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爆小视频的“理想中的敏捷开发”反应了大家对敏捷的无知

最近小视频中的“理想中的敏捷开发”刷爆了朋友圈,传说中的F1快速进站成为了所谓的理想中的敏捷开发,如果你说“极限开发”我还能默默的点个赞,但是如果说是敏捷开发这个就典型是外行人看热闹了。

敏捷就是快么?这是很多“中华田园犬”的理解,不快要它干嘛,那么这里我很推荐大家看看“急速车王”,了解下为了做一部“急速”的车是什么代价。

大多数人都觉得不就是快么,堆人不就行了,F1不过就是分工清楚,而忽略为其中的历史惨剧及架构优化(当年福特还连整个刹车一起换了呢)。

F1进站十大名场面

敏捷的目标不是简单为了快!而是为了适应用户的变化来及时响应,也就意味着实际情况压根就没有所谓的最快“进站”要求,而在(勒芒24小时耐力赛)赛车比赛中进站是很长的时间,进站的时间和整体策略,还有对最终结果影响的占比有关系,很多公司研发交付很快等用户需求很慢或者生产发布很慢,不都是个悲剧么。参考性能测试面试灵魂一问,如果有30W的并发怎么测试?本来没有这样的并发要求,非要给自己画一个伪需求,而忽略了真实的情况。

如果按照F1的进站要求,有几家公司能够接受这样投入的敏捷,而敏捷落地的失败包括DevOps也就理所当然了。

所以很多“黑客马拉松”的目标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组织的人希望构建短时间快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实际上变成了短时间的命题作文。

通过持续发布,不断提高发布前置时间和发布时间,如果规则允许早就做成自动化了吧!还去测试人类极限干嘛。。车开上去直接就搞定了,还可以带弹射起步呢。

最后看看人家红牛最快进站速度1.88秒,真是一眨眼就搞定了。。

对比而言,平均的进站时间大约在2.4秒。这个成绩是人类特长以及超快工具共同合作的结果。大多数进站仅需更换四只轮胎。很少需要更换前铲,F1的油箱足够撑完整场比赛。

需要多少人合作呢?

虽然仅需更换轮胎,但是团队有16名技师时刻待命为车辆服务。各司其职:8名负责轮胎,4名拆卸旧胎,4名负责放上新胎。然后前后千斤顶师傅、2名稳定车辆的技师、4名负责使用气动扳手更换螺栓。气动扳手使用压缩空气以及氮气驱动,和正常车间主题配置相同,只不过能转到1万转。

有几个公司能接受这样的性价比呢?我觉得也就王多鱼可以这样挥霍吧。

TestOps公众号

微信号 :TestOps

新浪微博:@TestOps官方微博

知乎:TestOps-云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