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戏院:一座岛城的艺术梦(续)(厦门城建百年   二十八 )

龙山戏院

图 1:曾经的“龙山戏院”

后厅衙,“原为清五营五厅等军事机关所在地,故名”[1]。1928年后,曾氏家族自治会在此创办龙山小学,同时盖建龙山戏院。其地也因此被厦民称作“龙山”。
1930年报章透露:“龙山戏院,系悦群公司所组。去秋动工,今春落成。惟厦人崇国历綦虔,故迟至废历正月十二日开幕。”[2]是年的“废历”(旧历)正月十二日,正是公历1930年的2月10日。
创办之始,戏院自我定位在京剧上。戏院有广告道:
厦地幅员广大,不乏娱乐场所,惟游目骋怀之京戏,尚付厥如。使周郎癖者,仍抱向隅之叹。本公司有鉴于此,爰集同志,租赁龙山戏院,专演京剧,将来该剧所有盈余,除开销外,愿捐充公益事业,言出必行,并非饰词。除星期日上午九时至十一时止,特演一场,专为招待军警外,其余惠顾诸君,请谅鉴斯衷,购票入场,俾血本有资,公益有赖云云。[3]
该文人称为“广告奇文”,有道:“新开戏院之门面语,不曰振兴市面而曰充捐公益,实剧界广告得未曾有之奇文。顾旨非仅在宣传,盖兼冀感动仗势看白戏者之恻隐观念,少作不速客,用心诚良苦矣。”[4]
龙山戏院招徕客源,以“男女合演”为噱头,标榜“上海男女京班”。好事者起底戏班,“班底乃厦门乡下班,名金章班。特台柱陈桂林、王雅亭、刘艳芳、李金茂、王子云等乃聘自上海者耳”。金章班与龙山的合作就二个月。合同期满,“龙山易新福星班,亦厦门乡下班”,台柱有上海名角武生韩春来、须生牛桂芬夫妻,并邀留前金章班名角继续出演。[5]
厦门的京剧兴起于清末民初,随国语流通而兴盛。和哀婉的南音比,京曲显悲壮激昂,“无论政学工商,公余之暇,辄以此为娱乐之品”[6]。戏馆之中,有戏班演出;票房之中,有票友客串。《厦门指南》记录的票房及所在地点有:
国乐研究社  恒胜街
艺余票房  小走马路
通俗教育社  古城路
益同人公会京剧部  旗杆巷
怡怡票房  思明北路
歧西票房  歧西保
落海公会京剧部  和凤宫
励群票房  思明北路
记录的出演过京剧的戏馆及其所在地点有:
聚英茶园  寮仔后 专演京剧
永乐茶园  打铁路头 专演京剧
天仙茶园  寮仔后 专演京剧
中华茶园  田仔墘 常演京剧
鹭江戏院  鼓浪屿 常演京剧
大华茶园  鼓浪屿  曾演京剧
南星乐园  思明南路  常演京剧
龙山戏院  后海墘  常演京剧
延平戏院  鼓浪屿  曾演京剧
图 2:厦门的戏剧演出(陈亚元收藏)
当然,龙山戏院出演的不仅京剧一个戏种,地方最热门的歌仔戏也在此喧闹登场:
厦门《思明日报》1930年5月至10月的广告版不断有刊登霓生社在厦门龙山戏院演出的广告,演出剧目相当多,其中有“孝子感动天地大好戏《大舜耕田》”、“义仆杀生为主大悲剧《九更天》”“梁祝同学结为生死夫妻《三伯英台》”、“特演千古义妖传《雷峰塔》”等等。在广告中标明:“台湾歌剧霓生社名班”或“霓生社女班”。为了吸引观众,显示剧目的特别之处,抑或显现剧团的技术实力,有些剧目如《雷峰塔》特别标明:“此剧夜间开幕内中布置改仙洞景花园绣楼水景水族其外种□巧妙了”。当时演出的票价,日场特等小洋六角,头等小洋四角,普通小洋三角;夜场特等小洋八角、头等小洋五角、普通小洋三角。[7]
外界交往日渐频繁,厦市民众观戏口味也日渐复杂。1931年6月,龙山戏院也赶着潮流,演起电影戏来。报章消息:
厦门龙山戏院现在租给姓沈的开映影戏,合同一月半,租费四百元。[8]
此时正是有声片(声片)和无声片(默片)的交替时期。1931年的《新银星》杂志介绍厦门影院,分有“声片戏院”和“默片戏院”二类。中华、思明戏院归前类,开明、龙山归后类。而龙山戏院:
本来内部的整顿不及别家的地方很多,后来已近重再刷新,才可与其他各院一比妍媸。座位也有一千左右。券资与“开明”大同小异。从前所映的片子全是国产片,后来复渐渐改映德国“乌发”公司的片子。营业的盛况看影片而定。好的片子观众自然很多;但是坏的片子却就差了。自从开幕以来,经营不遗余力。希望会够与他院并驾齐驱,因此在最近才有《幔光》的出版。这个刊物亦和“思明”的《银花》周报相类,不过取材不同吧了。[9]
厦门的影业经历了一段繁盛期后,随着世界经济遇冷而逐步萎缩下来。
1936年时,厦门本岛原本十几家的影院戏场,缩减到中华、思明、开明、南星和南星等数家。各家戏院放映影片,也各有专攻:
现在厦门共有6家影院,一等院如“思明”“中华”皆开映外片(思明间亦开映国片,然为数甚少),专门演映国片者,竟无一家。这也许是国产片太少的缘故吧!素来称为国产片大本营的开明戏院,亦已改映二轮外片了。所余仅“南星”“中央”“龙山”等开映国片,但都是不能再旧的旧片,目前国产片在厦门,可说已无地盘了。[10]
戏院的专攻,为戏院的经济底子和看客的需求所决定:
厦门的观众,大概要分为中层以上的小资产阶级及下层小资产阶级两部分。前者是包括学界、机关洋行之职员等,他们从前是喜欢看恋爱、神怪、冒险、侦探等“巨”片,近来因为社会的纷乱,生活的不安定,对这些片子渐渐就觉得空虚,而想看那些比较对他们的精神上有点补助的影片。从各戏院所开映的较有内容的外片,尤其是近年来联华、明星的片子之受观众热烈的欢迎,就可以看出来。后者的观众是包括下层的船夫、手工、工人,以及一般没有受教育的大众。他们的程度是很低的,封建思想又很浓厚,过去的传奇、神怪、武侠的故事,深印他们脑中,所以过去国产神怪武侠之受欢迎,欢迎者就是这大部分大众。现在虽然已有一小部分要看较有内容的社会片,可是龙山及中央两戏院如果开映起《火烧》《大侠》等巨片,即依然还是冲破戏院的门。[11]
所谓的“火烧”“大侠”,即当红影片《火烧红莲寺》和《关东大侠》。《火烧红莲寺》是明星公司1928年拍摄的武侠神怪片。影片一上映,瞬时引爆票房狂潮。在厦门,“红莲寺”也是一烧再烧,不知烧过多少回。明星公司见得利市大开,接着再用3年时间拍摄续集,一直续到了18集。当明星公司准备将将《火烧》推进至36集时,当局坐不住了,对《火烧》进行封杀。封杀依据,是1930年颁发的《电影检查法》。其规定“提倡迷信邪说者”为不得核准上映。1931年9月厦门电影院检查委员宣布:
查上海明星影片公司摄制之《火烧红莲寺》,内容荒唐不经,有违电影检查法第二条第四款之规定,经本会第11次委员会决议,禁止映演,业经调令该公司遵照在案。[12]
图 3:《火烧红莲寺续集》剧照
其时,被列入禁映行列的,还有方言影片。1934年天津《益世报》报道:
……厦门将有一家“闽南影片公司”出现,他们所要拍摄的则全是厦门语的声片。虽然现在还只是一个消息,但我相信这计划有实现的可能。原因很简单,这类片子得以畅销于福建潮汕及有许多福建侨胞居住着的南洋一带。事实上,那里的多数观众到现在还听不懂国语的对白。如“姊妹花”等片在南洋放映时,还时常用无声而加字幕说明的拷贝。[13]
这看似一个好消息,标题却称之为“推行国语之大敌”。此时已有一家名叫“暨南”的小公司,冒着风险摄制厦语有声片《陈三五娘》。对于该片的前途,社会上议论纷纷:
最近中央电影检查委员会严禁以各地方言拍摄之声片,因此,盛传一时之厦门语对白之《陈三五娘》亦在被禁之列不得开拍矣!关于严禁方言声片的事我们认为似乎是过于牵强的事情,难道因为拍方言声片便会把全国的语言闹成不统一吗?我们敢肯定是一定不会的。[14]
人们以为,厦语片要想不被禁,要么重做国语对白,要么就只能在厦门和南洋地区显摆了。
图 4:厦门的戏剧演出
厦门沦陷后的龙山戏院,又退回了单纯演戏的时代:
龙山戏院:即纯粹排演歌剧(台湾歌仔戏),其唱念口白为一般易晓,故普通阶级与妇女辈多就之。[15]
台湾歌仔戏的献艺,有一段“爱莲社”的活动记录:
民国二十八年(1939)五月,台湾歌仔戏爱莲社在厦门龙山戏院演出,受到群众欢迎。是时,厦门商会会长陈基看中戏班,派王胡归任班头,前往接管戏班。爱莲社在厦门先后演出了《山伯英台》、《孟丽君》、《三闹地狱阴阳塔》等剧目,并以机关布景吸引观众。不久,戏班改名复兴社。这时歌仔戏名艺人月中娥从新加坡来厦门参加戏班演出,她在《火烧楼》中饰演刘月英,深为观众赞赏。但至次年下半年,厦门戏景不佳,戏班营业不好,不少艺员离班谋生,班头王胡归亦返回台湾。这时留在厦门的艺员,为谋生计,由歌仔戏名艺人赛月金和子都美商议,召集艺员重组戏班。赛月金和子都美提议废除原戏班等级工资制,艺员不分主次,每人每天戏金五角。这项提议大家表示一致同意,故班名就叫同意社,由李东生任班头。不久,又从台湾来厦门一个新兴社,也被陈基接管,并与同意社合并。此后,戏班在厦门、金门、浯屿、斗美、大担、小担等地演出,蜚声一时。主要艺员有小生赛月金、武小生子都美、花旦味如珍、丑脚锦上花,被誉为歌仔戏的“四大柱”。[16]
图 5:台湾歌仔戏演出剧照(《歌仔戏史》)
抗战胜利后,龙山戏院亟待恢复。龙山堂董事会布告曾氏族亲:
龙山戏院于沦陷期间,受敌伪拆毁。兹决定修筑,以收入之一部分充龙山小学经费。经临时募股及开始开始修建工作。凡我亲愿意投资者,请从速到中山路108号新民□印书馆或龙山堂事务所认股为证。[17]
1948年2月,修复后的龙山戏院重新开业。报载:
本市曾氏龙山堂附属之龙山戏院历来开演歌剧,因组织未能健全,办理又欠完善,以致不能持久,旋开旋歇。近本市曾氏人士以歌剧确能深入民间,又鉴于往昔歌剧团,因有伤风化而为社会人士所鄙视,决心加以改良,俾成为民间良好戏剧。特由该堂董事会出头整顿,拨出巨款,扩大经营,将该院重新翻盖。现已全部竣工,焕然一新,较前完善。内部布置,亦已就绪。并以巨金于月前派员赴台湾聘请著名男女歌剧全班至厦演唱。全班男女艺员60余人,均系较有修养之优秀角色。服装布景,全部新制。全班已于昨日带同全棚场面抵厦。闻前此在本市最享盛名之女角月中娥、赛月金、冲霄凤,武生李敬楼、三花东一笑亦在被邀之列。决定明元旦起开演,是本市又增一娱乐场云。[18]
除了地方戏之外,龙山还出演歌舞:
本市龙山戏院,自光复后,经该院董事会集拨巨资重新翻盖,积极整顿,决以最新姿态出现,为本市娱乐界增色。经在该会努力之下,改装工程经于日前完竣,焕然一新。拟于近日内开幕。首期已聘定由沪抵厦之蝴蝶少女歌舞团登台表演。查该团为最新之歌舞集团,由歌舞专家曼珍、技术大家王维新领导,内分歌舞、技术、话剧三组,全体四十余人,阵容完整,在京沪汉一带久负盛名。此次因赴港经厦,适值该院重新开幕,乃以重聘留厦表演,届时当为一般歌舞迷者所欢迎。[19]
光复后的龙山戏院,台上台下、场内场外一片热闹。1947年3月份的报章消息:
前夜九点多钟,后厅衙龙山戏院突来军人服装者二三十名,要白票入院看戏,被该院验票人员加以拒绝。双方由争执而起纠纷,声势汹汹。一时间戏院门前秩序紊乱。幸亏警所及时闻讯驰到劝息,始免肇成流血惨剧。[20]
半月之后,又有同类消息传出:
昨(13日)晚十一时,龙山戏院被武装士兵多人捣毁,票房及楼上贩卖部全被击塌。缘昨夜八时,有士兵三人(一穿便衣)前往观剧。该戏院守门者,让着制服者登楼,而向穿便衣者索票。士兵以某部对,收票员以戏院只招待制服整齐者,引起该三士兵之不满,遂不悦而出。间有人在门口以石头向内投掷,戏院守门者群起追击,士兵疾走而去。少顷复来六七人,命戏院须于明晨十时以前,将辱打士兵之凶手交出,言讫遂行。经思明南路东西十字路口,有一士兵口渴,向路旁甘蔗摊买蔗,正付钱之际,后面突来四人,执棍猛殴。该士兵即狂呼救命。前行之士兵及岗警趋至,时殴人者已逃。事后,龙山戏院亦停止演戏,遣散观众,将铁门关闭。至十一时许,复来十余武装者,用石头猛击该院,并开枪一响后,扬长而去。末后又来多人,将铁门打开,入内肆行捣毁。当第一次来时,该院女职员名阿珍者,不及回避,尾指被击伤流血。第二次来,有阿珍之丈夫陈潭,头部被击伤。迨宪警闻报赶至,若辈已去远矣。[21]
1949年后的龙山戏院,也有不断的变化中:
解放后一度为驻军鹭艺京剧团租用演出,1956年私立龙山小学归政府接办,随之将该戏院归市教育工会,经维修后命名为“教工之家”,成为教工业余歌舞团、话剧团及其它文化娱乐活动的主要场所,一度对外放映电影和安排专业剧团演出。[22]
如今的“龙山戏院”,仍是教育用房,但已远离了文化与娱乐。至于“龙山”一名,更被后人忘却。

[1]《厦门市地名志(2010)》

[2]馥荪:《龙山戏院之广告奇文》,《罗宾汉》1930年3月17日。

[3]同(2)。

[4]同(2)。

[5]馥荪:《龙山戏院易班底》,《罗宾汉》1930年4月17日。

[6]《京剧在厦门》,《厦门指南》附录第143页。

[7]曾学文:《厦门戏曲》,鹭江出版社1999年版,第92页。

[8]《罗宾汉》1931 年 6 月 4 日。

[9]叶痴樵:《影片在新兴都市厦门之发达前后观》,《新银星》1931年第4卷第33期。

[10]老八舍:《厦门电影院的畸形现象》,《电声(上海)》1936 年第5卷第18期。

[11]华灵:《谈谈厦门的电影》,《电影画报(上海)》1934年第16期。

[12]《<红莲寺>确已禁映》,《江声报》1931年9月8日。

[13]未明:《推行国语之大敌,厦语将继粤语出现银幕》,《益世报(天津版)》1934年7月29 日。

[14]《江声报》1934年l0月21日,“影座”专栏。

[15]《新厦门指南》娱乐。

[16]《中国戏曲志 福建卷》,中国ISBN中心出版社2000年版,第482页。

[17]《修建龙山戏院募股启事》,《江声报》1947年11月24日-12月2日。

[18]《龙山戏院重整锣鼓,明日起演唱》,《立人日报》1948年2月9日。

[19]《龙山戏院将演歌舞》,《星光日报》1949年5月14日。

[20]《龙山戏院昨晚有纠纷》,《星光日报》1947年3月29日。

[21]《龙山戏院昨晚被捣》,《江声报》1947年4月14日。

[22]《厦门文化艺术志》第八节 二三十年代主要戏院与娱乐场。

(0)

相关推荐