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种业翻身仗怎么打?国家15年计划来了

三农快评

这些年,大家伙都有一个疑问,那就是我国的种猪似乎都是进口的,感觉地方猪都快灭绝了。大家的感觉对不对呢?在今天(4月28日)举行的农业农村部新闻发布会上,一项事关全国人民肉类消费的畜禽遗传改良计划正式实施,这里面有大家关心的生猪生产和消费的问题。

现在,大家吃猪肉已经由短缺时期的脂肪型逐渐过渡到瘦肉型。世界上瘦肉型品种有三个:杜洛克猪、长白猪和大白猪,由于吃得少、长得快、瘦肉率高,成为全球生猪养殖的当家品种。从全球来看,根据本国市场需求对“杜长大”进行本土化选育,是国际通行的做法。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引进这几个品种以来,也实施了本土化的系统选育,从而保障了我国接近90%的生猪市场的种源供给。虽然我们进步很快,但规范的系统选育历史积淀不足,比国外晚了近50年。因此,适当引种有利于国内生猪种业加快追赶,如果不引种会影响我国生猪的发展效率,不利于加快缩短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我国现有地方猪种83个,品质好、风味佳,但由于吃得多、长得慢、瘦肉率低,无法满足消费需求和现代化的生产方式,导致养殖规模不断萎缩,资源群体缩减。这些年来,我国建设了62个国家级地方猪保种场和保护区,开展了猪遗传材料采集保存,实现了应保则保。同时,以用促保,利用地方猪种培育了30个新品种和配套系,一批黑猪品牌加快进入市场,逐步满足了人们对优质特色猪肉的需求。

今天发布的《全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2021-2035年)》,专门提出了推进生猪遗传改良的计划。计划提出要实施大规模的主导品种联合育种,尽快实现生产性能比肩国际先进水平,加强优质种源供给。同时,要启动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摸清家底,加大对地方品种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培育以风味独特、肉质鲜美为主兼顾生长速度的特色猪种。

这个计划的重点是解决畜禽种业“好不好”“强不强”的问题,力争用10-15年的时间,自主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突破性品种,确保畜禽核心种源自主可控。除了生猪以外,还有奶牛、肉牛、羊、马、驴等家畜品种,蛋鸡、肉鸡、水禽等家禽品种,以及蜜蜂、蚕等,通过品种性能和品质的双突破,满足人民群众对“有肉吃、吃好肉、还要吃得多样”的需求。

三农快评——从三农角度看问题

聚焦“三农”领域大事、要事、急事、难事,权威跟踪“三农”领域热点、焦点、难点、重点话题,独家解析“三农”新闻事件,认真寻找新闻第二落点,用有速度的关注、有高度的站位、有态度的表达、有温度的关爱、有深度的见解回应社会关切。

作者丨中国三农发布评论员
编辑 | 康轩山
主编 | 蒋琳   监审 | 钟倩
本文内容系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