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信率20万秦军灭楚,结果大败而归,秦始皇是如何处理李信的?

李信伐楚之败根源在于昌平君叛变,实际上不能怪李信不行。但是为了任用李信伐楚,秦始皇此前嘲讽了王翦,为了安抚王翦再次出山挽回败局,秦始皇肯定要罢免李信,但是或许也仅是轻罚而已。

秦二十万大军伐楚发生在公元前225年,李信也是败在这一年,本以为经此大败,李信会被处死,但是秦统一天下,最后的灭齐之战李信却是又参与了,公元前221年,李信、王贲拿下齐国,大秦得以统一天下,按这个功劳,李信足以抵过前面的失败。

灭齐一战,李信能够出场,就说明了秦始皇对他的信任依旧,所以李信不仅没有因为伐楚之败背上大祸,他也是秦朝的开国功臣之一,在后世《新唐书》的记载中,李信其实是被封了陇西侯,而后来的飞将军李广,正是李信的后代。

来势汹汹秦李信,追杀太子丹显英勇

当嬴政还是秦王政时期,手下的名将不少,但是李信是特别的。

因为生卒年不详,李欣具体年龄不清楚,但是肯定要比王翦年轻得多。王翦用兵,老成持重,但却总是喜欢全盘押注,而李信用兵,讲究快准猛,讲究刁钻的战术,所以秦始皇也很需要这个新晋的大将李信。

李信的出道大战是公元前228年的伐赵之战,这一战他与王翦配合,形成包围,王翦北上往东,逼近邺城,而李信则是北上往西,逼近太原、云中,这一战这两位新老将领打出了很好的配合,把已经苟延残喘的赵国最后一次重创。赵国自赵武灵王时代,曾经能和秦国一争高低,最终也得落幕。

不过赵国的主体覆灭,赵国却还没有完全覆灭,赵国残余的官员拥立了赵嘉为王,是为代王,这个已经不能用苟延残喘来形容的小型势力,最终也活了六年才被秦王朝捣毁。

将目光再放回李信身上。

伐赵一战,对于李信而言是杀鸡牛刀,不过这一战也极有可能是秦始皇给予李信的“镀金之战”。

真正让李信成为秦始皇顶级将领,还是在于伐燕一战中。

公元前227年,面对野心勃勃的秦国,天下皆惧,加上曾经强大的赵国被灭,燕国太子丹决定实行斩首行动,拖延秦国的征伐进程。于是便有了荆轲图穷匕见,刺杀嬴政的故事,可惜荆轲刺杀失败,还丢了督亢的地图,理清了刺杀计划源头的嬴政也决定扫荡燕国,派出王翦攻打燕,而另一边李信带着精锐追击太子丹和燕王喜。

最后在辽东地区,因为赵嘉点醒了燕王喜,燕王喜把自己的太子的头颅砍下,献给了李信,等于是给嬴政报了刺杀之仇,而李信一路追击,让燕国名存实亡。此举获得了嬴政的高度赞赏,年轻的李信也成为了嬴政的顶级将领之一。

这为李信在一年后能够独挑大梁,带兵伐楚打下了重要的信任基础。

昌平君叛变,项燕破李信二十万大军

扫荡天下进行时,年轻的嬴政雄心壮志。

面对着楚国,嬴政在选将的问题上犹豫了起来,一边是老将王翦,稳当几乎不会失败,但是王翦每次打仗都是人海战术,伐楚的建议中,王翦提出要六十万人马,这把嬴政吓了一跳,久久不能答应。

李信在这个时候出面表示,王将军要六十万,咱们要二十万就够了。嬴政一听,这李信的确是够英勇,也很大胆,和老将王翦不同,于是决定任用李信伐楚,让王翦暂时回家休息,在安排之前,嬴政还“嘲讽”了一下王翦已经老了:

“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

其实对于嬴政来讲,李信提出不要那么多人,这才是符合他的心里安全线,即便知道王翦不会输,但是作为君主,仍旧不愿意押上底牌,因此听从了新兴将领李信的意见。公元前225年,李信和蒙武率军伐楚,两路大军来势汹汹,楚国节节败退,其实李信虽然看似仅有二十万大军这种行为很冒险,可实际上,李信的确有着灭掉楚国的把握。

一切变数都出在嬴政的表叔,昌平君身上。

昌平君本来是被嬴政安排到了楚地安抚楚人,本来伐楚一战,昌平君也理应协助李信,谁知道昌平君忽然叛变,在李信后方纠结大量的韩国、楚国人民反秦。李信得知消息后,大后方不稳,只能回击昌平君所在的郢陈,放弃攻打楚国都城,就是这么一调头,秦军遇到了大麻烦。

李信本来想和蒙武会师,可项燕紧紧咬住了李信大军,一路跟随,最后一鼓作气把秦军给击溃,在击溃秦军之余,项燕率着楚军大肆屠杀秦军,光是被杀掉的秦军都尉就有七个,秦军大败,李信只能败逃。李信之败,是秦国统一战争中十分惨重的大败,对于嬴政而言也是一次较大的打击。

李信输了,嬴政只好认错,找到了王翦,王翦再次出手,这一次建立奇功,稳扎稳打,把项燕堵在了蕲州杀死,报了大仇,自此之后,楚国也是名存实亡,过了不久,楚国国王都被抓了,楚国覆灭。

不过李信之败,却没有得到嬴政的严重惩罚,按理来讲,二十万大军折损过半,这种失败肯定是要赐死来平愤,但或许是因为昌平君叛变,还是秦始皇自家亲戚,这也并不能完全怪李信,加上李信的确是突击战的人才,嬴政没有过份追究李信的过失,在公元前222年,李信还出战了讨伐燕王喜的北伐,燕国正式灭亡。

陇西李氏,千年家族

李家是在李信这一代发扬光大。

公元前221年,李信和王贲覆灭齐国,齐王投降,秦国完成了基本的统一,嬴政即将成为始皇帝,手下大将竟不世之功。

虽然秦朝建立后,李信的踪迹几乎与无,可是他的后代,飞将军李广则让李信在路上长河中再次显现。司马迁的《史记》如此记载: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其先曰李信,秦时为将,逐得燕太子丹者也。

这就意味着,李家族人就定居在了陇西。而关于李信成为了陇西侯,这也不是司马迁所说,而是在宋代史书《新唐书》中所记载:

信,字有成,大将军、陇西侯。

根据李广的出身,还有李信几个儿子的作为,可以确定的是,李信一家在秦朝受到了很好的待遇,而且李信的几个儿子,在后来也是重要的将领和官员,因此李信被封陇西侯可信度非常高。其实李家在李信之前,也是陇西望族,李信的祖父李崇为郡守,父亲李瑶还是侯爵人物。当然,李信因为有开辟皇朝之功,功绩自然最大,

陇西李氏成为千年家族,一直到飞将军李广,再到西凉开国国君李暠,他们都是陇西李家的后代。而后代中,最著名的便是大唐王朝的开国君主李渊和盛世之君李世民,他们都是陇西李家的血脉。

千年的功绩,最终又成就一个新的王朝,不管李信的结局如何,他的后代厚积薄发,这些每朝每代都可以细数盘点的功绩是不会骗人的。也只有秦始皇对李信的厚待,才能让陇西李家在秦代生根发芽,后世的子孙仍旧尊陇西李家为荣,也意味着李家在秦朝的地位没有衰落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