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春困”、“防春困”,看这一篇就够了!
春天到了,天气逐渐转暖,昼渐长夜渐短导致很多人开始犯困。
俗语有言:“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相信大家对这句话并不陌生。
但春天明明是应该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时候,为什么那么多人总是无精打采、昏昏欲睡呢?
春困其实是换季给人们带来的一种正常生理变化。
冬季时,气温较低,导致人体皮肤中的毛细血管发生收缩,血液更多地流向大脑,此时大脑的供血量比较充足。
春季来临时,气温逐渐转暖,皮肤中的毛细血管逐渐舒张开来,导致血液更多地流向皮肤和四肢,进而导致流向大脑的血液相应减少,脑细胞易供氧不足,最终导致人们容易感到困倦,这便是春困。
春困虽然不是病,但是十分影响我们的正常生活,尤其是对司机、老人、学生、上班族等群体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司机易受春困的影响,导致判断力下降、操作失误等,甚至引发道路交通事故;老人易受春困的影响,导致其生物钟受到干扰,进而影响心脑血管代谢功能;学生易受春困影响,导致上课总是打不起精神,进而影响学习进度;上班族易受春困影响,导致无法集中注意力,抑制大脑皮层的兴奋度,严重影响工作效率。
那么,该如何更好地防止春困、缓解春困呢?
1. 饮食祛湿
中医认为,春天是肝气主导的季节,肝气旺盛,肝胜脾,脾失运化,水湿内停。加上春季阴雨绵绵,外湿易困阻脾阳,引起气血运行不畅,经脉不通,人体易感到疲乏、嗜睡。因此,祛湿才是解除春困的根本之法。山药、薏仁、胡萝卜、地瓜、赤小豆等食物,都是祛湿佳品。
食疗推荐:淮山芡实扁豆排骨汤
食材:淮山、芡实、炒薏米、炒扁豆各15克,北芪12克,白术10克,猪排骨200克。
做法:先用水浸泡淮山;
扁豆、薏米用锅炒至微黄;
猪排骨洗净血污并切块状;
芡实、北芪、白术用清水洗净,将全部用料放进汤煲内;
用中火煲1.5小时,调味即可。
功效:健脾补胃,祛湿抗疲劳。
适合人群:对于脾虚湿重、精神不振者尤宜。
2. 规律作息
《黄帝内经》中写道:“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意思是说:在春天时,人们的起居要有规律。因此,建议春季养成有规律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才能让人体机能得到有效调整,缓解白天的疲劳感。
另外,中午也可以进行十几分钟的午睡,哪怕闭目养神也可以减少困倦感、缓解“春困”。
3. 适当进行户外运动
冬季强调静养,但春季相反,春季养生强调“动则养阳”。运动有利于气血的运行,还可以让四肢的肌肉得以舒展,帮助细胞和组织得到充足的氧气供应,让大脑变得更加清醒,进而缓解“春困”。
建议尽量走到户外进行运动锻炼,不仅可以让身体吸收阳光之气,还可以在春风与花香的沐浴中刺激我们的视觉和嗅觉,也有助于消除“春困”。
推荐运动:慢跑、散步、踢毽子、放风筝等。
4. 防春困“小动作”
①做头皮操
每天早晚坚持进行头部按摩,能够促进脑部血液循环,消除大脑疲劳、困倦。
方法:十指自然弯曲,用指腹从前额发迹开始梳捋,经头顶,一直到脑后,再从前额发迹移向耳侧发迹。梳捋的方向始终是从前向后,注意梳捋的速度要慢。
另外,一定要用指腹进行梳捋,不要用指甲梳捋,以防抓伤头皮。
②起床之后抖被子
早上醒来后,很容易因赖床而睡过头,不妨在醒来后起身穿好衣服,抖一抖被子,整理一下床铺。抖被子时,晃动手臂的动作可以提高心率,还可以唤醒自己睡了一晚的身体。
③瞌睡时,起身倒杯水喝
当学习和工作中感到瞌睡时,常常是身体处在缺水状态所导致的,此时不如起身倒杯水喝,可以解除身体和精神上的困倦感。
5. 按摩和艾灸膏肓穴
经常犯困、打盹,其实也是一种亚健康状态。当我们感到乏力、疲惫的时候,就是身体提醒我们:五脏已经很虚弱了,需要调养休息了。
这时,可以按摩和艾灸膏肓穴,可以帮助缓解疲劳、振奋精神。建议一周3次左右。(查看以上穴位具体信息,直接点击蓝色字喔~)
6. 刮痧
除了以上方法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保健刮痧来调理气血,消除春困。
①用砭石按摩器按照梳头的顺序刮拭头部。其中,要重点刺激头部的百会穴和风池穴。(查看以上穴位具体信息,直接点击蓝色字喔~)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②刮肝胆脊椎对应区域。其中,要重点刮拭背部膀胱经上的肝俞穴、胆俞穴、魂门穴及阳纲穴。(查看以上穴位具体信息,直接点击蓝色字喔~)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③由内而外顺着肋骨走向刮拭右胸胁部肝胆投影区。其中,要重点刮拭期门穴和日月穴。(查看以上穴位具体信息,直接点击蓝色字喔~)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④自上而下刮拭肝经曲泉穴、蠡沟穴、太冲穴,以及胆经阳陵泉穴、光明穴、丘墟穴。(查看以上穴位具体信息,直接点击蓝色字喔~)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最后,小艾再次提醒大家,春困虽然不是一种病症,但是大家一定要多多注意,在换季期间要注意饮食以及生活规律。一定不要让春困影响到工作和学习,给我们的生活造成不必要的麻烦。生活中,别忘了采取以上6个方法,来克服春困带来的烦恼!
点击转发,给身边被春困所影响的朋友支个招~
-------------------------------------------------
↓分享健康,是一种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