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老婆伊
迎 亲
刘述涛
大多数人的这一辈子,都围绕着三件大事展开。结婚、生子、盖房子的循环往复,从父到子,从子到孙,多少人都是这么一路走过来了。
可到了现代,房子却摆到了前面,打乱了人生三大事的顺序。这一下,就像是打乱了自然规律,就像是反了季节的水果蔬菜,怎么吃,都感觉差那么一层味。本来,一个人到什么样的年纪,做什么样的事。结了婚,生了孩子后,才开始考虑树大分杈,崽大分家,建房子分家另过的事。
现在好了,房子摆到了前面,没有房子,就无法结婚。无法结婚,自然也就没有孩子。房子成为了硬性条件,硬生生的阻隔了多少少男少女的爱情。特别是一些农村,更是嫁个女人,像是卖个女儿,不但讲金讲银讲房子,还要求城里要有一套房子,家里要有一套院子。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就眼下的这股妖风,让多少男男女女举步不前,活生生拦了下来,结不了婚。
当然,也有男女宁要爱情宁要自由,不为彩礼所动,窑里先装货,挺着个大肚子回娘家,看你娘家急不急。又或是不办酒,先领证,两个人在外租房子另过。虽然日子苦点,但只要是相爱的人在一起,相信苦也比蜜甜。
要说,一样的米,养出百样人。在老辈人的观念之中,还是借钱娶亲,存钱盖屋。只要是两个孩子真正看对了眼,喜欢上了,基本上也不会有什么大的反对。要点彩礼钱,也最后都会变成为嫁妆。哪家也有男有女,都懂得生活不易,抬抬手就过了。只有那些真正臭死不通,自己活得憋屈,也想他人憋屈的人家,才会真正想着嫁个女儿,就当卖女儿,唯恐彩礼钱要少了。
我现在仍记得,在七十年代,有位女儿问父亲,家里打算要多少彩礼钱。父亲说,要得不多,一天一个波波钱就够了。小伙子一算,哭了。现在,更绝了,一位女儿问父亲要多少彩礼钱,父亲说一天一分钱,第二天二分钱,以后每天多一倍,以此类堆。同样,小伙子也是哭了。
这些自然有笑话的成份在里面,说到彩礼钱,其实就是结婚迎娶的前奏。当一对男女真的互相看对了眼,打算这一辈子走在一起,把每一个日子都过出花来,就会开启结婚的程序,先定事(亲),再下聘,选日子、过礼单,迎娶……一环跟着一环,每一个环节都无比重视,每一个步骤都按照老礼和规矩来。生怕被人说无名肿毒,冇礼冇道。哪怕是孤儿,也会请出本族的大人,或者是干爹干娘去女方家先打招呼,告诉对方,男方姓小人单,有什么做得不周到的地方,敬请原谅。遂川人是最讲老礼的人,只要你交待好了,大人就会说,一家人不说两家话,谁家也有高有低。
到了结婚迎娶的日子,更得注意礼数,迎亲去的人是单数,回来的是双数。好事要成双,不能够露单。迎亲推行车装新娘子的人,一定要找有福气的人,要多子多孙的人。好事好头,不能够是生女儿没儿子的人推新娘子,也不能够是离了婚的人推新娘子,这都是不好的兆头。早就男方家选定好了人。
迎亲中,还有一个最重要的角色,就是挑箩担,带帖子去的那个人。那个人一定是迎过多次的亲,特懂得那一整套的下数。到了女方家的厨房,对着掌厨的大师傅喊声好,作个揖,把扁担头往案板上轻轻一靠,箩担里有鸡有肉有大猪腿,还有一壶酒一大红包,都是为厨房里的师傅们准备的,(也有些地方有大猪头等,女方等着敬菩萨敬神灵和祖宗)大师傅早就准备好了一碗波波子,往迎亲的人手里一递,道上一声“辛苦了”,然后将箩担里的东西一一拣出来。再把女方家早就准备好的回礼的东西一一放进去。
在以前,哪有什么轿车收亲迎嫁,有几辆单车就不错了。否则就是牵着马走着路来迎亲。挑的挑,扛的扛,把女方的家里将女人迎娶回家。
此时,女人的母亲正一边主着事,一边抹眼泪。一想到从小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的女儿,明天就要成为别人家的人了,心里就空落落的生痛,就觉得从此见不到女儿一样,眼泪不由自主的往下直落。女儿本来是开心的,但一看到母亲的眼泪,想着从此有什么委屈都得自己去担,再不能够在父母面前说笑撒娇,也竟不住眼泪哗哗直流。
十二点以前,那是一定要迎娶进男方家门的,否则就会被人认为是“二过亲”,所以,哭得再厉害,到了时辰,也是要让女儿出门。出门之前,女方的人会交待好迎亲的人,拿东西别打抢一样,要轻拿轻放,该有的礼数一样不能少,不该有的也不会多。都讲究个顺顺当当,好事好头,一家好不算好,两家都好,大家都好,才是真的好。
等到迎亲的队伍一进入男家的门,就等于在男家掀起了这场结婚进行曲的高潮。左邻右舍都会跑来看新娘子俏不俏,小孩子却是打来串去的喊“讨老婆伊、讨老婆伊……”
收亲的人先是将自行车停放在大竹匾中,厨师一边杀鸭,让鸭血绕着竹匾走一个圈,然后新娘子被新郎抱进新房,换好衣服,接下来,过火堆,进厨房,切葱切肉。再接下来拜堂,敬天地,敬祖宗,接受老辈人的祝福。
这一系列的结婚仪式,也就意味着一对新人,在接下来的日子,一想到这场轰轰烈烈的结婚仪式,想着父母家人亲朋好友的祝贺,再难,也要将日子过下去,过出几分味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