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年前,文艺青年这样“下凡”

文艺青年曾经是一个褒义词,这个词泛指那些对于生活怀揣着美好愿望,且能以一种理想化的状态将自己与生活结合起来的人。请记住,这里有一个概念,那就是将自己与生活很好的结合起来,这才是文艺青年的最高状态,生活中透着理想,理想也能很好的融入进生活。如果能做到这样,那么大概率这个文艺青年会过的很好。然而现实却非常残酷。

很多文艺青年并没有能力能平衡好生活和理想,因此,在生活中总是会感觉他们不及地气,然而在自己的理想世界里,却总是会被现实所累。这样的文艺青年活得很憋屈,然而这种憋屈的制造者实际上就是他们自己,找不到理想与现实相融的方式,却过度的将自己与弄得很偏执,这是他们的通病,很多时候,这种通病会让一部分人度过悲惨的一生,比如说今天给大家推荐的这部电影。

《立春》说的是文艺青年心中的躁动不安与无情的现实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无法调和之后,本片的故事就显得更加生动。北方小城的音乐老师王彩玲的心中一直有一个梦想,那就是那就是去中央音乐学院进修,并且成为一个歌唱家,然而现实总是很残酷,这个理想看似与自己的现实有着一丝丝扯不断的联系,然而这种联系更多的是一个念头,实现起来难如登天。王彩玲无处安放的理想使得她与这个城市格格不入。

与此同时,钢厂的工人黄四宝也跟王彩玲有着相同的境遇,他一直想要考取中央美术学院,然而却面临不断落榜的现实,黄四宝因为朋友介绍认识了王彩玲,两个同病相怜的人开始有了共鸣,然而碍于外貌,黄四宝并不愿意与王彩玲产生爱情。某天酒后,黄四宝第二天发现自己的坚守成了笑话,他因此离开了小城。王彩玲第一次梦碎。

喜欢跳芭蕾舞的胡老师走进了王彩玲的生活,然而这个看似理解自己的男人却有着某种难言之隐,胡老师并没有对异性展现出应有的兴趣,而且迫于这点,他一直在生活中被歧视。为了改善形象,胡老师做了一件荒诞的事情,王彩玲看着只能用自残的方式为自己寻找新生的胡老师,她的梦第二次破碎了。

学生高贝贝说自己得了癌症,唯一的愿望就是站在舞台上为大家唱歌,然而梦碎了两次的王彩玲不愿意相信这样的故事,但碍不住高贝贝的声泪俱下,王彩玲只能答应她。于是,高贝贝成功了,成功了的她告诉了王彩玲真相,王彩玲第三次梦碎了。

三起三落的她最终心灰意冷,这个时候的邻居给了自己安慰,然而现实的不幸再一次让她感到绝望。邻居不过是为了体现自己的优越感,一旦这种感觉消失,王彩玲还是王彩玲,她依旧是一个大龄女青年,依旧是孑然一生。

第四次绝望后,王彩玲选择了“下凡”与生活和解了的她过着平淡的日子,眼前的一切仿佛都与自己无关了,梦想是什么不重要了?生活才是真实的。那个遥远的期待,或许只活在换季的一瞬间。

顾长卫用这样的故事很顺畅的讲完了文艺青年下凡前的瞬间,王彩玲四次梦碎,不过是下凡之前很好的理解真正的生活的理念。生活与理想是可以并存的,同时也是可以水火不容的。用一种生活对立另一种生活的方式并不能体现出来自己的与众不同。然而在晋升的途径非常有限的时候,王彩玲的生活还能依靠什么坚守呢?

或许千千万万个王彩玲最终会以失望而结束自己对于梦想的无限向往,关于这种妥协,黄四宝可能做的更好些,他一开始就知道梦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高贝贝也知道,梦想更多的时候是一种实现的工具,邻居更是如此,物质与理想之间,她很清楚的选择了物质。然而王彩玲和胡老师却没有那么幸运。

胡老师是一个极端,王彩玲是另一个极端,不过两个人的冲动还是给今后的生活一个台阶下。胡老师战胜了自己心中的怯弱,虽然这种方式很荒诞;王彩玲接受了自己的生活,即使那样略显无奈和茫然。从此之后,文艺青年这个概念,就永远地活在了自己的心中的一小块不为人知的地方,在那个地方,文艺青年这个词语多了些唏嘘,少了些棱角。然而不对现实低头,王彩玲们还有什么出路。

在生活多姿多彩的今天,可能很多人看到《立春》会有一种荒诞感,然而在那个年代,在人们的物质生活非常匮乏的时代,理想很珍贵,人们为了理想还是会用一种偏执的方式去买单,即使是现在,也不乏这样的文艺青年的坚守,王彩玲不是异类,胡老师也不是,他们只不过是一群理想化的青年,之所以不愿意下凡,是因为他们还有坚守,反倒是高贝贝,实现了理想后,理想究竟还剩几块钱?

……

你好,再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