疖 病

疖病是指多个疖在一定部位或散在身体各处反复发作的疾患,其特点是此愈彼起,日
久不愈,治疗往往不能控制其复发。四季均可发生,老幼皆可罹患,任何部位均可生,但
以颈后、腋窝、臀部发病者居多.本病西医亦称疖病,古医籍无本病病名记载.
  (病因病机工
  本病多由内郁湿火,外感风邪,蕴阻于肌肤所致。亦有因患消渴、习惯性便秘等慢
性疾病,阴虚内热,或脾虚便溏者,易于染毒而成。
    (辨病)
    1  临床表现  在一定的部位,如臀、项、背、腋下等处,或全身各部散发数个至数
十个疖肿,反复发作,此愈彼发,经年不愈,或间隔周余、月余再发,可伴有大便干结,
小溲黄赤等全身症状。
    2  诊断要点
    2.1  好发于青壮年,或抵抗力差,营养不良的小儿,或消渴患者。
    2.2  或局限于一处,或散发全身,少则几个,多则数十个,多发于颈、背、臀部。
    2。3  疖肿此起彼伏,或间隔旬月余又复发,缠绵难愈。
    3  鉴别诊断
    3。1  暑疖  常与红痱同时存在,多发于夏秋季节,患者以小儿、新产妇居多。
    3。2  有头疽  形如粟粒,顶有脓头,红肿热痛,与本病初起有相同之处,但根盘较
大,范围在3-4寸左右,疮顶有多个脓头,早期即有明显症状。
    3.3  囊肿性粉刺  初为坚实丘疹,可挤出白色粉样物质,反复挤压形成大小不等的
结节。
    3。4  沥青皮炎  有接触沥青和日光史,夏秋季节发病严重,以暴露部位多见,皮损
以丘疹或黑头粉刺样损害为主,或有硬结,脓疱。
  (辨证]
  1  湿火风邪证  虽散发于全身各处,但多发于顶后、胸腹以上部位,尤多好发于四
肢,以上肢为多见.疖呈现有头或无头,高肿焮红,根盘收束,护场宣浮,成脓较速,脓
出黄稠,可伴有恶寒,发热大便干结、小便黄赤等全身症状。苔薄黄,脉数。
    2  阴虚内热证  散发于全身各处,疖肿较大,易转变为有头疽,常有口渴唇燥,舌
红苔薄,脉细数等。
    (治疗)
    1  内治法
    1.1  辨证论治
    1.1.1  湿火风邪证  宜祛风清热利湿。选用防风通圣散加减。
    l。l。2  阴虚内热证  宜养阴清热。选用防风通圣散加生地、玄参、天冬、麦冬。
    加减法:脾虚便溏者,加黄芪、党参、白术、淮山药;如有消渴病或肾病等患者,应
针对原发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
    1.2  成药验方  .
    1.2.1  三黄丸,每日9g,分2次服。

I。2。2  清解片,每次5片,每日2次吞服。
    1.2.3  六应丸或六神丸,每次工0粒,每日3次。婴幼儿减量。
    l。2.4  双黄连粉剂1.2一1.8g,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
    .1.2.5  蒲公英30g,大青叶30g,车前子15g,生甘草3g.水煎服。
    2  外治法  用千捶膏外贴,或三黄洗剂外搽。
    3  针刺  主穴:在督脉经上,第6胸椎棘突处。
    针法:令病人端坐,抱肘低头,在穴处0.Icm圆针沿皮下进针,深至4。5—6cm,留
针20分钟。
    配穴:后合谷穴(在第一、二掌骨连线之缘)。
    针法:用毫针快速进针,得气后将针退至皮下,然后将针倾斜呈15度,沿第二掌骨
前缘约达指掌关节处,得气后留针10—15分钟。
  疗程:每周2—3次,2—3周为工疗程。
  (预防与护理)
  1  忌辛辣、油腻食物,少食甜腻饮食。    ’
  2  经常保持局部皮肤清洁,患者的头部宜理发,背臀部宜勤洗澡,勤换衣,裤宜宽
大,不宜穿合成纤维内衣。病灶周围用75%酒精搽擦。
  3  外用药尽量少用油膏类药物敷贴。
  4保持大便通畅。
  (古籍选粹]
  《外科正宗.蟮拱头第一百六》  蟮拱头,俗名犹猪是也。患小而禀受悠远,皆父精
母血蓄毒而成。生后受毒者,只发一次,其患肿高,破之又肿,皆禀受时原有衣膜相裹,
毒虽出而膜未除,故愈又发。肿甚脓热者,以针刺破,以三品一条枪插入孔内,化尽内
膜自愈。又有肿而不收口者,此必风袭患口,则败铜散搽之,兼戒口味自愈。
  《证治准绳.疡医.卷之三.发际疮》  《鬼遗》云:左右发际,起如粟米头,白肉
赤热痛,如锥刺,此疾妇人患多,丈夫患少,始因风湿上攻发际,亦宜出脓无伤。或问
发际生疮何如?曰:此名发际疮也,状如芡实,漫肿寒热,或痛、或痒者,发际疽也。此
由风热上壅所致。宜服防风通圣散、紫金丹、夺命丹汗之。
  <<外科证治全书.后阴证治.坐板疮>>  生臀股之间,形如黍豆,或如风癣,色红作
痒,破流黄水,浸淫微痛,甚则掀痛,延及谷道。由溽暑坐日晒几凳,暑湿凝滞肌腠所
致。初用芫花、川椒、黄柏煎汤即消,如毒盛痒痛仍不止者,用朱砂、雄黄末各一钱,轻
粉、枯矾、黄柏各五分,共为末,敷之愈。如湿肿流水者,用五美散敷渗。
  《外科证治全书。发无定处证。疖》  湿热怫郁,先见红晕,次发肿痛,患不满寸,名
曰疖毒,解暑汤主之。初起以发面一块调稀贴疖上,中留一孔即消。或以点毒丹点之亦
消。如溃脓作痛者,贴洞天膏。
  (现代研究]
  1  发病学研究  疖与疖病的病原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与白色葡萄球菌,为致病菌
侵入毛囊深部和毛囊周围的急性化脓性感染。皮肤不洁、高温、潮湿多汗及局部皮肤擦
伤等为发病诱因。身体抵抗力降低、体弱、贫血、糖尿病、长期应用皮质激素及免疫抑
制剂等容易并发。蝼蛄疖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或表皮白色葡萄球菌感染后,机体对自身

破坏组织的一种特异性免疫反应,系多数聚集的毛囊炎及毛囊炎在深部融合,相互贯通
形成的脓肿,即脓肿性穿掘性头部毛囊周围炎。该病常与聚合性痤疮、化脓性汗腺炎同
时发病,而被称毛囊性闭锁性三联征。
    2  实验研究  周聪和等应用木芙蓉花叶、南天仙子、连钱草按8;3,1比例,混合
研末,过100目筛,以开水调制成香蓉散,经体外抑菌试验与抗炎试验发现本品具有抑
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的作用,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减少炎症渗出,抑制
肉芽组织增生,增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等作用.周永慧等将枳实生药打碎后,
用醋酸乙酯反复回流提取数次,合并滤液,回收溶剂后之浸膏,即为乙酸乙酯提取物,用
医用凡士林按工:3的比例调匀,制成软膏剂,定名枳酮膏,经化学成分预试,主要含黄
酮类化合物,对疮疖有显著疗效。
    3  临床研究
    3.1  辨证施治  马绍尧将疖病分为三型:①湿热风邪相搏型:多发于项后、背、臀
等处,常在原发病灶附近,多个疖肿,延续发生,缠绵不休,如星罗棋布,或几十个散
在全身。常伴有大便干结,小溲黄赤,舌苔薄黄腻,脉弦滑数。治拟祛风清热利湿,拟
防风通圣丸、三黄丸加减。②阴虚内热火毒型:多有慢性病而继发者,散发全身各处,常
无固定部位,疖肿较大,易于成痈,或发展成有头疽。常伴有发热、头痛、口渴、咽干、
唇燥,苔薄舌红,脉细数。治拟益气养阴、清热解毒,拟增液汤合仙方活命饮或六味地
黄汤加减。⑧沥青皮炎染毒型:多发生在暴露部位,有时疖肿融合成块,或呈囊形肿块,
触之坚硬,压痛明显,较难成脓。常伴有发热、纳呆、便秘、溲赤,舌质红,苔黄腻,脉
滑数。治宜清热解毒软坚,拟黄连解毒汤合银花甘草汤加减。1个月为1疗程。治疗33
例,用药工一3个疗程,结果痊愈25例,有效5’例,无效3例,无效的3例均患有糖
尿病。
    3.2  单方验方  周玉朱用益肾攻毒汤治疗疖病95例,基本方:熟地黄、山茱萸、淮
山药、肉苁蓉各5"~30g,土鳖虫、炙水蛭、炙全蝎各0.5~lOg。肾阳虚,加桂枝2~lOg,
补骨脂5~30g,制蜈蚣1—4条,僵蚕3~30g;肾阴虚,加桑椹子、玄参各3~30g,干
地龙5-30g,壁虎1-3条;气虚,加炙黄芪、党参各5~30g。发于头面或上肢,加防
风、蔓荆子各5"-30g;发于腰部或下肢,加杜仲、川牛膝各5~15g;走窜不定,加穿山
甲、威灵仙各3~30g;发于夏秋,加寒水石、生薏苡仁各3-25g。40~60日为1疗程。
治疗6个月后,治愈51例,显效35例,无效9例。
    3.3  外治方剂  蔡文墨等用天仙消肿膏治疗疖肿476例,药用天仙子50g,藤黄、浙
贝母、蚤休各lOg,赤芍15g,乳香、没药各6g,共研细末,加入研细冰片3g,调匀备
用。取适量药粉,加蒸馏水调成糊状,摊于纱布上,面积大于疖肿,厚约1~2cm,贴敷
患处,并用大黄、黄芩各30g,黄柏15g,黄连5g,加水煎成脓缩液,用纱布吸附药液,
盖于本品上,每日数次,保持湿润。结果痊愈465例,无效11例。
    (述评]
    疖可分为暑疖、蝼蛄疖、发际疮、坐板疮、疖病等,暑疖是最常见的类型。为暑湿
热毒蕴蒸肌肤所致。暑疖易治,疖病难治。故现代研究多以疖病为重点,中医治则上强
调补虚托毒与解埠祛瘀,这与现代研究从免疫学角度来认识其病因病理是一致的,可供
临床参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