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思 | 认清一个人,看这四点就够了
01 不贪婪
禅宗里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人到沙漠里寻宝藏,走了很远的路都没找着宝藏,水却喝光了。
他想:我一定会渴死在沙漠里。这时,佛出现,赐给他水,那些水足以帮他走出沙漠。
可是,当他在归途时,却发现了宝藏,兴奋之极,把所有的口袋都装满,还扛了一袋在肩上。
宝藏实在太沉了,每走一段路,都在消耗他的体力,他又渴又累,不久,他的体力渐渐不支,水也喝得所剩无几,还是没走出沙漠,最终渴死在沙漠里。
人性最大的罪恶没有比放纵欲望更可怕的,祸端源于不满足,贪念太多必会付出惨痛的代价。
知足的人,心胸豁达、不计得失,看哪都是风景;贪婪的人,欲念若成燎原之势,必会陷入人生的沼泽地。
02 不迁怒
不迁怒家人
把不愉快的情绪迁怒于家人,将心里的不痛快撒在家人身上,是对家人最大的伤害。
曾经看过这样一句话:
对待外人的彬彬有礼,可能只是一种处世的圆滑与世故;而将好情绪留给身边最亲近的人,才是深入骨髓的教养。
真正有修养的人,懂得把最好的情绪留给最爱的人。和家人相处的时候,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等到失去了才后悔莫及。
不迁怒无辜
心理学家本恩曾说过:
我们从愤怒中带来的每一个打击,最终必然落到自己身上。
迁怒者常把怒气发泄到别人身上,让他人来承担自己的过错,使无辜者代替自己遭受折磨。
这种方式看似发泄了情绪,其实,到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
心理学上有个有趣的说法叫做“踢猫效应”。
一位父亲在公司受到老板批评,回到家把沙发上跳来跳去的孩子臭骂一顿。
孩子心里窝火,狠狠去踹身边打滚的猫。
猫逃到街上,正好一辆卡车开过来,司机赶紧避让,却把路边的孩子撞伤了……
这说明迁怒这种情绪是会传染的,当我们迁怒别人时,别人无缘无故受了气,可能也会找另一个人发泄。
生活中从来不缺少平时温文尔雅的人,缺的是失意时也能宠辱不惊的人。
学会妥善地安放自己的怒气,也是一种修养。
03 不慌张
曾国藩一生都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实际上,年轻时的曾国藩做事心烦气躁。他的老师唐鉴先生送给他一个字——“静”。 之后,曾国藩每天都要静坐一会儿,思考为人处世、治学从政的体会和方法。 尤其在遇到重大问题时,他更是不轻易做出决定。他往往点上一支香,经过几番静思,反复权衡,然后才拿出一个主意来。
真正厉害的人,通常不会火急火燎地将急和忙写在脸上、挂在嘴边。而是在大事、急事面前做到有条有理,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
很多时候,头脑冷静、不慌乱的循序渐进比着急忙慌、紧赶慢赶更能成事。
人生需要不慌不忙,只有淡定自若,不为过去的失误而懊恼,不为将来的不确定而担惊受怕,即使身处风口浪尖也会闲庭信步。
04 不显摆
不显摆,才不会遭是非
正所谓,财不外露,当你经常将财富显露出来,往往会引起别人的嫉妒,甚至是仇恨。
就会导致钱财被偷、被抢,甚至会引来杀身之祸。
很多时候,不显摆,不张扬,就不会遭来是非,惹出麻烦。
不显摆,是给自己留后路
这世界上,总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一个人太过于张扬,爱显摆,往往会将自己的路给堵死。
而那些低调做人,谦逊有礼的人,更容易引起别人的好感,当然也就更容易获得机会,得到更多。
实际上,“不显”不仅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修养,一种善良。
好吹嘘之人,初接触时,容易让人产生他呼风唤雨,无所不能的错觉。
但几轮交往下来,尤其是遇到实实在在的问题时,他的行为或者做事的效果开始严重与他之前夸下的海口偏离。
人这一辈子,到最后拼的就是口碑和人品。
不显摆的为人处事方式,往往会让一个人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拥有更多的机会和际遇,如此便会走得更为顺畅,走得更远。而这便是做人做事的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