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山东数千年历史看,商周秦汉时期的原始山东人去了哪里
从山东数千年历史看,商周秦汉时期的原始山东人去了哪里
一、山东的由来
山东是中华文明著名的发祥地,最早的山东在先秦时期是指的崤山以东的地理区域,现代意义上的山东来源于明代,明代时期设置山东布政使司,也就是山东省的意思。而山东自夏商周以来,其人口组成也在不断的变化中,很多先民走了,很多后人也迁徙来了,甚至还融入了少部分的北方游牧民族。今天就讲一讲山东的几次大规模人口变迁,看一看最原始的山东人现在在哪里。
二、夏商周三朝,形成最早的华夏文化上的山东人
夏朝大体为公元前21世纪左右建立,大约4000多年前,那个时候的山东还是比较偏僻荒芜的地方,只有泰山以西的鲁西南平原上拥有一些城邑,而广大的山东地区还是东夷人的地盘,夏商时期称为夷人,周朝建立后称为东夷人。
东夷人可以讲是最早的山东人,但是东夷人当时是比较原始的部落、不能代表悠久的山东文化,只能说是山东区域的原住民。商朝(3600年前-3100年前)建立后,商文化从鲁西南地区逐步覆盖整个山东省,东夷人开始与商文化进行融合,变成了商人。但是胶东半岛一带、沂蒙山区依旧未被纳入商朝的势力范围、还是以东夷部落文化为主。
到了周朝(3046年前-2256年前),周武王姜太公消灭商纣王,建立了周王朝。而为了更好地统治山东地区,周王特设置了齐、鲁两大国来治理山东。齐国就是今天的山东东部、著名的姜子牙姜太公为第一代齐公,以淄博、潍坊、青岛为中心。鲁国就是今天的鲁西南地区,周朝的周成王的叔叔周公旦为第一代鲁公,以济宁泰安为中心。
姜太公受封齐国后,以营丘(今临淄)为都城开始向胶东半岛扩张,陆续将胶东半岛的东夷人纳入周王朝统治区,而东夷人则与周文化开始融合。到了周王朝的春秋时期,山东地区各东夷部落已经完全融入到齐鲁文化中去,开始展现出巨大的文化效果。
奠定了中华文化根基的孔圣人-孔子,以及孟子、军事天才孙武等历史名人的出现,山东人及山东文化正式形成。
孔圣
三、西晋灭亡、五胡之乱时期、山东人出现首次大规模迁徙
自周朝山东地区纳入齐鲁两国统治,形成了优秀灿烂的山东文化,山东地区越来越重要。当时的齐国就是当时中国最富裕的地区,堪比今天的江浙沪一带。到了秦皇灭六国、建立秦朝,接着十几年后,项羽刘邦争夺天下,最终刘邦垓下之战击败项羽,建立汉朝。虽然这一时期到处是战乱,山东地区百姓受到战乱的影响,但整个山东的主体人群未发生大的变化。汉代到西晋,延续五百多年,山东地区形成了一些非常庞大的世家大族, 比如著名的琅琊王氏,当时的山东地区人口非常稠密,可以讲是初代山东人的第二个高光时刻。
然而,西晋元康元年(公元291年),中原地区爆发了八王之乱,持续了16年之久,山东地区遭受了巨大的战争破坏。八王之乱后,西晋国力元气大伤,在西晋北方领土内附的游牧民族看到晋朝衰败,开始叛乱,进入中原内陆争夺地盘。西晋建兴四年(公元316年),西晋首都长安被匈奴人攻占,西晋灭亡。自此中原朝廷垮台,整个北方进入了五胡乱华的悲惨时期,这一时期,北方陷入了汉族与五胡、五胡内部之间的大厮杀状态,到处都是屠杀,到处都是叛乱,山东的人口大幅度减少。
此时,晋朝王室子弟司马睿逃到长江南岸的建邺(南京)复建了晋朝,但仅仅只是南方半壁江山,史称东晋。而山东地区的世族为了躲避北方战乱,很多跟随司马睿南渡到江浙、江西一带。“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这句话可以看出,至少一半甚至六七成以上的北方家族为躲避战乱逃到了南方,而这一事件史称衣冠南渡。
北方自公元316年西晋灭亡陷入五胡混战到公元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整整120多年的战乱。而南方东晋朝廷建立后,总体比较太平,加之南方原本人口稀少,所以能容纳更多的逃难人口,因而这次晋代衣冠南渡延续了很久,大批的山东人迁徙到南方,有的迁徙到更偏僻的福建、广东一带。今日的福建、广东的闽南语、客家话、广东话其实很大部分就是当时中原百姓的方言。
而经历了这一百多年的战乱,山东地区赤地千里、白骨无人埋,千里不见人烟。许多家庭贫苦无法南逃,只能就地逃到山东各丘陵地带躲避战乱,比如泰山山脉、沂蒙山山脉、昆嵛山山脉。剩下了未逃跑的就是早已经依附北方各少数民族政权的大族,比如、后赵、燕国等,但是北方各少数民族政权,往往只存活二三十年就被消灭,因而这些依附的大族也多当了炮灰,死伤惨重。
可以讲经历了衣冠南渡,加北方百年混战,除了逃避到山东丘陵地带的山东人,加少部分的幸运儿,周、秦、汉、魏晋时期一脉相承的初代山东人走的差不多了。今天要想找到他们的后裔,江浙、皖南山区的可能性更大。
晋代衣冠南渡路线
四、靖康之变,蒙古灭金时期山东人的第二次迁徙。
人就是一个野草,一旦有了合适的环境,总能渡过这些苦难并焕发光彩。在鲜卑族建立的北魏统一北方后,北方终于稳定下来。后来北魏孝文帝开始进行汉化改革,北魏鲜卑族原本姓拓跋,后改姓元,其他的各鲜卑贵族也都改了汉姓,少数民族开始大规模汉化。这个时期,原本遗留在山东的初代山东人也都继续繁衍,临近省份的百姓也都迁徙到山东地区,而一些鲜卑族人由于彻底汉化后,也融入到了新山东人族群内。公元534年,北魏灭亡,这些鲜卑贵族都融入到了汉族里,变成了新的汉族人。
随后山东历经隋唐北宋三朝,这是中国历史的高峰时期,山东人焕发生机,继而成为著名的北方大省,这个时候的山东依旧经济文化繁盛,充满了阳刚之气。
时间来到北宋徽宗期间,公元1127年,发生了著名的靖康之变,崛起于东北白山黑水的女真族吞辽灭宋,在当年攻破了北宋首都开封,俘获了宋徽宗、宋钦宗,北宋灭亡。北宋皇族子弟康王赵构在南方重建宋朝,史称南宋,女真族建立的金朝也开始统治北方。不过靖康之变后不久,在岳飞抗金、金朝女真族开始汉化后,北方就很快进入了稳定期,没有发生大规模长时间的战乱。
这一时期,山东当地的一些大族也效仿衣冠南渡,跟着宋朝皇帝一起跑到了南方,比如著名孔圣衍圣公孔端友也跟着迁徙,迁徙到了浙江衢州,这就是孔氏南宗的来源,衢州孔氏府邸内至今有思鲁阁建筑,表达了南迁孔氏族人思念北方山东曲阜祖地的念想,这一南迁称为建炎南渡。
但是中华文化深入人心,金朝虽然是女真族建立,短短几十年后,也开始大规模的汉化,而且金朝又立了一位遗留在山东曲阜的孔氏后人孔端操为孔圣衍圣公,为了与衢州南宗相区别,称为曲阜北宗。金国、南宋进入了稳定期,山东人口也开始激增。
公元1206年,蒙古族首领铁木真建立大蒙古国,为报世仇,开始了与金朝的战争,由于金兵贪图享乐,加之百年太平,战斗力非常弱,因而被蒙古大败。经历了几十年蒙金战争,公元1234年(金天兴三年),金朝哀宗皇帝完颜守绪在河南蔡州自缢而亡,金朝灭亡。在金朝与蒙古的战争中,山东地区遭到了巨大的战争破坏,很多人死于战乱之中,加之瘟疫、天灾,山东人口急剧减少,金朝灭亡后,留在中原的女真人都改为了汉姓、汉族,彻底融入了北方汉族。
不久之后,蒙古大汗忽必烈建立元朝,推崇汉文化,重用汉臣, 北方又稳定了下来。但由于蒙古贵族是马上天子,治理国家能力不成熟,因此山东地区虽然进入稳定期,但未获得巨大发展,反倒是福建、广东因为海上丝绸之路,获得巨大进步。
衢州孔氏家庙
五、明初山西大槐树移民,山东人口形成今日格局
元代统治后期,吏治腐败,百姓民不聊生,起义军众多。后来明太祖皇帝依靠江南逐步统一中国,将元朝皇帝赶到了蒙古高原,于1368年建立大明,并于洪武二十年(1388年)在捕鱼儿海之战彻底击溃北元小朝廷。
而经历了元代腐朽的统治,加之元朝末年的战乱,山东人口非常稀少,洪武初年统计,山东全境仅有126万人,虽然可能有一些隐藏的人口,但是相对于北宋金朝鼎盛时期,人口锐减。可以讲,自隋、唐、北宋、金元时期一脉相承的次代山东人大多都消失或者南渡了。为此,太祖朱元璋费尽心思,决定从人口稠密的山西汾河谷地迁徙百姓来山东定居,于是轰轰烈烈的山西大槐树迁徙开始了。本人的祖先就是大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从山西洪洞县迁徙到山东兖州府的山西人后裔。
这些从山西地区迁徙来的百姓就形成了今天的山东人族群。虽然明朝灭亡清朝成立时期也发生了一定的战乱,但清朝很快就稳定天下,百姓未遭受大规模战乱。而且清朝推行摊丁入亩,山东人口激增,乾隆时期达到了两千五百万人。而今日的山东地区人口达到一亿人,可以讲除了烟台威海等胶东区域外,大多是山西迁民的后裔。
而胶东区域在现代看来是比较发达的地方,人烟繁茂。但是在晚清以前、社会经济以农耕为主、作坊为主,海洋经济未发展,胶东半岛绝对是犄角旮旯一般的存在。烟台的长岛在北宋称为沙门岛,是发配犯人的地方,因而胶东一带,初代及次代山东人的比重是比较大的。
山西大槐树
而时至今日,那些与孔子、孟子生活同一时代的初代山东人在哪里呢,答案是最正宗的山东人恐怕是曲阜孔家,另外,在山东的鲁中丘陵地区、胶东丘陵地带肯定存在着许多初代山东人族群。而大多早期的山东人后裔随着南渡多生活在今日的福建、江西、浙江、皖南、苏南、粤东一带。
写在最后。文章所说的初代山东人、次代山东人、今日山东人都是同一个民族、同样的文化,同一个族群。只是因为历史变迁,而被迫迁徙、分流,形成了你走了、我来了这样的人口迁徙格局。
(一位热爱历史的工科男,每日更新独特的历史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