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颈斑鸠,又名鸪雕、鸪鸟、中斑、花斑鸠、花脖斑鸠、珍珠鸠、斑颈鸠、珠颈鸽、斑甲,是分布在南亚、东南亚地区以及中国南方广大地区的一种常见的斑鸠。是中国东部和南部最为常见的野生鸽形目鸟类,俗称“野鸽子”。体长30厘米左右,和鸽子大小相似。通体褐色,颈部至腹部略沾粉色。最引人注意的是它的颈部两侧为黑色,密布白色点斑,像许许多多的“珍珠”散落在颈部,为本种最为显著的特征,因而得名“珠颈”斑鸠。不过这个珍珠斑点只有成年的珠颈斑鸠才有,幼鸟是没有的(此外,印度还有一个亚种也是没有“珍珠”的),且幼鸟的颜色也没有成鸟那样鲜艳。斑鸠栖息于有稀疏树木生长的平原、草地、低山丘陵和农田地带,也常出现于村庄附近的杂木林、竹林及地边树上或住家附近。常成小群活动,有时也与其他斑鸠混群活动。常三三两两分散栖于相邻的树枝头。栖息环境较为固定,如无干扰,可以较长时间不变。觅食多在地上,受惊后立刻飞到附近树上。飞行快速,但不能持久。飞行时两翅煽动较快。雄性呼唤雌性时发出“gu(短)-gu(短)-gu(长)”音,向雌性求爱时发出短促而连贯的“gu-gu”、“gu-gu”音,并像鸡啄米一样边叫边点头。它的叫声在林子里也能传播得较远。珠颈斑鸠主要以植物种子为食。特别是农作物种子,如稻谷、玉米、小麦、碗豆、黄豆、菜豆、油菜、芝麻、高粱、绿豆等。有时也吃蝇蛆、蜗牛、昆虫等动物性食物。求偶的雄性在表演时身体会极度倾斜,并在绕圈飞行时舒展自己的双翅和尾巴以吸引雌性。珠颈斑鸠通常为一夫一妻制,一年繁殖二到三次,繁殖期为4-11月份按地区划分(上海斑鸠从四月份已经进入繁殖)。珠颈斑鸠通常一次生两颗白色的蛋(也有个别案例生产三颗或四颗),前后大约差一两天。孵化期为15-18天,小斑鸠就会破蛋而出。孵蛋、养育小斑鸠则是由雄鸟和雌鸟轮流照料,喂食它们鸽乳。再过约两星期,小斑鸠就必须离巢。2月23日,我在陆家嘴滨江大道防洪堤上“打鸟”,很幸运地目睹了一对珠颈斑鸠浪漫的爱情生活。我的相机如同央视的《秘境之眼》,真实记录了我与斑鸠的一次“不被打扰的相逢”。
一只珠颈斑鸠从一棵香樟树上飞下来,落在江堤外侧的一个夜景灯光秀所用的射灯上。
不一会儿,另外一只斑鸠也飞来落在另一个射灯上。我分辨不清雄雌。
在射灯上,两只斑鸠相安无事,不一会又先后飞到一个伸出防洪堤的平台栏柱上。在它们的前方就是一个芦苇滩,潮水退去就会露出江底烂泥。那是很多鸟觅食的地方。
终于看出来了,那只体型稍大的是雄鸟,它耐不住寂寞,从自己蹲的栏柱上飞到另一只雌鸟的身边。那只雌鸟惹不起,但躲得起,很委屈地蹲在柱子的一边。
雌鸟仍然蹲在栏柱上,矜持地故意别过头去不睬地上的雄鸟。
过了大概几分钟,雌鸟也跟着落在了草坪上,雄鸟盯着雌鸟,慢慢地向她靠近。
以后两只斑鸠的亲热看起来太温馨。有图有真相,不需要再解说。就像电视片《动物世界》说的那样:“春天来了,又到了动物交配的季节······”
浪漫的时刻持续的时间并不长,不一会儿,两只斑鸠就回到了常态。
休息一会,雄鸟起身了,它需要吃点东西。旁边就是芦苇地。
两只斑鸠分别在烂泥地里寻找着食物。大概20分钟左右,它们几乎同时飞到了草坪上。正午的太阳晒在身上暖融融的,两只斑鸠亲热地在草坪上交颈而眠。
这两只斑鸠的午睡时间足足超过了一个小时,我没带脚架,3公斤多重的相机端在手上实在是沉重。它们在我镜头前大约30-40米的地方甜蜜的睡着,我很想把它们叫醒,但又怕惊扰了它们之后一飞了之。
终于“起床”了。两只斑鸠扑打着翅膀,伸展着身体。
当我被别的鸟吸引过去的时候,再回头看,两只斑鸠已经飞走了,我顺着斑鸠那“咕、咕”的叫声,找到一棵香樟树,只能拍到一只斑鸠的背影。
一个不被外界干扰的小家庭,尽情地享受着春天的温暖。在它们的小巢不远的地方,摩天大楼林立,成千上万的白领在大厦进进出出,为自己、为家庭、为企业、为社会、为国家“朝九晚五”,没有谁会去打扰两只珠颈斑鸠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