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里的仕女形象

所谓仕女:其一,指画家画的美人,宋以后多叫士女,后又作仕女;其二,指官僚家庭的妇女。仕女脱胎于先秦时的“士女”。在《尚书·武成》中记载:“肆予东征,绥厥士女。惟其士女,篚厥玄玄黄,昭我周王”。《诗经·郑风·溱洧》也有曰:“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

魏晋时期的仕女画,最初以古代贤德女子和神话传说中的女性形象,所绘女子形象多具瘦骨清象、气度高古的风姿。东晋顾恺之的名作《洛神赋图》就来自曹植《洛神赋》的艺术想象:“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东晋 顾恺之 洛神赋图(宋摹本 局部)

唐 周昉 簪花仕女图(局部)

至唐代,仕女画的艺术创作进入辉煌时期。唐代朱景玄所著《唐朝名画录》一书中提到周昉、陈闳、张萱、程修已、高云、谭皎、萧溱、乐峻、张涉、张容、李凑等皆擅长画“仕女”。这一时期仕女画中的女子形象,更多带有大唐开放包容的风尚,体态面容饱满丰腴,凸显唐代盛世之下的华贵之气。代表作有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张萱的《捣练图》等。

唐 张萱 捣练图(局部)

宋代时候,仕女画题材有所创新,开始出现底层妇女的形象,画法更加写实,人物造型更准确,比例协调。如牟益的《捣衣图》,王居正《纺车图》等。至宋朝中期,“仕女”一词被广泛使用。在《图画见闻志》中,郭若虚称周文矩:“工画人物车马,尤工仕女”。

下图请横屏观看

南宋 牟益 捣衣图(局部)

至元代,由于时局动荡,文人墨客的创作较远离现实,仕女画创作不复前朝盛况。题材方面也多取自文学历史典籍,仕女形象更吸取唐代风格。如周朗所绘《杜秋图》,卫九鼎《洛神图》。

明清时期,仕女画有了文人画家的参与,再度兴盛,并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一方面,发达的戏剧、小说创作和传播,为仕女画提供了更多的题材,仕女画开始走向世俗化;另一方面,仕女形象更加唯美柔弱,端庄娴雅。比如明吴伟的《武陵春图》,文徵明的《湘君湘夫人图》,仇英的《贵妃晓妆图》,此外还有明陈洪绶、尤求和顾见龙等多位名家。但到了清代,追求一种病态的畸形美成为画家的一种趋向。这种追求体现女子娇弱无力的“病态美人”形象的仕女画,反映了男性对女性的审美观,也折射出了女性地位在明清愈来愈严苛的礼教之下的低下。

明 文徵明 湘君湘夫人图

湘君湘夫人图(局部)

后来者对这种病态审美观不乏批评之声。张庚在《国朝画徵录》中这样写道:“古人画仕女,立体或坐或行,或立或卧,皆质朴而神韵自然妩媚。今之画者,务求新艳,妄极弯环罄折之态,何异梨园弟子登场演剧与倡女媚人也,直令人见之欲呕”。其所批评的就是这种流弊。

明代诗人丘吉曾有《仕女》一诗,颇能体现仕女画的意境:

丝抽霜藕织仙衣,立近芭蕉怨落晖。

踏破绿苔罗袜冷,宫前昨夜有霜飞。

中国古代仕女画经历了魏晋南北朝的早期发展,到唐代的繁荣兴盛,历经宋元的拓展,到明清之际发展为重要的艺术类别。艺术对女性的关注从来没有停止过,仕女画的创作千年来所积累的艺术经验与价值也蔚为大观,随着社会对女性审美要求的变化和历代女性社会地位的变迁,中国画中的仕女形象映射出的是不同时代社会的女性风貌,以及当时人的审美意趣与形象塑造

(0)

相关推荐

  •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程家样:读程十发《神女图》

    程十发曾说:"画中国画,应该首先解决'古为今用',先继承遗产,发扬民族自己基本的东西,这是决不能丢掉的.在不丢掉的前提下,吸收外来艺术的长处,不要把'洋为中用'去冲掉'古为今用'." ...

  • 普及 | 古典美人们究竟长什么样?

    虽然我们常常都说,审美是一件非常主观的事情,但事实真的是如此吗? 就像潮流风尚时时变动一样,古往今来,对于评判女子容貌的标准也一直在与时俱进. 女子的身形.体态到脸型.妆容.衣着服饰,每一样都会随着岁 ...

  • 傅抱石巅峰时期大作《二湘图》RMB 1.04亿北京保利领衔

    撰文 Kayan Chan 傅抱石绝对是今季北京拍卖的明星.这位山水画大师的<大涤草堂图>日前以RMB 1.38亿在嘉德易手,冠绝全场.事隔三日,热潮仍然未减,再有破亿成交.一幅写于傅抱石 ...

  • 如何看懂中国画里的“门道”

    怎样欣赏一幅中国画?这个话题看似简单,却最有探讨价值.原本在中国语境下,根本不应该谈中国画怎么看的问题,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习惯了中国的方式,不需要再谈. 但问题恰恰在于,我们今天所处的环境和每个人存在的 ...

  • 清代画家笔下婀娜多姿的仕女形象

    清代宫廷绘画颇为发达,仕女人物画以摹古为宗旨备受皇室重视.很多宫廷画家如焦秉贞.冷枚.金廷标等,在继承明代唐寅和仇英画法的基础上,也结合西洋透视法,所绘仕女柔弱妩媚,为后世的改琦等画家提供了形象范本. ...

  • 《欧洲媒体里的郎朗形象》一文的解读

    原BT群群友 孤帆远影 2021.1.31. "一份不错的节目单,一个糟糕的演出者".这是总的评价.糟糕在于愚蠢.浅薄的卖弄与自恋.         一."因为接受来自中 ...

  • 他笔下的仕女形象秀美,用线松秀,设色轻淡,别有一种风貌!

    大可写意2019-11-07 17:32:33 费丹旭(1802年1月29日-1850年12月4日),清代画家.字子苕,号晓楼,别号环溪生.环渚生.三碑乡人.长房后裔,晚号偶翁,乌程(今浙江省湖州市吴 ...

  • 作品欣赏丨言奇,中国画里的易学之道

    中国画和西画的区别,除了都具有赏心悦目的共同特点和美学价值外,最主要的区别就在于中国画所承载的精神之境和奇妙之趣,而且,随着现代摄影技术的高速发展及影像高效还原技术的应用,中国画的画外思想和画内精神就 ...

  • 袁志坚:中国画里的真山水与真精神

    中国传统山水画里的精神注重生命意识,与中国传统山水诗里的精神相通.对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思想资源与美学价值的回溯.提炼,有助于思考当代山水画创作的创新与发展问题.对"与古为新"的认识与 ...

  • 中国画里的乡村——宏村古建筑群

    素有"民间故宫"之称的清代盐商大宅--承志堂 湖光山色与层楼叠院和谐共处的乡村私塾--南湖书院 模仿牛形的人工水系堪称一绝 村中唯一的明代永乐年间建筑--乐叙堂  [   这就是今 ...

  • 聊聊庄子,顺聊《纵横》里的庄子形象。

    提起庄周,大家不会陌生,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世称"庄子".关于他的作品多是收在<庄子>一书,最为世人所提到的还是<逍遥游>和<养生主>这两篇, ...

  • 文艺过端午:中国画里的端午节

    "编者按:粽叶飘香,龙舟竞发,挂蒿草.艾叶--随着夏意渐浓,端午佳节如期而至.在这传统节日里,端午习俗寄托着人们迎祥纳福.辟邪除灾的愿望.本期我们推出端午专题版面--文艺过端午,与读者一起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