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物运动”,打开你“发现美”的眼睛!
“我们活着只为了去发现美,其他一切都是等待的种种形式。”——“艺术天才纪伯伦曾在将近一个世纪之前这样说。
100多年以来,“发现美”成为我们内心最大的渴望,不论曾经生活贫瘠,还是如今逐步迈入中产,尤其是现在,人们都在攀爬马斯洛需求金字塔的顶端,追求自我实现的高峰体验。
于是,“我”开始成为社会的主流,个性、装逼、自我、与众不同……都成了“我”时代的新特征。
从形而上到形而下,今年这个夏天618电商很火,犀利姐所在的各大微信群都在忙着下单水果、牛奶、超市用品……但是,能感受的是:牛奶通常是进口牛奶,口红一定不是国产,洗发水都要日本进口……一二线城市,对海外商品情有独钟。
整个消费层级,基本可以分两层:
一层是生活必需品,刚需,比如超市里的各种替代品;
一层是生活中非必需品,为美而存在,比如女人永远缺的一条裙子、一个包、一双鞋子、一只口红……这些点像机器猫口袋里的新玩意儿,总会给生活一点惊喜,让人赏心悦目。
而一层和二层消费层级的变化和最大拐点是:中产崛起。
中国的中产阶级,是个炙手可热的“物种”,跟“90后”这个物种的热度不相上下。不管是麦肯锡、瑞信等这样的机构,还是马云等大佬们的演讲中,“中产”关系的不仅是生意,还有社会结构、需求层级的变化。
麦肯锡说,到2020年中国中产规模要达到2.75亿;马云说,在2025年之前,中国的中产规模预计在5亿……
“中产”意味着什么?“我”时代的来临!
值得期待的是,这种变化正在一步步从中国的一线城市蔓延渗透到二三线城市,让我们举两个栗子——
栗子一:犀利哥在重庆有个女性朋友,是海淘大户,以前化妆品最爱日系的资生堂、CPB,包包最爱coach、MK,单件消费低于3000元。去年跳槽之后,就变“傲娇”了,直接进入“万元”包包行列,从去年LV最火的邮差包,到最近在洋码头委托意大利买手购买了一款CELINE的鲶鱼包,售价12800……
对此,呆在一线城市的犀利哥只能偷偷哆嗦两下,捂住自己的钱包。
栗子二:犀利哥在武汉还有个男性朋友,生活常态是:吃着日本刺身、喝着法国红酒、搭配特色热干面。
这哥们儿喝的红酒从来不在国内买,犀利哥评价他说是:装逼。他自己解析为:生活讲究。他对Prada和Burberry有好感,因为logo低调;海淘各种打底T恤,从Amani、CK、Burberry、Levi’s,到潮牌supreme。最近迷恋日本潮牌福神evisu,陈冠希余文乐都是死忠粉。
当然这些,犀利哥只能自叹不如,自己生活了无生趣。
不能再举栗子了……犀利哥受不了,不过他喜欢的奢侈品,据犀利姐观察,也都是Burberry和BV,毕竟在时尚江湖走过几遭。
一个明显的趋势是:
中国人对生活品质的要求正越来越高,对审美、喜好和品质的追求开始超越生活必需品,尤其在二三线城市。这一变化,也将继续发酵,甚至走向常态。
回到当下,6月,电商促销“火拼”,从京东、天猫、到网易、唯品会,从来没有如此热闹。天猫甚至把数十个国际品牌的CEO召唤到杭州,来了一场“闭门会议”, 洋码头则从上半年3月份就发起了洋物运动,并参与618的这场电商狂欢。
价格竞争继续,物流服务竞争成为“先锋”,国际化是趋势之一。
电商价格和物流的竞争,今年更多集中在超市和同城配送的产品和服务,是生活必需品。而电商国际化和跨境的赛跑,是关乎审美、新奇特的特征。
奶粉、尿布、面膜……海淘只买这些标品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符合自我个性、兴趣喜好的好东西,尤其是各种大牌新款秀款、小众设计师品牌、甚至各地新奇特商品,这些“我”时代对美的发现,已经成为新一轮的消费热点。
“海外消费浪潮已经势不可挡,人们的生活品质也随之不断升级,同时通过这扇认识世界的窗口,国人的消费需求也在向更加多元化、个性化方向转变。”洋码头把它的“洋物运动”核心定位在“CHANGE(改变)”,中国人的心智正在发生变化。
马斯洛说:
创造美和欣赏美,是自我实现的一个重要目标,审美需要源于人的内在冲动,审美活动因而成为自我实现的需要满足的必要途径。……高峰体验,是审美活动的最高境界,它可以通过审美活动以外的知觉印象的寻求获得,只要是能获得丰富多彩的知觉印象的活动,都可能带来高峰体验,如爱的体验、神秘的体验、创造的体验等。
洋码头618洋物运动之“旧物免费换洋物”武汉站现场
正在发生的电商“洋物运动”,某种意义上,也许就是这样一场审美活动。洋码头也希望能够将“美的价值”分享出去,所以在昨天的“换物”现场,武汉、南京、广州、成都四个城市同时开启,平均订单量是日常的20倍。一个唤醒童年的扭蛋机,给用户带来了价值2万元的LV手提包。或许,这就是送人玫瑰手留香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