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 祁县(晓义关帝庙)
【晓义关帝庙】
在祁县现存寺庙古建筑中,晓义关帝庙以精美的砖雕著称。晓义关帝庙始建于元代,明清均有重修,现存建筑为清代遗构,为一进长四合院形制,总面积约300㎡,不包括舞台建筑,因为舞台距离山门有50m的距离,中间形成一个大广场。现存建筑沿东西中轴线分布,有舞台、山门、钟鼓楼、东西厢房、东西配殿、大殿及左右垛殿等十三座殿庑,保存完整。
【关帝庙山门正视】
【关帝庙山门侧视】
山门及钟鼓楼,是晓义关帝庙砖雕和木构的精华之所在。山门为灰瓦单檐歇山顶,飞檐翼展优美,内外柱廊,四柱三间。实际上相当于,在一座长方形的亭中间横砌一堵墙。山门建在50cm的砖石台基之上,两侧建有3m见方的“八”字形影壁,右影壁正中央砖雕一米见方的“忠”字,左影壁为“义”字。影壁的两侧均砖刻一副对联。
钟鼓楼分基座和楼身两部分:基座高约3.5m,由青砖磨缝砌筑,基座上建亭阁式楼身,周围女儿墙,亦灰瓦单檐歇山顶。顶部鸱吻和嘲凤均坠落,主体完好。钟鼓楼女儿墙和影壁上满布砖雕图案。可惜影壁脚部已严重风化,以至于砖刻对联也缺了两个字!
【钟楼砖雕】
【鼓楼】
【右影壁】
【左影壁】
【右影壁对联】
【左影壁对联】
【山门飞檐】
【山门左转角铺作】
【山门斗拱】
【补间五铺作双下昂】
山门廊上除左右角柱铺作外,等距离装五铺作双下昂斗拱五朵,却错开了明间柱头(舞台前檐也是这种形制)。柱头出角昂,均为华拱刻的短小假昂。双跳瓜拱和万拱上的散斗均为“菱形”斗,后尾相同。四柱之间可能原有骑马雀替,已毁。整个山门的木构装饰远远胜过正殿。其用意大约也是要给人深刻的“第一印象”吧!
【庙内情形】
【右厢房墙壁上的砖刻】
我是中秋节当天去的,庙门紧锁。人家都在高高兴兴的团圆,我实在不好意思去打搅人家,所以未能进到庙院中。以上照片是我1992年拍摄的,效果不太好。因为很早以前,关帝庙一直是村委(大队)所在地,后又改做敬老院好多年,各座殿宇的前壁均有修改,至今山门上仍悬“敬老院”的牌子。所以我1992年进去时,殿里就已经没有壁画了,但是殿宇保存完好。现在没人管理了,情况估计更糟了。
【左墙外情形】
【崇宁殿后壁】
关帝庙的正殿为灰瓦单檐悬山顶,属于正常形式。左右垛殿为硬山顶,但是却突破了硬山顶的“惯例”:一般来说,硬山顶后檐多为青砖叠涩,出檐浅薄。而此殿却在紧贴山面的围墙墙体上,用木结构加长出檐,与正殿的歇山顶出檐等齐。也就是说:左右垛殿的山面形制是硬山顶,而前后出檐为悬山顶!令人费解。
【关帝庙舞台】
【舞台前檐】
【斗拱形制】
舞台台面为四柱三间,明间宽敞,次间稍窄,前台左右亦砌有“八”字影壁,左后脚台体上砌土地庙一龛,一样砖雕精美!
奇特之处在于:除左右角柱做柱头铺作以外,通面平分明次间,错开明间柱,铺斗拱八朵。而一般的斗拱铺作均为单数。两跳华拱很高厚,高厚华拱以及明栿耍头,直接叠压在一起承重。横拱上的散斗形同虚设,基本已经全都掉落了。令拱上散斗承托撩檐枋,可能吃力较大,故而都保存了下来。
【舞台梁架】
【青石柱础,石鼓四面雕刻出赑屃】
【舞台后侧正视】
【舞台侧视】
【舞台右侧影壁】
【舞台左右明窗】
【舞台脚部的土地庙】
【舞台与山门间的广场】
晓义关帝庙,可算我最熟悉的寺庙,我在晓义工作了十三年之久,而且在工作之前的少年时代,就在晓义生活多年,但遗憾的是:包括这一次在内,我都未能仔细阅赏晓义关帝庙。好多非同寻常的细微之处都没有发现。呵呵,再找个机会去仔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