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来到了"那个遥远的地方",来到了"西部歌王"王洛宾邂逅藏族姑娘卓玛的地方。青海省西海地区的金银滩草原,对我来说实在是太遥远了!站在广阔的草海中四下眺望,突然想起头一次接触到这首歌曲的往事。在那个时代,抒情歌曲、特别是与爱情有关的歌曲,被认为是不健康的、不被允许的。但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力量,就是青春的力量,从《罗米欧和朱丽叶》到《梁山伯与祝英台》,古今中外没有什么力量可以和一代人的青春力量相抗衡,也没有什么力量比一代人青春的苏醒更为強大。1968年,十七、八岁的知青们已经到了开始独立思考的年龄,他们私下传看各种各样的书籍。包括从西欧到俄罗斯的古典名著,吟唱《外国民歌二百首》和国内一些古老的抒情歌曲,这些书籍和歌曲在当时都显得有点叛逆和出格。无意中看到一本残破的歌本,上面有《在那遥远的地方》。可是,这首歌是没有作者的,在属名作者的地方标注着 “西海民歌” 四个字。西海是哪里?知青们都不清楚,只是觉得那里一定是个太遥远太遥远的地方。但歌曲动人的旋律和富有想像空间的优美歌词,成了那时候很多青年人的喜爱。那时候,知识青年们正处在情窦初开的年龄,他们悄悄在私下里哼唱着青春洋溢的歌声,心中最隐蔽的角落,在十七、八岁的年龄突然被触动了⋯⋯在河套平原广阔的原野上,在深冬朔风呼啸的夜晚,在遥远天际闪烁星光照耀下的知青土屋里。本应该拉枯燥教程,像《霍曼》、《开塞》或《马扎斯》的时候,却就着如豆的油灯,一遍又一遍地拉《花儿与少年》。我的小提琴老师是省城歌舞剧院的首席演奏家,每次回城请老师检查作业的时候,他都立刻指出:你没有好好拉教程,这样下去你的小提琴演奏永远不会正规!
我可以肯定地说,青年时代学不好小提琴,某种意义上是 “王洛宾误我” !他的歌曲,对那一代青年中的每一个人,都有过精神上的影响。当然,在那个年龄段,我并不知道这些优美旋律作者是谁。好多年以后,我才把青少年时代很多非常喜爱的歌曲和王洛宾的名字联系在一起。《半个月亮爬上来》、《青春舞曲》、《玛依拉》、《四季调》、《花儿与少年》、《康定情歌》⋯⋯天呐,王洛宾的每一首歌曲,几乎都是华人音乐中的经典!这个世界上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有王洛宾的歌声!1939年7月,王洛宾跟随上海著名电影导演郑君里先生来到青海省海晏县的金银滩草原,拍摄电影《民族万岁》。在影片里,王洛宾伴演17岁牧羊女卓玛的帮工,当卓玛觉察到王洛宾看自己时的火热目光时,感到有些不好意思。于是,无限娇羞的藏族姑娘用手中牧羊的鞭子轻轻抽了王洛宾一下,这一鞭子抽得王洛宾心旌荡漾,仿佛有一个旋律在耳边回响,离开金银滩草原的时候,骑在骆驼背上的王洛宾开始全力搜寻那若隐若现的旋律……
在王洛宾邂逅卓玛姑娘的金银滩草海里,我们一行也在寻找一朵朵盛开的小花,金花较多,银花相对较少。在撷取草原上那些星星点点美丽的时候,我也在想像和追寻当年王洛宾当年的心境:她那粉红的笑脸,好像红太阳;她那美丽动人的眼睛,好像晚上明媚的月亮……17岁的卓玛姑娘是怎样地让一位歌者的心中为之颠狂?他甚至要抛弃了财产,跟在她身旁,于是,真情流淌出了一首堪称千古绝唱的 “西海情歌” ——在那遥远的地方。也就是这一首歌曲,让王洛宾收获了 “西部歌王” 美誉。听说西海镇上有王洛宾音乐展厅和王洛宾广场,我匆匆忙忙地跑了几十公里,赶到这个展厅。展厅里有王洛宾先生的生平展览,他的生命坎坷而富有,其中有太多的经历催人泪下,包括晚年怀着真正的大爱之心,拒绝了青年女作家三毛的爱情。展厅里轻轻地播放他的作品,一个真正纯粹的音乐人,一位来自民间、有出息的艺术家,为这个世界留下的,是永恒的歌声!
展厅的最后一部分,是王洛宾逝世后,人们缅怀他、最后送他一程的情景。他的灵堂里只有一曲《在那遥远的地方》在反复播放,声音轻轻地低迴在房间的上空里,他的门生弟子、他的崇拜者、很多从来没有见过他的人,在灵堂外排起了长长队伍,人们含着热泪,把一枝枝金色或银色的菊花,放在他安详平静的遗体旁……突然联想到当年的卓玛姑娘,她一定还在!她会听到天堂里传来的动人歌声!在本公众号发布的作品,同时会在腾讯内容开放平台【企鹅号】、【360图书馆】等主流平台网页版同步刊出。敬请作者前往关注并收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