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观的重要性
在中国古代许多书籍都区分内外篇。如道德经,其实道部分属于内观部分。而德经是外行部分!鬼谷子有阴符七术,这就是内观篇。而整个易经从八卦演变成六十四卦就是内在对外在的影响!而内观本身是发现一种左右个人行为,产生思想进步,开阔视野的方法!
内观首先要懂守静,而守静其实就是发现道的开始!都说道在日常生活中,而日常生活都是行为组成那个应该叫做道呢?道是无形的行动。就像一个人闭上眼睛却依然可以区分是白天是黑夜一样。日光灯下感觉的暖意与阳光下不同一样!那么这个区分是因为眼睛,皮肤,神经,还是什么呢?其实在大脑思维之上还有觉知层面。许多身体有残疾的人却在其它地方有超越普通人的能力,一个在于勤用的位置区别,再一个是可以将觉知力投入到某点!大家都知道时间简史的作者霍金。用他自己的话说叫命运将他困在自己体内。内观可以改变一个人,可以改变生活方式,可以改变处理问题的方法。中国古代对于许多有智慧的人会用一个三咸其口来比喻谨慎!而三次闭嘴的中间发生了什么这才是问题的根本!也许意思就是再想想再说。其实作为一个智者一个三咸其口的人本身要说的是酝酿已久的,那么这个咸是干什么呢?是衡量内心的感受!所以说事件本身所产生的内在感受决定了一个事情的重要性!就像一个人突然手机不见了!外在表现是着急,赶快找。而内在感受其实是思维混乱!需要一个人从内在上发现这些混乱,并且学会平定这种混乱。气定神闲经常说一些内心平静而深沉的人。如何找到这混乱气的来源,如何找到气定神闲呢?需要认识内在的自己!认识内在首先要学会内观!就像认识一个新朋友一样,看看清晨起床满是睡意的内在感受。上班路上拥挤的公交,焦急的赶路的自己内在感受。被批评或夸奖内在的感受。辛苦一天冲热水澡那种放松与惬意的感觉。躺在床上那种全身放松舒适的感觉。这就是内观的开始!然后守静,静本身是不用守的。那为什么要叫守静呢?静原则上是一种现象万籁俱寂无声无息这叫静。而对于内在感受来说什么是静?又怎么守呢?首先需要平静心情,放松身体,把思想放空。平静身体不难,就是坐那尽量不要动。平静心情就不容易了!多数人心情是有意无意保持在一种活跃中的。其实不懂放松的身体是非常累的!就像一个均衡的体力劳动者和一个办公室常年久坐的人其实身体的疲惫程度是不一样的!多数体力劳动者辛苦一天之后是可以轻松睡觉的!因为紧张的是肌肉,是身体外在部分!而坐办公室的人其实多数有失眠的情况!因为紧张的是内在部分!如何放松身体呢?就是学会不要控制身体,不出一点点力让身体自己安静的待会儿。那么如何放松内在呢?这就是守静的功夫了!发现静不等于守的住静!脑袋里乱七八糟的东西总在扰乱守静的心!身体会有各种感觉扰乱内心平静!其实真学会如何处理这些升腾的越来越强烈的气也就能够完成内观的入门了!这门学问在内外之间,所以我起名叫间,道!就是一个事物对待的阴阳两面平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