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界:襄阳市博物馆玉器精品赏析
双勾变形夔龙纹玉玦 春秋早期
双勾龙纹玉玦 春秋早期
外径4.8厘米,好径1.8厘米,厚0.25厘米。2002年枣阳郭家庙出土。玉质温润微透。一面光素,一面阴刻双勾龙纹,龙头相向,昂颈眺,龙尾相连。
虎形玉佩 春秋早期
通长4.5厘米,高3 4厘米,厚0 4厘米。2002年枣阳郭家庙出土。青玉,冰青色,上有沁斑,光素无纹饰。透明度差。体扁平,呈虎形,作取食吞噬状,颈上有角向前,前肢前扑,后肢跃起,尾向下内收,形态可掬,口部对钻一圆孔。
束绢形玉佩 春秋早期
通长3.6厘米,宽2.2-2.6厘米,厚0.2-0.5厘米。2002年枣阳郭家庙出土。青玉,呈青灰色,透明度差,表面有墨绿色沁斑。体扁平,呈长方形,中部微束腰,正面阴刻勾连纹,背面有一凸棱,两端各有两个圆形穿孔,周边有脊棱。
龙形玉佩 春秋早期
通长3.6厘米,宽3.4厘米,厚0.5厘米。2002年枣阳郭家庙出土。白玉,微泛米黄色,透明度差。器体扁平,龙体卷曲呈“C”字形,龙张口吐舌,圆鼻高耸,下辰下卷,上钻有一圆孔,颈背有鬣毛竖起。两面饰阴刻卷去纹,杂以环带纹和圆圈纹。
兽形玉佩 春秋早期
通长11.9厘米,宽4.4厘米,厚0.3厘米。2003年枣阳郭家庙出土。青玉,冰青色,体扁平,整器呈兽形,作奔跑状,前凸鼻,张嘴,卷目,两耳外卷,躬身,四肢粗半,利爪,精尾上卷。单面阴刻细密卷云纹。
鱼形玉佩 春秋早期
通长7.6厘米,宽1.9厘米,厚0.3厘米。2003年枣阳郭家庙出土。青玉,豆青色。体扁平,整器呈鱼形,张口,圆睛,尾巴下卷。两面阴刻胡鱼嘴、圆形鱼目、鳍等,形态逼真。鱼目前有一圆形穿孔,尾上两穿,均为双面钻。
蝉形玉佩 春秋早期
通长3.25厘米。宽2.1厘米,厚0.4厘米。2003年枣阳郭家庙出土。青玉,冰青色,上有一层鸡骨白。头部浅浮雕两圆目,背部有脊棱,线条简洁。头尾各一圆形穿孔,均单面钻。
龙形玉佩 春秋早期
通长5.4厘米,厚0.4厘米。2002年枣阳郭家庙出土。青玉,呈灰褐色,透明度差。器体扁平,龙卷尾呈“L”形,双而阴刻郑云纹,头部边缘有脊棱。
龙纹玉佩饰 春秋晚期
长3.7厘米,宽1.6厘米,厚0.2厘米。2005年高新区沈岗墓地出土。白玉泛黄,上有一层鸡骨白。器体扁平,正面双勾阴刻两龙纹,龙圆目,卷鼻,张口吐舌,鬃毛上扬,周边有脊棱。
龙形玉佩 战国早期
通长14.6厘米,宽7厘米。2006年高新区沈岗墓地出土。一对,形制相同。青玉,局部有褐色沁斑。龙体卷曲呈“S”形,作盘旋游动状。全身布满阴刻卷云纹,背部上拱处有一小圆穿。
卷云纹玉璜 战国早期
通长9.45厘米,宽3.9厘米,厚0.4厘米。1999年襄阳市高新区团山镇蔡坡出土。青白玉,青面有黄色沁斑。体扁平,较薄,呈弧形,两面阴刻卷云纹,拱背中间有一小圆穿,边缘有脊棱。
蟠螭纹玉环 战国早期
环径4.4厘米好径1.9厘米,厚0.5厘米。1973年襄阳余岗蔡坡出土。青白玉,呈黄褐色,不透明。体扁平,较薄。双面浅浮雕蟠螭。
玉璜 战国
长9厘米,宽1.9厘米,厚0.35厘米。2005年高新余岗出土。一对。青白玉,一端受沁,呈鸡骨白。体扁平略弧,拱背上有穿孔,素面。
玉璜 战国 长6.9厘米,宽1.6厘米,厚03厘米。2005年高新余岗出土。一对。青白玉,温润微透,上有褐色沁斑。体扁平略弧,拱背上有穿孔,素面。
骨管串饰 战国
单粒长0.7-1.2厘米,外径0.7厘米,内径0.2厘米。2005年高新区余岗墓地出土。骨制饰品,共二十三枚,大小不一。黑色光亮,体近圆柱形,中部有穿孔,雕琢精细。
青玉环 战国
外径3.3厘米,内径2.1厘米,厚0.7厘米。2005年高新区余岗出土。一对,形制相同。青玉泛绿,圆环形,玉环中心稍厚,边缘较薄,横截面呈六边形。通体磨光,制作精致。
圈儿里人都在关注以下这几个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