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越安静,越有力量!心有多静,福有多深
《道德经·第十六章》中讲:“归根曰静,静曰复命。”世间万物的本源便是静,只有静才能回归生命的本质。人心,因静而从容不迫;生活,因静而平安顺遂;岁月,因静而美好祥和。静,是一种力量,更是一种福气,心有多静,福有多深。
静,让心更清明《道德经·第二十六章》中讲:“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老子告诉我们“静”是一种观其内在规律的方法,守“静”便是守道。以“静”方能制动。心若清静,生活皆安;心若浮躁,事事皆乱。木匠在干活时,将手表掉落在满是刨花和锯末的地上。他当下焦急如焚,寻找自己的手表。可他越是着急,就越是找不到。天色逐渐变暗,几个徒弟也一起来找,仍一无所获。木匠便让他们回家,明天再找。可一会儿的工夫,他的小儿子便找到了手表。木匠惊奇问道:“我们那么多人都没有找到,你是怎么找到的?”儿子便说:“夜深人静之时,我听到了手表的滴答声,顺着声音,就找到了。安静,往往比喧嚣更有力量。
心静则清,心清则明。只有心静下来,才能全神贯注,才能专注于眼前的事情,一切才会豁然开朗。若是心浮气躁,做事只会越做越乱,麻烦不断。心浮气躁难成事,难就难在无法保持内心平静,更无法踏实做事。古人常说:“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任何事情,唯有静心,方可认真思考,才能柳暗花明。若是内心被浮躁影响,便会迷失方向,更容易出错。心浮气躁,只能失败;心静,便易成功。古往今来,凡成大事,都能保持一种静气,因为静比心浮气躁更有力量。
静,能出智慧道家言:“灵台清静,静能生定,定能智慧生 。”《大学》有云:“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意外发生时,唯有静下心来,好好思考,才能解决问题。心中若是被烦扰打乱,结果就会越来越乱。抛开纷扰,回归平静,多听从自己内心。万物生于静,归于静。心静,是一种境界,一种思考,更是一种智慧。心静之人,方能掌控自己的命运。越是慌乱,越容易自乱阵脚,让别人趁虚而入。若是内心能够归于平静,从容不迫,便会有精明的判断力,理智的行动,定能取得成功。真正打败你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躁动不安的内心。心若躁动,处处是坎坷,心若平静,事事顺遂。《昭德新编》中讲:“水静极则形象明,心静极则智慧生。”水面十分平静的时候,世间万物会逐渐显现出来,内心宁静后,会拥有明辨是非,看破一切的智慧。古人云:“定能生静,静能生慧,慧生万物。”淡定下来才能心静,才能智慧生。有一个山区,每到冰雪融化之前,许多长角鹿会踩着厚厚的冰去河对岸觅食,但总是有一批长角鹿会错过这个时期。它们看见几乎解冻的河面,暴躁不已,愤怒地撞向大树和石头,最终惨死。而同样错过时间的野羚却能够顺利过河,它们的做法则是日夜静候在河边,最终靠着不断飘来的余冰,集体上岸。人生亦是如此,心在安宁平静的状态下,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质,心生智慧,解决难题。
心有多静,福有多深一切福气,皆源于心静。心若静,世界皆静;心若躁,世界皆躁。世间纷纷扰扰,得与失,苦与乐,一切烦扰源于内心。《道德经·第三十九章》中讲:“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浑浊的水只有静下来才会晶莹透亮,人生亦是如此,只有把浮躁的心安定下来,才能思考人生、感悟生活,活的轻松自在。古语云:“心静则神悦,神悦则福生。”心静之人,内心波澜不惊,不为杂事烦恼,不为琐事忧愁。这样的人,精神状态轻松愉悦,身边琐事也会以愉悦待之,福气不请自来。静,是人生最好的修行。人一旦心静下来,便多了一些宁静安逸,少了一些纷争困扰;多了一些幸福美好,少了一些天灾人祸。当一个人去除杂念,归于平静时,会拥有无比强大的力量,福气和好运便会如约而至。内容来源 | 黄信阳道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