后再转移到下一个城市工作加旅游。所以除了最初孤单到在公司的宿舍里对着电视机大哭后,单身的日子还是非常快乐和充实的。除了故宫长城天安门、天坛鸟巢圆明园...这些必去之地之外,骑自行车逛胡同,参观名人故居,走访特色书店,看展览、换闲置、开淘宝店、学画画、学舞蹈,夏天游泳,冬天滑雪...日子也是过的不亦乐乎的。当然,和各种奇葩男相亲也差不多是进京姑娘的必经之路。有把我当富婆傍的,有奇丑无比的,有帅但是只想搞暧昧的……相亲相到绝望!我给自己定了个目标,如果到25岁生日还找不到所谓爱情,就找个差不多的嫁了。柳暗花明,居然在25周岁生日之前相到了老公。于是从一个人折腾变成了两个人折腾,去云南度个蜜月还搞回来一堆丽江披肩回来摆地摊,卖了不到三分之一,剩下的现在还剩着~~起初并没有觉得没有房子、车子、户口是件大事,但是当2013年小家伙出生之后,一切就不同了。原来只有我们两个人,工作在哪里,我们就把房子租哪里,搬家对我们来说也件简单的事。但现在两个人的东西变成了五个人的东西。一个小家伙还得配备两个人力资源——爷爷和奶奶。搬家就变成一件大事了,眼瞅着我的东西从初进京时的一个背包+一个箱子变成了一个满载的厢式货车。而且每换一个地方就要换一批邻居,对上班的我们两个影响不大,但对天天在家和邻居们打交道的公婆和小家伙,就意味着说得来的话的老姐妹和在一起玩耍的小伙伴都得辞别了。等到孩子上幼儿园后,随意搬家就影响更大了,但不是自己的房子,能不能搬家又是房东而不是你自己决定的。孩子出生之后,没车子也不方便,尤其是孩子尚小,哺乳期的时候,每次出行都是一堆东西:衣服、裤子、围嘴、小手绢、婴儿车、玩具、尿不湿...东西多还不算什么,如果正好孩子饿了,饿得哇哇哭,而你这个奶妈又正好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或者公共场合,那真是要多尴尬有多尴尬。如果说房子和车子还只是时间和金钱的问题,那么对于有孩子的北漂一族来说,户口的问题就几乎是个死结。北京户口的家长关注的是学区房,在哪里能给孩子一个高起点,而我们这些外地户口的家长,连孩子是否能在北京上学都是一个问题。北京市规定的“五证”到具体执行层面,被细化为几十个证,每年入学季都能听到有同事或朋友因为孩子无法在北京入学不得不把孩子送回老家做留守儿童或者只好辞职全家搬离北京的消息。无老家可回的家长只能让自己的孩子在河北上学,做“候鸟学生”。随着北京要在2020年把人口控制在2300万目标的制定,入学必将越来越难。即使是克服千难万险办理齐全了证件,孩子得以入学,将来能否在北京参加高考又是一个大问题。如果在北京读完了小学中学的十二年教育,却只能回户口所在地高考,经历过高考的人都能想到落差会有多么大。积分落户政策对我来说也并不利好。首先,学历只是本科;其次,无自有住房;再次,十年社保也被前前公司无故断了一个月,到2016年底才满七年。全算下来,也不过才40几分,在一片70多分里毫无竞争力。我进京十年,老公在北京读大学,已经进京15年。我们在各自热爱的事业中奋斗了十年,已经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也各自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好友。回老家,等于要放弃这一切从头开始。老公从事的传统行业,回老家也许能找到对口的工作。而我的工作是新兴的数字出版,老家是没有这个行业的。最重要的是,想做点什么的梦想还在,如地铁广告语所说的,假如梦想实现了呢。所以,每次坐在办公室前,看着窗外的雾霾,就想离开;但是再看看屋里一起努力的同事和伙伴,又想留下来。这大概就是我们这些北漂纠结在走与留之间的人还留在这里的共同原因。也许,下一个十年我已经不得不离开,或者下一个十年我还纠结在走与留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