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系列162:郑国修渠 建万世之功

点击上方收听音频

接演前文。公元前246年,年仅十三岁的嬴政正式即位,中原各国都派出了使臣前来参加这一次盛况空前的即位大典,这名义上是庆贺,而实际上呢,大多是想来看看未来统治秦国几十年的统治者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在规模浩大的使团当中,有一位特殊的成员,他的名字叫郑国,他来自韩国,同时他是一个水利工程师。

然而,郑国前来秦国,有着一个更加艰巨的使命……

在想方设法见到吕不韦之后,郑国提出了一个建议,那就是秦国虽然是经济和军事实力都是翘楚,但粮食产量相比中原地区那是相对落后的,主要的原因就是雨水稀少。如果能够在秦国境内开凿出一条水渠,则可以把整个秦国的农作物都进行灌溉,如此一来,这粮食的产量也可以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说着,郑国上前一步,向吕不韦展示了一幅水利工程图,这上面呐,详细地标注了水渠的开凿位置和施工方案。

∆ 郑国渠——秦国三大水利工程之一

吕不韦认真地听着郑国的介绍,这脑子里啊,快速地模拟着这条水渠建成后的情形。您要知道,在那个年代,农业增产或者是减产,主要取决于老天爷的脸色。老天爷高兴,那就多下点雨,老天爷要是不高兴,那就是滴雨不下。这好好的庄稼地,因为没有雨水进而颗粒无收,这样的悲剧在秦国已经上演过。如果真像郑国说的那样,挖一条人工的水渠,将国内的几条主要河流连通,那河流之间的广大地区,都可以获得足够的水源,即便是干旱之年,那对农业收成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想到这儿,吕不韦即刻上奏秦王,任命郑国为工程主管,并下令招募工人,择吉日开工挖渠。

根据史料的记载,郑国挖的这条渠,是从仲山引泾水向西,利用西北微高、东南略低的地势,沿北山南麓引水向东伸展,注入北洛水,全长三百多里,灌溉的土地可达四万余顷,这每亩产量都能得到一钟,这一钟啊,也就是六石四斗,如此规模的人工渠要是完成了,那对秦国而言绝对是造福万世的工程。

∆ 都江堰——秦国三大水利工程之一

然而就在工程全面铺开,进行了将近一年之后,吕不韦突然发现有些不对劲,这相对当时的生产力而言,这项工程那实在是太大了,就算把秦国所有的人力物力都投入进去,那至少也得三五年才能完成。而要想水渠完全发挥灌溉作用,那还需要继续建设大大小小的分渠,这时间算下来又得三五年。

也就是说,秦国只要去修这条水渠,至少五年之内,他肯定没有能力发挥一场大规模的对外战争。如此一来,这其他诸侯国,就可以得到喘息之机了。

很显然,这是韩国人的阴谋。在发现这个阴谋之后,吕不韦是恼羞成怒,他命人把郑国抓起来,准备以间谍之罪处以极刑。

而郑国呢,只是极力地辩解道:“大人,的确,韩王虽然是害怕秦国进攻韩国,才想出了这个法子。可是,这项工程本身并没有任何的问题啊。这一旦水渠修好,那秦国的后世的子孙都可以获益啊,大人。小人的确为韩国延续了残喘之年,可是,小人为秦国也建了万世之功啊,大人。孰轻孰重,您难道分不清吗?”

∆ 灵渠——秦国三大水利工程之一

就在这个时候,一直在一旁沉默不语的嬴政,突然开口说话了:“仲父,此人不能杀,这水渠一定要修!”

听到嬴政开口,吕不韦赶忙转身鞠躬施礼:“既然大王您都开口了,那这渠就一定要修下去。”

说完,吕不韦悄悄抬头看了一眼嬴政,这一看竟把吕不韦吓了一跳,眼前这个十几岁的孩子俨然是君临天下的王者风范。

—— 明天再见  ——

∇ 点击下方标题

吕不韦封侯拜相

吕氏春秋 一字千金

嫪毐入后宫 解仲父之困

主讲:孔祥善

编辑:孔祥善  王元龙

配音:兰馨

剪辑排版:呙晓川  设计:刘晟瑞

【闻古知新说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