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品鉴方法讲义】

文/车云侠

本人根据自己近四十年的文学习作和近几年的古诗词学习、写作心得,又参考吸纳了有关文章的一些内容草成此篇,分享给广大诗友,以期对大家今后的古诗词学习创作有所帮助,谢谢赏读!

在我们诗友的相互学习中,能否公正客观的去把握和理解他人的作品,和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是密不可分的,虽然我们都在学习阶段,但是我们所掌握的知识点,能不能够有效的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都是需要通过交流和解读来验证的。

诗词的品鉴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对学习过程的检验与温习,在学习中,应该提倡我们文学群能够建立起一个和平、有效、积极的文学 交流平台,从这方面说,对作品的分析探讨必不可少。

欣赏和​品鉴没有具体的死的步骤,说你必须得先从哪些地方说起,这个随我们任性发挥吧。下面我从以下十七个方面展开话题。

在展开正式话题之前,先谈一谈有关汉诗的题外话。

1、最短的格律诗。

(1)汉俳

这是由《日俳》演化而来。《汉俳》有两种体:

A、353体,11个字

×××

×××××

×××

B、575体,17个字

×××××

×××××××

×××××

这两种形式都有四种格律。

这四种格律体的《汉俳诗》是有平仄和韵的要求的,后期《汉俳诗》也有所变化,因为《汉俳诗》字数少,很难完整地表达作者的全部情感,因此,后来又出现了《汉俳》组诗。在律《汉俳》出现之前,还有一种古风体的《汉俳诗》,又叫做自由体《汉俳诗》,这种自由体的汉俳诗,没有严格的平仄要求,韵脚也可以平仄韵脚混用,到目前为止,仍有人写这种自由体着汉俳,我本人也时常写这种自由体的《汉俳诗》。《汉俳诗》的格律要求在网络上可以找到,在这就不详细说了。

(2)绝体

就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五绝》和《七绝》。

《五绝》20个字,《七绝》28个字。同样每一种《绝》也都有四种格律。

关于《绝》的四种格式大家都很熟悉了,这里我就不一一赘述了。

今天的内容是主要以律诗为主进行品鉴。其他体裁自己适当把握增减。

当然这些都是大家在品鉴作品中必须得掌握的。希望大家在品鉴过程中,尽量做到使用通用语言进行评述,无论是从学术性和专业性上考虑,都需要我们牢记一些经常会用到的诗词知识,无论是引用古人鉴诗经典,还是必须掌握的诗词定义,都需要高度的准确性和丰富的知识性,这对于你的品鉴功力都是一种考验。

​当然了,品鉴最重要的其实是你对别人作品的理解和把握,个人见解说出来看似简单,往往是一个人学术水平和其他的知识积累导致的结果,所以平时的学习是不必可少的。

再有一个,如果死气沉沉的去品鉴,也难免有失趣味性,把人品评睡着了也不好,还要适当添加一点点佐料,活力语言成份,适当调节学习氛围,当然最关键的还是要稳、准,别具慧眼能够洞见别人不能洞见的优缺点,则需要我们平时多用心练就了。

下面转入正题,看到一首诗,尽量一项一项的来,不求你们全部都做到,即使做不到全部掌握,核心关键的几点还是要注意的:

一、格式不可错

题目格式 《七律》 题目 、《五律》 题目、《七绝》 题目。《》一 定要用上,你品阅的时候要看看他写的对吗 ?这一点其实许多诗友都没注意过。比较容易忽略的问题。另外,需说明一点,写古体诗词我们提倡用《平水韵》和《词林正韵》,(用《平水韵》和《词林正韵》的诗词不用标明,是诗界默认的),当然也不排斥用《中华新韵》,但是必须在诗词的题目处标明(请切记),不提倡用中华通韵(多数媒体拒收中华通韵作品)。

二、格律检索

我们看一首诗,如果是格律诗,那么首先还是要看他的格律是否正确,但是格 律是个死的东西,替对粘,三平、三仄、孤平、拗救这些是品鉴作品的最基项目,我相信群里的诗友在写诗方面应该都是熟手了,我就不再一一强调了。

但是有一点必须强调,那就是关于拗救,如果别人使用了拗救和特殊句式:平平仄平仄,那么我们是一定要注意,随随便便就判断人家出轨那可就现眼了,这说明你对近体诗的格律掌握不牢,因为首先我说的这些对于写好一首诗来说,那是最最基本的要求,如果我们过不了格律这一关,那就不要硬碰硬去点评人家的格律,可以从其他方面来品评。当然格律这个东西毕竟可以依靠检测工具识别,所以我时常不会刻意注意他的格律,偷个小懒绕过去直接评鉴其他方面。

关于拗救本人有自己的观点,有拗救句子的诗自古以来一直就有,其中不乏有些名人写的带有拗句佳作,但是总体来说,并不被诗界所推崇提倡鼓励,原因很简单,第一、能够熟练掌握诗词较深知识的人只是少数。这种诗不易记忆传播,也很难成为流行;第二、凡是用拗句写作的诗的作者,本可以避开拗句,但是为什么不避开呢?我认为多数原因是作者本人掌握的是词汇量有限,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字词,而采取的不得已的做法。所以我一直不看好有拗句的诗,所以本人也从不写代有拗句的诗,我觉得这会对阅读者增加阅读和理解诗意的难度。

另外一个需要注意的是,古今韵都不合才叫出律,判断时尽量分辨清楚作者使用的是平水韵还是中华新韵,这样我们才有依据来判断他是否出律。

三、韵部问题

1.韵字入诗检索

韵字入诗包括平声同韵字入诗和仄声同韵字入诗,在一句诗中,除去韵脚之外,平声同韵字不入诗可以避免挤韵现象发生,在一首诗中,仄声同韵字不入诗,可以规避撞韵的情况发生。

韵字入诗对于韵律的影响完全靠口感来决定,读起来感觉不和谐,基本上就是出现了挤韵、撞韵等情况或者拗口字或者生僻词。韵字不入诗就是韵部上的字不允许在诗中其他地方出现,我们要求韵字不入诗就可以很好的避免上述毛病。

但是这个要求不绝对,一个是韵字使用了叠词除外,比如空空是叠词空字入韵。二一个是刻意重字的情况例外,比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阳和阳,刻意重字,不算挤韵。还有就是连绵词入韵,双声叠韵,也不算是挤韵。再一个是借对或者是刻意重音的情况,就是句中使用了刻意重复的音同字不同的韵字,也不算挤韵,而是一种写作技巧。

2.另外还要注意,韵部使用是否有邻韵、换韵、凑韵、连韵、险韵、僻韵等用韵不恰当等问题。

在这里,诗友们比较常见的毛病是凑韵和连韵,凑韵就是为了押韵,所使用的韵字过于生僻,或者所使用的韵字和诗句要表达的意思关联性不大或者读起来感觉别扭,这就是凑韵,押韵是为了意境和音律的和谐美,是情急找不到出路从韵表里拈来的,虽然有韵,却于诗意无补,是假韵,不但不增色,反而失色。

3.韵字问题检索

四个韵字不能都是一种词类。要有名词、动词或形容词。押韵尽量不要押同义的韵字。比如说香,芳,意思差不多,新韵十四故的“孤”“独”,意思也一样,也最好不要同时入韵。另外韵字不可都是阴平或者都是阳平,选韵的时候,别选窄韵(就是韵字非常少的韵部),比如:险韵僻韵,七绝还可以 ,七律就不行了。诗词的艺术 ,要求不对称就是要有变化,要跌宕起伏。

四、看对仗有没有合掌?

合掌有意境合掌和结构合掌两种:

1.意境合掌

对仗,不允许上下句是一个意思,这种情况叫合掌,也就是意境合掌,对于意境合掌来说,无论是对联、绝句、或者律诗,都是不允许的,是诗词的大忌。如果掌握不好合掌,最好不要用近义词相对,或者尽量拉开视野,抽象名词和具像名词要掌握一些,还有就是注意虚实相对,上联如果写景,下联最好抒情,借上联的景来抒下联的情,这样对仗的时候选择性就大。

合掌往往是因为我们的知识面太过狭窄造成的,所以多读古人作品,多积累词汇可以很好的避免合掌。尤其是杜甫的作品,视野非常开阔,可以从中很好的借鉴。再有一个,在判断合掌的时候,我们往往只看对仗的上下两联,但是其他地方就不看了吗?不是的,其他地方,比如律诗,一共八句,我们也要避免其他地方的意思重复,我们可以把一首诗的八句进行比较,看看他们哪几个用词或者哪几句用意是一样的,然后摘出来进行重点判断,这样也可以很好的避免意重的现象发生。

对仗避免合掌可以使用虚实相交,视觉听觉转换,收放结合的方法,这样可以很好的避免合掌。这些我们在日常互相交流中都谈及,应该都知道。

2.结构合掌

一般是强调在律诗的中间两联,他们的节奏点不能一样,例如:颔联节奏点是2/2/1/2,那么颈联就采用2/2/2/1,需要错开这个格式,我们知道,格律诗有三美,节奏美,韵律美,音韵美。这个句式结构的美化 ,对于节奏和韵律的变化都是有影响。

五、看他的承转句中名词的位置是否恰当?

在避免结构合掌的同时,律诗承句转句中名词的位置也要注意:在一句中,如果有两个名词的话,要尽量把他们分开放。总之, 别把名词安排得太近。七律虽然没这个规矩,但是名词也不可过多、过近,缺乏变化是很不好的。所以大家要注意。再有就是五言诗本身容量就不大,许多内容施展不开,尽量少用叠词和词组,因为叠词比较占用篇幅,那余下的空间势必会很狭窄,可发挥余地小,另外句式也显得单调,我们看许多五律作品,几乎很少见连续使用叠词, 就是这个原因。

六、重字检索:

有无重字以及隐形重字?

重字我们都知道,抛除刻意重字和叠词外,基本上近体诗对于重字的要求也是很严格的,刻意重字我们都知道: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个大家都知道吧。我就不细讲了,下面说说隐形重字,隐形重字其实和我上面合掌里面说的有点类似。

1.名词隐形重字:

《五律》 梅

傲雪迎风笑,寒梅对日香。

婀娜随皓月,妩媚映丹阳。

宦海沉浮久,人生起落尝。

何时逐骏马,送我到家乡?

谁傲雪迎风?自然是代指寒梅,所以下句再说寒梅就显得重复多余了,其中,寒梅对日香了,再说妩媚映丹阳,意思岂不是重复了,阳,日,这里是名词重复。我们再看,傲雪,迎风,对日,随月,映阳。你说他对着风雪严寒,又对着日月星辰,叙述的有点啰嗦,也有点简单。不单单是他,万物也都是如此,过多的同类别意象重复,导致这种描写不见特点。这首诗看到颔联就得停止, 因为颈联尾联俨然已经精神分裂了,苹果树上接李子,下半部分咱们就不说了 。这就是名词隐形重字。

2.同时使用过多的代名词:

再看下一个:

例题:若耶溪

寒梅

幽情无可寄,独绝小南枝。

疏影横窗瘦,琼苞醉玉姿。

堪怜娇嫩蕊,尤笑雪霜池。

淡月罗浮梦,清香慰我思。

这首诗里,其中,琼苞,玉姿,嫩蕊,这三个词组都是代指梅花的,当然小南枝,罗浮梦也是代指梅的。与其用各种代名词写梅花,倒不如抓住梅花的一 些特质进行描写,这样效果比较动人,试想,你把梅花说成琼苞,说成玉姿,说成嫩蕊,有什么特别意义吗?说来说去还是它,仅仅注重梅花的外形描写是不够的,也是呆板的,要注意虚写,抓住它的特质来写。

比如古人写它傲雪、 高洁、脱俗、不同流合污的隐士情怀,这些都比我们直接描写外形姿态要好的多。这是我们在写作中需要注意的,许多诗友为了不犯题,往往使用过多的代名词来代指描写一种物象。

3.名、动、形容词隐形重字。

清风客

凄凉侵瘦骨,遍地断枝多。

折且风中笑,立当雪上娑。

寒随萧瑟浸,苦取偻身磨。

待到春来日,欣然又绽荷。

其中凄凉、萧瑟、为形容词犯复,侵,浸,为动词重复。偻身和瘦骨,断 枝,名词犯重。遍地即为多,那么再用多字,是否多了呢?

4.再有一个就是使用同义连用词的并列词组:

比如:庭院,温柔,孤独,空阔等等,这类词组最好不要在五言诗有限的篇幅中使用,因为我们知道,庭和院,孤和独,空和阔,他们的意思是一样的,用一 个就可以了,两个都用,占用篇幅不说,也容易限定句式结构,不利于我们组织立意,浪费资源。还有一个是五律对于词组的运用要求也是很严的,基本上拒绝使用词组,因为词组的定义已经固定,词组不能拆开,单独不成立,且不符合我们作诗对于原创性的要求。

七、入声字的要求:

五律 入声字不可多于 4个,最多五个

七律 入声字不可多于 5个,最多六个

七绝 入声字不可多于 3个,最多四个

入声字尽量避免在音节处,最多一两个在音节处,音节处就是节奏停顿的地方 。

八、首字平仄比例

正常比例是:4:4或者5:3。比如五律,共八句,每一句的第一个字的平仄是什么,分别写出来,看他们的平仄比例不要超出上面的范围。首字平仄比例,是指把一首律诗的八句的第一个字的平仄挑出来,看他们的平仄比例。

九、对仗检索:有无对仗不工或者失对等现象出现?

(1)律诗的对仗,要求中间两联必须要对仗,所以在对仗的时候,尽量不要首联也对,我们知道,关于绝句中对仗的要求:绝句中的对仗,基本上没有硬性规定,根据作者需要进行,我们鉴赏古绝,有对的,有不对的,有前两句相对,有后二句相对的,也有通篇相对的。例如:孟浩然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 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沈德在《唐诗别》中选录这首诗时曾指出:“四语皆对,读来不嫌其排,骨高故也。”绝句总共只有两联,而两联都用对仗,如果不是气势充沛,一意贯连,很容易雕琢呆板或支离破碎。这里有提到关于绝句对仗的要求,和律诗有相似之处,律诗的对仗也同样借鉴。结句如果对仗,最好是用流水对收住全诗。

(2)对仗中关于宽对的必要性:这就是在上下两联中,追求的是互补,把好 的意境蕴藏了一些对仗的落差。律诗关于对仗的要求,普遍认为,颔联的对仗可以松动,颈联的对仗要求就比较严格。例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孟浩然的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这是一种互补,就是以较高的意境效果来化补词性对仗的不足。

李商隐 北青萝:

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

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

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

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何在,对几层,上下联同是在表达一种疑问,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几处对谁家是一样的效果。初夜对一枝,初字有表示程度数量的意思,和一相对,也是对仗的一种巧妙运用,如果上联 是一,我们仅仅想到二、三、四、五、六……,那就是思维的僵化和呆板,只有充分打开我们的思维,才能写出好的文章。

对仗可以在允许的范围内变通,虽然这么说,有一点仍须强调,不提倡在水平达不到的情况下降低近体诗的理论要求

3【中国古诗词品鉴方法讲义】第三讲

文/车云侠

十、扣题检索:诗意是否紧扣题目,有无跑偏?

题意与题目的扣题有没有跑偏,基本上,我们选定什么样的题目,通篇内容都 要围绕着这个主题进行展开,起承转合都是这个主题的脉络,我们写诗要有诗脉,什么是诗脉,诗脉就好比是中心思想,每一句话有中心思想,每一整篇也有一个统一的大的中心思想,这个诗脉,就是我们的中心思想。近体诗要一诗 一脉,一首诗只能表达一个主题,一个中心思想。具体到句中就是 起句、承句、转句、合句,这四句都必须围绕主题这唯一的一条线来写,不能这根线,那根线的乱交织。

例题:菊  平水韵

一夜风声紧,街边古木殊。

庭园寒露结,屋顶冷霜涂。

气候无常态,星光有眼珠。

蟹肥当佐酒,野菊忒丰腴。

这首写菊,我们看前三联,都是在写时间景色,颈联感慨,直感对客现环境的 塑造啰嗦了,承联合掌,转的凑了,到最后引出菊来,说他丰腴,应该是赞他的品格坚强,前面所有的铺垫都是在为菊的丰腴衬托,可是这个衬不出彩,蟹肥感觉用在这里也有点突兀。作者的用意是好的,目的是想反衬,可是对客观环境着墨太多,给人一种误解,你不是在写菊,而是在写秋,因为菊的戏份不够,配角的戏份超过了主角,那么这个标题就显得不恰当。

十一、隔景以及堆景检索:          有无隔景,太阳雨等现象。

七律起句前后分句不得超过四个景物,(什么是起句前后分句?就是首联的上 下两句),主次分明,尤其是七律字多,很容易犯这条毛病,景色堆积,名词太多。七律跟五律有很多不同也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交代时间的时候,禁止直接使用时间用语,以物体表现出时间是最佳选择。

景色要跟感情绝对配合好,用景色渲染心情即便是八句都写景,也是为了表达某种心情的。隔景,前面写的时间点是夕阳,后面忽然又出现了月亮,这就是时间点把握不一致,时间点的变化也要能够感受的到为好,再有就是前面写桃花开了,后面忽然又出现了红叶,这个也是需要注意的,当然如果你是在回忆,也要人能够看的明白,不要使人犯迷糊。

十二、意脉检索:有无断裂。

起承转合的排布,起承转合是律诗创作时感情萌发、深化、结束的进展过程,与外部结构相一致,但定而不死。我们看起承转合是否清楚?这点五律、七律 、七绝都用的上,评诗要评起承转合,因为起承转合是创作诗文的基本章法 。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完整组合。各步骤明显区 别于其他。

(1)步骤:

A、各句要有独立性,各句完成不同的任务

B、每联的前分句跟后分句之间要有衔接性,你品评的时候,要注意衔接了没有 ,你自己写的时候也要注意衔接了没有

C、联与联之间要有衔接性,不可断裂。

大家仔细看看他的八句四联,每联的前分句后分句不可断裂,联跟联之间不可断裂,意思要连贯,这点很多朋友写的时候不注意。八句各自平行,谁跟谁都没关系,这个你评阅的时候,如果能品评出人家断裂了没有,就说明你自己写的时候注意没注意。

有些诗友写诗忽略了起承转合,而是平铺直叙,八句并列,没有主次,缺少深 入与结束。例如:

《春归》

清澈天空伴暖阳,春光明媚染家乡。

青松枝顶出新绿,垂柳周冠露浅黄。

紫燕寻宅巢穴筑,游鱼破浪觅食香。

草坪展体抬头展,花卉伸腰笑脸扬。

此诗写春回大地的景象,有色彩、有形象,有动有静,用拟人法生动 感人,但因八句并列,没有深入、结束,使人有未作完之感。

例如:

李商隐: 蝉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颈联就直接跳到自身的遭遇上来,看似颈联有点断开了,其实是在直抒胸臆。最后却又自然而然地回到蝉身上,一个君字一个我字,首尾圆融,意脉连贯,从整体来看,他的意思是相互照应的。这就是似断非断,只要整体上看能连的起来,也不能判断人家诗脉断裂。

(2)承句须扩展起句的主要景色, 这句很重要,承句的写法在此不论五律还是七律。例题:

一夜风声紧,街边古木殊。

庭园寒露结,屋顶冷霜涂。

气候无常态,星光有眼珠。

蟹肥当佐酒,野菊忒丰腴。

他想写菊,起句一夜风声紧点名了时令,街边古木殊继续深入秋的意象,那么承句就要跟随这个季节的主要景色继续扩张,庭园寒露结,屋顶冷霜涂。承接是承接了,如果起句的后半联就已经承接了,那么承句你继续承接,并且承接的没有变化,那是不是显得啰嗦?庭园是不是包括屋顶?寒露和冷霜所代表的意思其实是一个意思,寒露结冰就是冷霜。这颔联合掌了。两句一个意思那么其中一句就是废 话,没有实际意义。

承句中要有动词把画面活起来,整个诗中要少写名词多写非名词(动、形容 、 虚)这点最难做到。

(3)转句 是最难写的 ,一定不能跟承句断裂,承句的后分句(也就是第4句)要给转句做好准备,我们在写起承转合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中间两联的配合,特别是颔联上、下两联和颈联上下两联的意思不能一样,要上下联之间有变化 ,许多诗友合掌就是上下联的意思没有递进,个见最好上下联要掰开来写,第3句顺承起句写,第4句要往第5句上靠,第5句和第4句接,第6句要往第7句上靠。也可以学习杜甫四节式的章法和二节式的章法。

(4)起句要求兴,合句要求比

比的不够? 诗就没有味道。很多朋友起句不讲究,没有兴 ,合句没比,就像一段散文。 这不叫诗。所以,你自己写的时候最好要起句兴,合句比。

合句前分句(就是第七句)要收住前6个句子并给合句做一个相当好的铺垫,如果想第八句出彩,必须第七句铺垫好,你评阅的时候,要看看他第七句铺垫了没有?铺垫的好不好?一定要下足了功夫用最普通的文字,写出有深意的句子。要把读者的思维引向句号的后面,去继续游思想象。起句兴,合句比 ,经验是合句用景来结束比,用情来结束出漂亮句子。用情来比,容易笔尽意不尽。这个大家在写的时候,要有意识的锻炼这点,用个景来藏着情做第八句,效果能不好吗?诗友往往到了第八句都是直抒胸臆了,憋了那么久,也该舒口气了,不过这样的效果往往没有藏着更意味深长,太过直白的坦露自己的感情,像是祥林嫂了。

十三、不求句句好 ,但求一句精

找不出啥毛病,但是也没让读者动心的,这样的作品就已经失败了,因为你看上去不好不坏的时候,其实已经不好了,因为你的作品没有触及读者的心灵。

十四:用典是否合理:

其次我们来说诗词用典的主要形式。用典从形式来看,常用和常见的主要有引 用历史故事和化用前人诗句两种。

引用历史故事,也叫“用事”。即把典故浓缩化为诗句,借以抒怀言志或影射时事。

另一种用典形式是化用前人诗句,也叫“用句”。也分两种,一是直接引用前人现成诗句。用句的另一种是在原句基础上改动一字或数字,或是只借用其中的某些词语。用典既要师其意,又要能于故中求新,更须能令如己出,而不露痕迹,方为佳境。用典忌生涩,忌使用僻典,忌词不达意,忌浮华,忌堆叠,我们俗称典故仓库。

典故的理解和运用是否恰当,基本上,以写景为主的,不适合应用典故,以情说理为主的,可以适当应用典故增加其说服力,也不会显得过于直白的呆板,又增加了作品本身的容量和涵蕴。有的诗友的作品是典型的典故仓,比如他想歌颂爱情,写上梁祝,写上比翼鸟,写上连理枝,结果篇幅都给了典故了,没有你个人对爱情的理解,你这是爱情陈列馆,不是在写诗。

十五、有没有生造词现象

造词是否合理,如果读起来感觉突兀,或者生涩拗口,诵读起来不流畅,或者令人费解,或者用词啰嗦重复,不知道你这句话是在说什么,那么这种造词就值得商榷了。

十六:省略句子成份的技巧有哪些?是否应用合理。

省略句子成分可以很好的使我们的作品凝练简洁,用最少的话讲最多的内容,许多时候省略主语、谓语、省略动词等等可以尽量的删减掉繁枝侧叶从而突出主题,但是不恰当的剪裁会给人一种别扭的感觉。这个主要还是靠感官辨别。大家具体应用的时候注意就是了。

十七:不同阶段诗友的作品对于立意的要求和变化

在品鉴中,许多初级诗友的水平是需要时间来慢慢提升的,所以尽量不要一杠 子打死,尤其是关于直白、炼字等问题,非是一朝一夕之功可以达到的,那就需要我们在品鉴的时候注意根据各人水平来进行品评,主要还是要鼓励别人的积极性。

另外品鉴用语不要太过绝对,要给人留有交流不同见解的余地,如果他的作品合掌,也不要太过肯定的说出人家是合掌,要用不太肯定的语气来说 ,比如貌似合掌,感觉合掌,个见合掌等等,这样留给人思考的余地,可以把合掌的定义说给他听,或者分析给他这两句话表达的意思,基本上你讲的明白 ,合掌与否自然就很容易判断了,如果你判断有误,结果先前又很肯定人家合掌,那岂不是你前后自相矛盾了吗?所以品鉴作品一定要注意给人留余地,也 是在给自己留余地,当然谦虚是一定要的,遇到好的句子、用词或者立意,不要忘了夸赞人家,小可学习了,等等。这些在自评与互评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希望大家牢记!

另外,再说一点题外的话,不要一说到唐诗,就崇拜的五体投地。唐朝历史近300年,唐朝诗人有二千八百多人,共留下了四万九千余首唐诗,在这些诗中,好诗并不多,在这四万九千多首唐诗中,只有不到10%的诗是优秀的作品,唐诗的辉煌就是沾的这10%的光,这就是为什么后人精捡出了唐诗300首,后来又有人在这300首唐诗中又挑拣出100首唐诗。因为唐诗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人们对那段遥远历史中产生的唐诗历史背景不甚了解,也缺乏对古诗知识的了解,因此,就产生了遥远的、陌生的崇拜,这是个错误。

上述观点仅是个见,供广大诗友参考!

原稿草于2019年冬

修订于2020年2月

注:该讲义由【海外新西兰头条——国学诗艺】分别于2021年3月19日、3月21日、3月23日分三期连载刊发。

(0)

相关推荐

  • 诗词创作七要素、语言淡白,也是诗词的一种美、格律诗写作之起法

    转自:登书山的博客 诗词创作七要素 醉月诗苑 一首诗词要具有七个要素:立意深.构思巧.形象美.感情真.意境高.语言新.手法巧. 1立意美 主题的深度决定诗人对社会.对人生.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的水平.主 ...

  • 当代大学生典型诗病举隅

    张一南(北京大学中文系助理教授)  随着诗词创作在高校中日益流行,特别是高校相继开设诗词创作课程.创办诗词社团,大学生诗词已经积累了一定数量,大学生诗词创作中的一些共性问题也随之呈现出来. 当代大学生 ...

  • 《格律新解》下

    第三章.格律诗的"格式" 格律诗是律诗的一种,就是通常说的"五律"和"七律"(以下简称律诗),前面已作了介绍.格律诗由八个"律句& ...

  • 墨香阁文学工作室《判官讲格律》

    格律诗词讲义 作者/判官 个人简介: 判官,男,四川人,酷爱格律诗词,立志传承古风国学. 一.什么是格律诗 1.通常指五言或七言的律诗.绝句和排律.因其句数.字数.平仄.押韵和对仗等都有一定的规则,故 ...

  • 中国著名行书宗师卢定山经典古诗词品鉴,矫若惊龙,可做法帖临摹

    前言: 申明:本文由清雅阁书画原创首发头条,图文版权归清雅阁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致谢! 中国古代诗歌体式繁多,在古诗的分类和叫法上也众说纷纭.尤其是对于乐府.古风.歌行体三类诗,更易混淆.因为, ...

  • 饮酒 || 中国古诗词英译赏析

    与我们一起开启汉学研究之旅 ▲ 傅抱石 饮  酒 作者:陶渊明 译者:许渊冲 In people's haunt I build my cot; Of wheel's and hoof's noise ...

  • 鹊桥仙 || 中国古诗词英译赏析

    与我们一起开启汉学研究之旅 鹊桥仙 作者:秦   观 译者:许渊冲 Clouds float like works of art; Stars shoot with grief at heart. A ...

  • 枫桥夜泊 || 中国古诗词英译赏析

    与我们一起开启汉学研究之旅 枫桥夜泊 作者:张   继 译者:许渊冲 At moonset cry the crows, streaking the frosty sky; Dimlylit fish ...

  • 江雪 || 中国古诗词英译赏析​

    与我们一起开启汉学研究之旅 江  雪 作者:柳宗元 译者:许渊冲 From hill to hill no bird in flight; From path to path no man in si ...

  • 春晓 || 中国古诗词英译赏析

    春  晓 作者:孟浩然 译者:许渊冲 This spring morning in bed I'm lying, Not to awake till birds are crying. After o ...

  • 中国古诗词【​根】

    唐 1. <咏竹根珓子> [唐]·休 出处惭林薮,才微幸一阳.不缘怀片善,岂得近馨香. 节亦因人净,声从掷地彰.但令筋力在,永愿报时昌. 宋 1.<蝶恋花·水漾萍根风卷絮>[宋 ...

  • 中国古诗词之最,你知道多少?

    中国古诗词文化博大精深,寥寥数字,便能写尽无限烟波:最瘦的人--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最苦的酒--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最长的情--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这样读,是不是多了几分趣? 最凄美的 ...

  • 意境最美的中国古诗词

    咏白海棠 清-曹雪芹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试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画堂春 清-纳兰容若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